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末,一则关于“防水冲锋衣会导致生育问题”的新闻迅速登上热搜头条,引起了广泛热议。

事件的起因是有相关报道称,现如今市面上部分防水冲锋衣含有PFAS,这种物质会渗入生态环境与人体,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生殖和发育系统、肝脏、肾脏、胰腺等器官,甚至引发癌症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事件发酵之后,尽管陆续有官方媒体下场辟谣,但还是引起了部分消费者的恐慌,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评论,表示出于健康安全考虑,会丢掉已购入的冲锋衣,并且未来也不会再购买相关产品。

然而当我们事后再一次审视“冲锋衣有毒”事件时,不难发现在最初的报道中,关于PFAS的关键信息被刻意隐瞒,这导致消费者甚至还没弄清什么是PFAS,就已经陷入恐慌之中了。

说来说去

冲锋衣到底有没有毒?

事实上,报道中多次出现的PFAS全称是“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化合物”,是数千种人造化学品的统称。

PFAS具备高度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在自然环境中极难被化学降解和生物分解,被形象地称为“永久性化学物质”。

极强的稳定性也让PFAS拥有了非常好的防水、防油、防污、耐热等特性,因此他们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其中就包括户外用品。


在上万种PFAS分子结构中,日常使用较为广泛同时研究指向可能影响健康的,主要是PFOS(全氟辛烷磺酸)和PFOA(全氟辛酸)这两种物质,它们也是导致冲锋衣“有毒”的“罪魁祸首”。

众所周知,冲锋衣的防水主要依靠服装表层的疏水层,以及夹在面料中间的防水透湿膜。其中,疏水效果来源于生产过程中拒水剂的添加。

目前市面上纺织品拒水剂的种类可以分为C8拒水剂、C6拒水剂,和NF拒水剂(无氟),它们的疏水效果、持久性,以及含氟量按顺序由高至低,成本则由低到高。所以你的冲锋衣如果在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仍具备很好的拒水性,那很有可能使用了C8拒水剂。

早期C8拒水剂采用电解法生产,其副产物正是PFOS。21世纪初期,欧美国家发现了PFOS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转而使用调聚法生产C8拒水剂,副产物变成了PFOA。

相较于PFOS,PFOA虽然毒性降低了不少,但在人体内的代谢周期极长,长期接触有胎儿畸形的风险。因此,欧美又开始推动C6拒水剂的应用。

尽管成本比C8拒水剂翻了一番,但因为不含PFOA、安全性高,C6拒水剂成为了市面上被应用最广泛的拒水剂。

不过几年前开始,欧美环保组织开始抵制在工业生产中使用氟化物,理由是对环境影响巨大。就这样,欧美户外品牌才开始进行“去氟”,特别是主流大牌陆续在冲锋衣上使用不含氟的NF拒水剂。


前文提到,冲锋衣的防水主要分为两个层面,说完了表面的拒水层,冲锋衣的防水透湿膜有没有毒呢?这里不妨让我们拿“冲锋衣有毒”事件漩涡中心的ePTFE膜来举例。

ePTFE全称为膨体聚四氟乙烯,是将PTFE(聚四氟乙烯)膨化拉伸形成的多微孔膜,从名字中不难看出,其分子结构中是含氟的。

然而事实上,PTEF虽然也属于PFAS的一种,但它属于高分子,具有高度稳定性、无毒,且不会被生物体吸收利用。

不过,在生产PTFE这类含氟聚合物时,可能会用到含有PFOA或PFOA替代品的乳化剂。尽管在生产过程中经过破乳、清洗、烘干等一系列操作,最终产出的PTFE里基本不含PFOA,但大部分会随着三废排到环境当中。

因此,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考虑,才有了如今户外科技面料领域讨论热度较高的ePE材料。

所以,欧美品牌这两年的“去氟化”可以说完全是出于环保考虑,有毒的C8拒水剂早在几波技术革新浪潮中被抛弃了。不过据业内人士爆料,目前国内市场中份额不小但价格低廉的部分“工厂货”,为压缩成本仍在使用C8拒水剂。

“冲锋衣有毒”事件

为何让我们既愤怒又无奈?

过去几年里,户外运动在中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户外服饰的销量也迎来了飞速增长。其中冲锋衣的增量首当其冲,根据魔镜数据的报告,2023年8月至2024年9月,冲锋衣在主流电商平台销售额已经突破100亿元。

毫无疑问,冲锋衣是所有户外服饰中最破圈的单品,尤其在春秋两季,一度在社交媒体上被誉为“打工人最好的医美”。

然而,“冲锋衣有毒”事件的发生却打破了这一现状,不负责任的报道让人们“谈氟色变”,这背后是大众对户外服饰安全性的质疑,也是消费者对高端品牌的信任崩塌。

当“高价=安全”的消费认知被舆论打破,理智的消费者或许还可以分辨是非,但又有多少人会抱着“反正上千块的冲锋衣都有毒,不如去买几百块工厂货”的想法,被继续“毒害”呢?

当“良币”以这样一种方式被“劣币”逆向驱逐时,当以偏概全的报道把大众引入低价市场的“毒性陷阱”时,留给行业和消费者的又会是什么呢?


当然,此次事件暴露出的行业标准滞后的问题也应当被重视。当前户外服饰行业在中国面临的信任危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现行法规与技术发展的严重脱节。

当欧盟REACH法规已全面限制PFAS的使用,美国加州从2025年起禁止销售含PFAS的服装时,中国现行标准还停留在仅对“无氟整理”产品提出要求,未强制限制PFAS的阶段。

同时,品牌透明度的缺少又进一步加剧了信任裂痕。

在国内电商平台中,冲锋衣产品的详情页中经常会出现“防水透气”“拒水拒油”等模糊表述,回避“PFAS”“氟化物” 等敏感词汇。

不少国际品牌还会出现同款冲锋衣在海外官网标注PFAS警告,而国内电商页面却避而不谈的情况。这直接导致国内消费者陷入了信息黑箱:购买冲锋衣时根本无法判断产品是否含有PFAS。


尽管直至今日我们都无从得知这次事件究竟从何而起,但“冲锋衣有毒”的舆论的确撕开了中国户外服饰行业的遮羞布。好在风波过后,留给行业的或许不只是一场危机,也是一次契机。

监管的滞后暴露的是户外服饰行业的治理短板,与欧美标准之间的差异不仅让消费者承担了更高的风险,也阻碍了行业的技术升级。但无论如何,对于品牌而言,“合规”理应是安全的底线,而非天花板。

不过让人感到庆幸的是,包括安踏、CAMEL骆驼在内的国内户外品牌已经紧追国际趋势,开启了“去氟”征程。国际品牌在风波之后也开始主动在中国市场披露PFAS的使用情况,试图重新取回消费者的信任。

至于在新的执行标准和监管体系出现之前,消费者该如何买到安全的产品,或许只能依靠练就一双慧眼了。


事后来看,虽然“冲锋衣有毒”事件总有一天会平息,但留给行业的警示与启示却不会褪色。

整个事件中,令我们感到愤怒的是不负责任的媒体在传播时隐去了PFAS的真面目,在报道中将一些本无毒的冲锋衣扣上了“有毒”的帽子,甚至把消费者引向了那些用着低廉原材料的三无产品。

而更让我们感到无奈的是,在当下这个被营销和流量左右的中国消费市场里,想要既警醒消费者,又对行业进行彻底洗牌,可能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了。


✵从户外到时尚,GORE-TEX品牌如何诠释“LIVE新生”?

✵短期内迅速崛起,安德玛户外优势何在

✵为什么要去济州岛徒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