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洪松)“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面对当今国际形势,我们更要有学好专业知识、服务经济发展的自觉担当……”4月24日,在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一楼多功能研讨室,参加午间经济沙龙的师生畅所欲言。

每周不变的约定、商讨最新最热的话题,这样的午间经济沙龙,在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已经开展了11个年头,成为该院师生开展课外学习交流研讨的重要平台。

自2014年起,着眼于师生研学共同体建设,将专业学习延伸至课堂之外,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开始探索“午间经济沙龙”活动。每周四中午,师生相约在学院多功能研讨室开展沙龙活动。教师团队指导学生选定经济领域热点焦点话题,与学生共同开展头脑风暴,拓展专业视野,激发专业兴趣。

“打造一个不同于课堂的开放空间,让师生自由交流,让学生爱上读书、学会思考、获得新知。”回想午间经济沙龙初衷,发起人之一商学院金融系教师刘慧瑾这样说。秉承开放包容原则,沙龙活动提前确定主题、发布活动公告,紧扣经济热点、深入分享交流。如今,越来越多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11年来,午间经济沙龙的教师团队全部是志愿参与、公益付出,认真组织策划每一期沙龙选题,有效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内化为对经济问题的思考力和判断力,让课堂延伸更有“料儿”。

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午间沙龙活动也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领。活动既倡导自由交流、畅所欲言,又特别注重教师的及时引导和点拨,将价值引领悄然浸润到每一场互动交流中。

“学生不追求多,但要对主题有共同兴趣;老师不能少,要能多角度互动引导;老师发言不要长,要为学生学习思考留白。”这是午间经济沙龙指导老师在历次活动组织策划中遵循的三个原则。

“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研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话题,都是教师团队精心选择的沙龙主题,都让同学们兴趣十足、乐于表达。

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团队更多时候是倾听者,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们。同时,在交流分享的关键节点,教师团队会及时进行观点剖析、答疑解惑、方向指引,教育学生坚持人文主义精神和科学理性精神,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午间经济沙龙还依托学生社团办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性。11年来,活动在全校范围吸纳参与者,日常活动由学生社团“经济学社”组织。“经济学社”工作QQ群中记录着历次活动组织过程的点点滴滴,社团通过以老带新的形式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午间经济沙龙已经成立3个线上群,“经济学社”社团成员在群里定期发布参考选题、沙龙纪要、学期总结和计划等内容。

其间,青年学子主动凝聚在一起,逐渐从旁听者变为发言者,再成长为组织者。“我们提出想法,阐述观点,沟通协调,让来自各个学院的同学们走进沙龙,在交流碰撞中不断成长。”商学院经济学社学生负责人杨文凯自豪地说。近年来,“经济学社”成员已带领学生们申报“挑战杯”“互联网+”“调研河北”“冀青调研”等竞赛项目,累计斩获省级以上奖项近200项。

多年实践,午间经济沙龙让青年学生专注求知、深入思考、躬身实践,在师生互动中让理论知识更全面、实践探索更深入、社会担当更自觉。“午间经济沙龙是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力抓手,是新商科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师生研学共同体建设的有效探索。”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贾连芝说。

作者:周洪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