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既是合资阵营的‘先行者’,也曾是‘探路者’——我们踩过坑,但也摸清了门道。”
2025年4月23日,2025上海国际车展开幕,Honda展台中央,全新电动GT概念车车身在镭射灯束下折射出梦幻般钛金光泽,引得不少国内外记者惊声赞叹;在二楼的访谈室里,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潘建新认真回答着中国记者的问题,他的声音沉稳有力。
在潘建新身旁,东风本田总经理渡边丈洋正专注地记录着,手中的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他时而用手扶下翻译器,时而又快速写下几行字迹,似乎想通过上海车展一行了解到更多的中国市场信息。
这个充满象征意味的场景,恰是东风本田转型之路的生动写照。同时,在镁光灯照不到的研发中心,一场静悄悄的转型革命早已开始。
“东风本田‘创未来2030’的战略,计划在2030年之前累计会推出10款以上的新能源车型,在去年10月份我们建成了本田全球首个新能源工厂,这是对于数字化、智能化程度做了进一步的强化,希望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价值。”渡边丈洋说。
“东风本田对电动化、智能化的探索决心一直不会改变,会坚定的走下去。”潘建新补充道,他的话语铿锵有力,背后的“东风Honda”招牌格外醒目。
对于东风本田这家曾经的合资标杆来讲,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在各位领导的回答中,东风本田转型之路愈加明朗,它正在用“中国速度”改写游戏规则——转型,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传承中创新。
当展馆外,黄浦江两岸的霓虹灯亮起,Honda展台已奏响最激昂的乐章——从灵犀L、S7到GT,东风本田电动化矩阵愈加丰富。没有人注意到,在上海车展的镁光灯下,东风本田的转型叙事来到了高潮。
电动化弥短板
当敢于直面失败、放下固执时,成功的曙光已悄然来临。
“目前,东风本田部分电动车销量不太乐观,这促使我们不断探索能打动中国客户的车型。”潘建新没有回避东风本田在转型中走过的弯路。
相反,从最初的油改电到现在的纯电平台,东风本田正不断加快推进智能化去接近主流市场,这种"中国速度"的背后,是东风本田对自身短板的清醒认知与精准补强。
一个对比足以说明东风本田转型之速度:2022年,东风本田推出了基于燃油车平台改造的e:NS1,续航仅420公里;而2025年基于全新纯电平台打造的e:NS7,续航已经突破了650公里。
这两代产品的代际跨越,浓缩了东风本田"三步走"的技术突围战略:第一步,快速试错。发现“油改电”车型的弊端,找寻中国消费者面临的痛点。第二步,平台革命。2024年,东风本田投入50亿元建成新能源专属工厂,以数智化、零碳化生产赋能电动化转型;第三步,生态构建。本田与宁德时代深化合作,共同推进开发本田首个磷酸铁锂电池和CTB电池一体化技术,实现电动车性能大幅提升。
当然补齐短板只是及格线,东风本田正在经历一场以"需求驱动"为核心的认知革命。“这从东风本田S7已经开始了,也包括今天发布的GT车型。并且关于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未来东风本田将导入更多符合中国用户使用需求、满足中国客户期待和符合主流市场的新技术,来加强自身的电动化产品竞争力,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潘建新说。
举个例子,4月15日,在广汽本田P7上市之际,东风本田S7价格调整为与广汽本田P7一样,全新一口价19.99万元起,且全系赠23788元用车权益,同时东风本田将为S7已购车主保价保权益,补差价、补礼遇。
与其他车企不同的是,这种“需求驱动”已经融入了本田的运动基因。当同级电动车仍在盲目追求加速数据时,东风本田本次车展上首秀的烨GT将性能体验提升到全新维度。
新车基于专属的e:Architecture电动架构打造,搭载前后双电机组成的E-Four电子四驱系统,综合功率达到480kW。其搭载IPM-S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统,零百加速达3.2秒,当动力变得廉价时,东风本田诠释了“真正的豪华在于驾驭的信心”。
燃油车稳基盘
“东风本田电动化的答案写在下一个850万辆的征程里。”
850万是东风本田现有客户基盘,也是其转型路上最宝贵的战略资产,也是其电动化车型的“试验田”。
“目前油车在东风本田销售结构里面还是占主力,东风本田在终端维系的要点,是 ‘稳定’加‘优化’。”潘建新明确了燃油车的发展路线。
燃油车、电动车“双线并行”是东风本田转型的智慧。“守住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其实也是守住了电动化市场竞争的资格。”渡边丈洋如是说。
因为燃油车的每一次升级,都是为电动化未来铺路。“我们会在850万已有的客户基础上,提升现有燃油车的竞争力,包括年度换型和中期改款,推进油电同智,更好的去服务客户。”潘建新补充道。
例如,2024款CR-V智能化功能大幅提升。其搭载的Honda CONNECT 4.0系统,首次接入微信车载版、B站等本土应用,加速了“油电同智”。
此外,在渠道上,东风本田没有重建渠道,而是激活存量。目前对东风本田来讲,没有专门的EV网,还是在燃油车的网络上推进EV车的销售。“ 随着产品矩阵逐步的完善和调整,销售数量占比会逐步调整,东风本田会把传统燃油车网络按照节奏逐步去转化为EV车。”潘建新说,“ 东风本田也会采取更多的电车营销模式,来补充和拉升东风本田新能源品牌效应,精准的获取更多的新能源用户线索,提升触角的精准性。”
当行业都在讨论“颠覆”时,东风本田给了行业一个最大的启示——真正的转型不是断崖式的颠覆,而是让每个用户都能在变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本土化提效率
曾经以"全球车"为主导的研发模式,正在东风本田内部发生根本性转变。这家老牌合资车企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中国特供",而是启动了一场从研发、制造到品牌的全链条放权革命。
在东风本田看来,本土化不是贴标签,而是让中国团队真正掌握方向盘。渡边丈洋表示,“
东风本田作为合资企业,会依托央企东风集团的优势资源,结合“技术本田” 的产品优势,把中国在汽车智能化技术、电动化制造领域的领先技术,与本田的技术进行有机融合。提升造好车的硬实力,增强高智能的软实力,加速本田技术本土化落地,让产品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期待,从而打开市场新局面。”
在推进研发本土化的同时,东风本田正通过深度优化供应链重构成本优势。据悉,在智能化领域,本田将会跟NOA处于TOP水平的Momenta公司合作共同针对智能化做开发;在AI领域,接下来也会跟DeepSeek进行合作。而在供应链端,东风本田电池及三电系统本地化采购比例已突破75%,带动制造成本下降12%。
在汽车产业变革的十字路口,东风本田正以全维度本土化战略,重新定义合资车企的发展范式。
侃车说:
当采访结束,中日领导们握手搭肩,相视一笑——他们比谁都清楚,在暗处积蓄的变革力量,终将在某个黎明引爆。就像黄浦江每天冲刷着入海口,旧秩序的泥沙终将被智能电动的大潮重塑。而这家拥有多年燃油车辉煌历史的车企,正以破釜沉舟的姿态完成"智电基因"的重构。
在上海车展的镁光灯之外,在武汉工厂的智能产线上,在850万车主的期待中,一个写满中国市场答案的全新篇章正在徐徐展开。东风本田正以日系匠心的执着与中国创新的速度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智电转型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