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海的晨光遇见云岭的朝霞,27位银发志愿者的身影成为沪滇协作最温暖的注脚。

4月25日,2025沪滇“银龄行动”圆满收官,这群来自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心理学及AI领域的老专家,以17天的躬身耕耘,在怒江泸水与楚雄武定播撒下专业智慧的种子,让跨越山海的帮扶情谊在彩云之南绽放出新的光彩。

此次行动堪称一场精准对接的“智慧接力”。

医疗专家团队将上海优质医疗资源“平移”至滇西大地,在泸水市和武定县的义诊现场,诊台前早早排起长队,老专家们耐心询问病情、细致检查诊断,将精湛医术化作守护健康的温暖力量。

养老服务专家走进福利院、养老院,通过案例教学、实操指导,为当地养老机构量身定制运营管理方案,显著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

AI与心理学专家的课堂上,前沿理论与实用技能深度融合,互动教学让数千名学员触摸到时代发展的脉搏。


4月10日清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门前排起蜿蜒长队。

来自上海三甲医院的10位退休医疗专家组成的“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为边疆群众带来为期15天的“健康春风”义诊活动。


首日半日即接诊217人次,上海老专家的“银发智慧”与少数民族群众的健康期盼,在横断山脉深处碰撞出温暖火花。


“上海专家的义诊太及时了!”在泸水市人民医院,一位刚完成检查的村民感慨道。这场跨越千里的健康守护,不仅缓解了当地群众就医难题,更通过现场教学为基层医疗队伍“传经送宝”。


在武定县养老机构,老专家手把手指导护理人员规范操作流程,从急救技能到心理关怀,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专业智慧。

在武定县人民医院康复科,67 岁的沪滇 “银龄行动” 专家张乐怡,宛如一位经验丰富的 “康复啄木鸟”,为武定康复事业注入了新活力与新理念。

4 月 21 日起,在武定县县域医共体 2025 年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技能培训会上,张乐怡凭借专业理论与生动案例,纠正人们对康复医疗的常见误解。


而AI领域金南老师等专家带来的六场专题培训,更让科技赋能的理念在滇中山区落地生根。


17天跨越2000公里,从东海之滨到滇中腹地,68岁的“老杨树宣讲汇”成员陈彩英,以“银龄”志愿者的身份,在云南武定掀起了一场既有理论高度又充满民生温度的宣讲热潮。

抵达武定次日,陈彩英便与当地负责人展开深度交流,将养老服务、教育心理、基层治理等领域的现实需求,转化为宣讲备课的“活教材”。

七场主题鲜明的宣讲,精准对接不同群体需求:面向养老机构,她带来《完善服务,情暖夕阳》,用心理学知识教工作人员与特困老人建立情感联结;在职业高级中学,《守护心灵,赋能成长》的讲座引发师生共鸣,校长傅磊主动邀请她梳理重点内容并留存课件;针对民政系统,《学两会精神,践悟总书记嘱托》的宣讲让基层干部深刻认识到民生工作的战略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行动搭建起“线上+线下”的长效帮扶机制。

老专家们与受援单位建立了紧密联系,未来将通过远程会诊、云端培训、线上咨询等方式持续提供支持。

“银龄行动不是终点,而是沪滇协作的新起点。”负责领队的上海正能社区发展中心理事长王多兵表示,“在上海市民政局的领导和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中心的支持下,我们将继续推进‘云端协作’,让上海的专业资源与云南的发展需求实现更精准的对接,让银发志愿者的智慧持续赋能乡村振兴。”

从黄浦江畔到澜沧江边,从东海之滨到云岭深处,27位银发志愿者用专业与热忱,诠释了“老有所为、余热生辉”的深刻内涵。他们播下的不仅是专业知识的种子,更是沪滇两地携手共进的希望。随着“云端协作”的持续深化,这场跨越千里的智慧接力,必将为云南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银发动能”,书写沪滇协作的崭新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