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中国媒体“喜大普奔”报道三河事件的通报问责情况,“三河变色”问题算是得到了一个组织层面的定性。

据新华社的报道,上面对三河问题的定性是“形式主义”,河北三河市盲目决策、机械执行,损害群众利益,加重基层负担,造成不良影响。

根据这项通报,对问题的定性尚属于决策失误的范畴,认为这个改颜色的事情,属于“个别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官僚主义严重,未经科学论证和充分征求意见”。

这样看来,不涉及腐败问题,“个别领导”属于可挽救的情形。这和免职处理也是相呼应的。免职,意味着将来还可以重新启用。

干部挽救了,可民生损失怎么办?那些在两次“百日攻坚行动”中被换了牌匾、利益受损的商户,他们的损失谁管呢?

我查了查相关报道,颇耐人寻味。

《南方都市报》在4月15日报道,三河市政府办公室有关人员表示,对于受波及的商铺损失如何赔偿,其并不了解,“谁让你改的,你去问谁”。

听起来也有道理,你们这些商户,竟然听从了一个犯错误官员的话,这是你们自己的认知能力不行,活该自己承担损失。可问题是,如果当初不听从呢?根据那个”百日攻坚“的行动方案,是不是也有相关惩罚的?商户敢不听从吗?



不仅全球连锁的蜜雪冰城把LOGO从红色改了绿,就连医院的红十字都改成了绿十字。在这种压力下,普通商户有不听从的可能吗?

所以那个回答显然是在甩锅。

后来,事件又有了新的进展,《顶端新闻》报道说,三河市有一个镇提出了解决方案,泃阳镇承诺换回牌匾的费用由政府承担。

有一个商户对记者表示,换绿牌匾花了400元。那么换回原牌匾,至少也是400元。这样折腾一轮,这个商户的2个牌匾就是800元——可能有人会说,你原来不是有个牌匾吗,重新拿出来,就不花钱了。可问题是,有几个人会把垃圾一直留着呢?

其他的镇是什么情况?有谁知道?

“三河改色”不是小事情,是因为它具备解剖麻雀、举一反三的价值。应该相信,对这件事情的问责和通报,只是起点,远非终点。根据能量守恒定律,2次“百日攻坚”的成果,赔偿和善后事宜,恐怕也需要2个百日才能抚平。

这项赔偿的具体落实,是三河改过的机会,也为全世界的反官僚主义课程提供了一个活教材,因此需要具备而微的记录和老老实实的统计,将来要汇总结算数据,让后来人看到,官僚主义的成本究竟有多高!

有人说,应该让责任人出钱赔偿。这在情感上是有道理的,但是实际上恐怕不可行,因为赔偿金额显然是一笔巨款,远远超出了个人的支付能力。

你觉得呢。

陶舜财经——你的醒脑陪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