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2025年打造“市场化、法治化、
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5年4月27日(星期天)
上午10:00
实录内容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朱红伟: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三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关键所在,也是推动三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为了让大家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思路和举措成效,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
三亚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牛晶晶女士
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东伟先生
三亚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甘佳勇先生
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郑海霞女士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营商环境专班主任吕亚飞先生
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营商环境促进中心主任左凤娟女士
请他们为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有请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牛晶晶女士介绍三亚市2025年冲刺一流营商环境总体情况。
三亚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 牛晶晶: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三亚营商环境建设的关心和支持。
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近年来,三亚全面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锚定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奋斗目标。紧紧围绕“12345”工作主线,聚力打造“一标杆、五个区”,谋划开展一个总体方案,“营商环境指标提升、产业营商环境服务提升、企业满意度提升、营商环境影响力提升”四个工程,以及“企业全生命周期护航行动”和“历史遗留问题攻坚行动”两个专项行动,形成2025年冲刺一流营商环境的“1+4+2”工作“作战图”。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相关举措。
一个总体方案
主要以《三亚市2025年冲刺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作为牵总核心,明确2025年冲刺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等,统筹调度、高位推进,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四个提升工程
一是营商环境指标提升工程。重点围绕世行评价体系、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海南自由贸易港特色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对标国内一流、省内一流城市量化指标表现,立足三亚实际,推出23项改革举措,力争在获得用电、国际贸易服务、政务服务便利、信用信息归集等领域达到国内、省内一流水平。
二是产业营商环境服务提升工程。聚焦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四大主导产业,围绕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推出22项改革举措,包括:提高旅游市场监管水平、开发“科创+旅游”特色产品、推进政务服务进楼宇进总部、加强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培育、提升种质资源进出口服务水平、做强“三亚榴莲”等一批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等。
三是企业满意度提升工程。通过民营企业满意度监测、商协会走访以及三亚大调研大服务、政企约见平台等各渠道收集的问题深入分析,立足我市实际,编制《审批要点标准化和智能导办》、“亮码检查”、涉企综合监管等9项改革举措,政务服务领域达到“办事不用找领导,有无熟人一个样”,企业只要遵循明确规章即可高效办结事项,企业可以集中精力找市场,谋发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四是营商环境影响力提升工程。将营商环境宣传工作放在更突出位置重点抓,推出营商直播间、打造“秒懂政务”品牌等7项举措,让更多群众知晓“线上办、掌上办、电话办”、帮办代办等政务便民增值服务清单内容,通过“一鹿快办”的暖心服务,架起群众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全方位、多层次塑造三亚“尊商、亲商、安商、护商”的营商环境形象。
两个专项行动
一是企业全生命周期护航行动。三亚市进一步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通过招商引资管家化服务、企业发展个性化保障、企业入规入限标准化指导、企业退出协同高效的服务模式,以及项目“营商专员”工作机制、企业全覆盖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从招商引资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同时,三亚市12345政府热线创建局区长在线接访制度,每周一三五早上9:00-11:30由热线各承办单位负责人到热线平台亲自接线受理诉求,政企同心双向奔赴,打造“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新型政商关系。
二是营商环境历史遗留问题攻坚行动。三亚市用3年时间,实施涉企历史遗留问题攻坚行动,加速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同时注重源头防控和制度完善,为高质量发展扫清障碍。
媒体记者朋友们,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切实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发展之“进”、口碑之“好”,让三亚成为经营主体深度扎根、茁壮成长的沃土,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朱红伟:
感谢牛晶晶女士的详实介绍。
下面进入答记者问环节,欢迎记者朋友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请记者朋友提问前先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央广网记者:旅游业是海南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三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请问,在高水平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进程中,三亚旅文系统是如何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
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东伟: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服务好旅文企业是我们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和工作重心,因此我们一直高度重视旅文系统的营商环境工作,从政策、监管、服务、平台、资金等多方面发力,为已经在三亚经营的企业和有意向到三亚开展投资兴业的企业保驾护航,做好服务。
具体来讲,我们聚焦旅文产业发展需求,去年以来完成了《三亚市旅游领域失信惩戒若干规定》《三亚市旅游民宿管理办法》《三亚市旅游新业态管理办法》等法规办法的起草工作。发布实施了《旅游民宿管家服务规范》《绿色餐饮企业评价规范》《低空旅游服务规范》《旅游度假租赁公寓服务质量评价规范》等4项旅游地方标准。对于潜水、游艇这些热门项目,我们实行“一人一码”“一艇一码”的备案管理,同时加大对潜水等领域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健康、公平的发展环境。此外,我们还构建了旅行社、酒店住宿业、景区景点等12项“综合查一次”通用监管场景,建立多部门联合检查机制,整合监管事项,优化检查流程,减轻企业负担。通过以上措施,帮助我们的旅文企业规范经营行为,提升旅游服务标准,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
我们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推出一系列措施,为大型活动落地“铺路搭桥”。出台了专门的管理服务办法,明确了各部门责任,建立常态化保障机制;实行大型演出“一站式审批”让市场主体“少跑腿”,最快48个小时就能拿到“双证”(安全许可证、演出许可证)。成功举办张杰、周杰伦这些顶流明星的演唱会,吸引像Travis Scoot这样的国际演出落地三亚。同时,我们还拿出“真金白银”激励市场主体,设立5000万元的三亚市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企业发展“减负”,为产业发展“蓄能”。落实《三亚市加强文体旅商展联动进一步促进消费的若干措施》,兑现给各类涉旅企业奖励资金为1046.07万元,近期还将拨付440多万元用于支持住宿企业提升品质等促旅游消费活动。
2025年一季度,三亚新增的演艺机构数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注册数量!(去年13家,今年第一季度18家)在这里,我们也诚挚诚邀国内外企业来三亚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节、体育赛事!我们将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在落地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问题和困难,由我们来牵头解决。同时,也欢迎广大歌迷朋友来解锁“演唱会+旅游度假”的全新体验,我们将全城联动推出暖粉措施,拿出最大诚意,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2025年是三亚市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目前,我们已动员全市56个涉旅部门、12万家涉旅企业全身心投入到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作中。具体举措,有很多助力旅文企业“提质增效”措施,比如将建立优质商家名录并在三亚放心游等互联网交易平台优先推广;建立旅游企业优质服务案例库,对获选单位在各大OTA平台予以推广支持。在此也请广大市民游客、媒体朋友们,提出更多宝贵意见,我们将认真接受采纳,不断提升三亚旅游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接下来,我们将以“加减乘”等系列措施持续优化文旅营商环境。在监管、审批、奖补兑现的限制条件等方面做好“减法”;在政策扶持、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好“加法”;在产业融合、制度集成创新等方面做好“乘法”,全心全意为游客在三亚的旅行体验和旅文体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服务。
谢谢!
人民网记者: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请问,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是如何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三亚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标杆城市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的?
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 郑海霞: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近年来,三亚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工作大局,不断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2025年,三亚法院将坚持“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狠抓执法办案,聚焦企业所需,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具体从三个方面开始工作:
一是狠抓执法办案质效,用高质量司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软环境”。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靠一个个案子“判”出来的。2025年,我们将聚焦“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通过加强审限管理、案件评查、强化审判权运行监督等措施,不断提高办案质效。尤其我们将开展规范涉企执法司法专项行动,立足司法保障所有市场主体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以依法平等保护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持续完善产权司法保护机制,尊重契约自由,让企业感受到“裁判尺度始终如一”,以严格公正司法稳定预期。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以务实举措为企业纾困解难。针对质效问题,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案件速裁快审,对疑难复杂案件由专业审判团队集中审理,用最简程序、最短时间、最低成本更好处理案件。针对企业经营困局问题,坚持“多重整救治、少破产清算”,让更多企业重整、新生、再出发,也让不具备挽救价值的企业快速清退,释放资源。针对执行难题,坚持善意文明执行,审慎采取强制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司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
三是树牢服务意识,以暖心服务赋能营商环境再优化。坚持“企业出题、法院答题”,将服务做到企业心坎上。进一步推进数字法院建设,将诉讼服务从网上立案、网上缴退费等事前服务向网上阅卷、网上证据交换、网上开庭审等事中、事后服务延伸。发布涉企典型案例,为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提供法律风险防范指引。
同时,我们也坚持刀刃向内。结合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从立案、审判、执行、司法作风等方面,认真严肃检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动真碰硬、彻底纠治,让人民群众、市场主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司法公正。
三亚日报记者:今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之年,大家对自贸港的跨境贸易便利化程度有着很高的期待,请问今年三亚海关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三亚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 甘佳勇: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海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为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大局,今年3月,海口海关聚焦封关运作关键窗口期,发布了《2025年海口海关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支持海南外向型经济发展二十二条措施》。三亚海关坚决贯彻落实海关总署、海口海关的决策部署,在立足抓好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的同时,及时研究出台三亚市助企纾困相关举措,旨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定预期、提振信心。为了提升政策措施的精准性和含金量,前期,我们对外贸企业开展了稳外贸政策措施需求调研,进一步“问需于企,问计于企”。在此基础上,我们推出了《三亚海关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十二条措施》,围绕当前外贸企业普遍关注的焦点、堵点、痛点问题,在海关职责范围内提出相应的帮扶举措。
从内容上看,十二条措施可以概括为“四个聚焦”:
一是聚焦健全机制,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建立“关企面对面”“关地恳谈会”等机制,搭建政企服务平台。深化现场检查作业模式改革,对进口化妆品、进口服装等标签技术整改实行远程视频监管,对出口危化品进行“批次检验”。促进优质农食产品进出口,持续放大“进境动植物繁殖材料特许审批新模式”实施效应,助力优质种质资源扩大引进。
二是聚焦降本增效,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支持离岛免税产业发展,支持免税企业开展免税展示销售业务及重大会展的推广工作。助推辖区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设置专用窗口和绿色通道,提供驻场监管等服务措施。助推深海科技产业聚集,简化科考船舶通关监管,发挥“零关税”等开放政策优势,降低科研成本。
三是聚焦对企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常态化开展海南自贸港海关政策巡回宣讲活动,提供“一站式”指导,服务企业应享尽享自贸港优势政策。高质量推进AEO企业培育工作,年内推动辖区AEO企业数量再增加3家。配合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为招商活动提供政策支持和解读,加快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
四是聚焦畅通渠道,及时回应企业诉求。提供全天候通关保障,设置关企联络专员接受企业咨询,确保企业诉求及时予以响应。强化外贸监测分析,加大对辖区外贸监测分析力度,优化外贸统计数据服务。加强海关技贸措施帮扶,开展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统计调查,提供信息咨询与动态预警,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用好“关长送政策上门”等机制,加大政策措施宣传解读,抓好政策措施落地落实,让企业实实在在享惠。同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做到企有所呼、关有所应,着力提升海关监管服务温度和精度,为三亚市营商环境优化和外贸稳定增长贡献海关力量。谢谢大家!
南海网记者:作为自贸港科创高地,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在建设营商环境标杆园区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营商环境专班主任 吕亚飞: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近年来,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立足服务“南繁”“深海”国之大者,聚焦打造自贸港科创高地,围绕“省内标杆、国内一流”营商环境目标,不断完善配套服务保障体系,着力提升创新能力、扎实推进产业培优,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主动靠前创新,提升服务质效。聚焦“办事不出园区”,打造“一站式”线上线下服务平台。通过部门进驻或权限下放,陆续承接审批权限共237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目前可提供发改、规划、住建、交通等30多个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665项。围绕“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成本”,推出“极简审批”工作指引、告知承诺制、企业筹建无费区、规划豁免等多项改革举措,实现项目筹建时间节省2个月、总体事项提速90.81%、累计节省企业成本9000余万元。建立“五合一”知识产权快速保护机制,知识产权审查周期大幅缩减。以制度集成创新提升服务能级和效率,形成6项海南制度创新案例和3项省级营商环境案例。
二是围绕企业需求,精准发力助企。聚焦企业联系、企业服务和企业培育,打造专职“城小二”服务团队。企业注册入园3天内,主动预约上门并建立常态联系。对2000多家实质性运营重点企业“1对1”分包联系,快速响应企业诉求。围绕惠企政策、金融服务、人才服务、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服务等共性关键需求,成立服务专班。以高企和“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培育为抓手,助力企业提档升级。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03家、高企17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3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
三是坚持科创引领,推动研产贯通。围绕园区主导产业,着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已汇聚省部级及以上科创平台39个,其中国家级平台6个。构建科研仪器预约共享平台,已上线共享设备1602台/套。在全国率先推行种业CRO产业培育模式,加快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已引进培育CRO服务主体60余家。用好“揭榜挂帅”科技攻关组织模式,推动中种集团、九圣禾、华大基因等企业与海南省种业实验室联合部署实施37个“揭榜挂帅”项目。探索推出财政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开展“先投后股”试点,资助科研项目经费。
四是统筹资源配置,强化要素保障。用好“海南专项”支持政策,累计引进18所高校,招录“海南专项”研究生6489人。初步构建起以基金投资、担保贷款、科技保险及上市辅导为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园区8支基金规模合计40.26亿元。创新实施“园区担保贷”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共担方案,已为2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授信融资4749万元。
在2022、2023年度海南自贸港营商环境评价中,科技城高新区连续两年在重点园区中排名第一。下一步,我局将围绕企业需求和办事体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要素联动的创新创业生态,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保障区建设和助力海南加快迈入创新型省份行列作出更多更大贡献!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记者:三亚中央商务区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园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工作成效?聚焦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园区又有哪些创新举措?
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营商环境促进中心主任 左凤娟: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三亚中央商务区作为全省十三个重点园区之一,以“极简审批、智慧服务、跨境便利”为抓手,通过多项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举措一:信用先行、全方位服务。出台《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开展企业信用分级分类评级,创新12个“信用+场景”应用,并以信用管理为抓手,实施重点企业包联员制度:2024年实现企业诉求办结率100%、政务服务事项“零跑动”100%;12345热线工单办结率100%。
举措二:多证合一、审批提速。推行“不见面审批”“主题式场景审批”“事前容缺承诺审批”等模式,设立“许可帮办移动站”,简化审批流程,如保利天珺项目实施“多证合一”,压缩审批时间70%以上,助力重大项目快速落地。
举措三:数字赋能、创新驱动。开发应用数智化管理调度平台,集成政策查询、招商选址、项目管理等模块,推出“智能快办”、政务数字员工“鹿小政”,推进数字园区转型;首创全国游艇产业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填补行业评价标准空白,有力推动三亚市游艇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述改革或创新举措入选国、省、市优秀案例,如“主题式”场景审批获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十大创新(培育)案例”、信用评价体系获第六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数智化管理调度平台”获2024年海南省市县政务信息化创新案例。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也进一步促进园区高速发展:一是体现在招商引资质效上:截至去年底,园区注册企业7452家,其中总部企业28家、三类500强企业97家、外资企业277家;二是体现在制度创新上:全国首个租赁游艇夜航试点;海南首宗“带设计方案出让”土地供应、首单大宗商品掉期清算业务、首支S基金落地、首单红树林碳汇交易;三亚首笔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首单境外艺术品保税通关业务、首票加工增值业务等;三是体现在园区高质量发展上:2024年营收、投资、服贸、货贸、外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跨越式增长,全面完成指标任务,充分发挥了经济主战场的作用。
2025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接下来,我们将组建以党委书记、局长为双组长的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分设13个小组专项推进营商环境指标优化,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出台《创建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及其《2025年工作要点》,全面落实省、市营商环境工作各项要求。同时,对标市场主体期待,锚定“便利化、国际化、智慧化”的“三化”数字园区建设目标,全方位优化园区营商环境。
一是提升便利化水平。以“极简审批”为抓手,打造“四园区一队伍”服务体系,即无费园区、极简园区、信用园区、智慧园区,并组建“CBD企业服务专业化队伍”,确保企业诉求“园区内闭环解决”。
二是构建国际化高地。构建“候鸟+柔性+靶向”立体化国内外人才服务机制;设立国际人才服务专区,集成签证、社保等涉外服务;打造园区(国际)数据流通创新中心,提升园区国际化服务水平。
三是推动智慧化再升级。充分利用DeepSeek等本地化部署,构建“一屏统管、一网通览”智慧园区管理体系,涵盖智慧工地、智慧楼宇、智能监测、“云上看地”等内容,打造数智化管理调度平台2.0版。
另外我们聘请12位企业代表作为“营商环境体验官”,精准洞察营商环境堵点、难点、痛点,动态评估营商环境改革成效,推动服务模式从“单向供给”向“双向奔赴”升级。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永远在路上!三亚中央商务区将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以营商环境优化赋能园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助力三亚实现“一标杆、五个区”战略目标,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园区力量!
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朱红伟: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答记者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各位记者朋友如果还有进一步的采访需求,发布会结束后,请与我们现场的工作人员联系。
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群众有感,三亚正以“优”无止境的实干精神,全力冲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聚力打造“一标杆、五个区”注入强劲动力和澎湃活力。希望各新闻媒体和记者朋友们加大宣传力度,持续为推动三亚高质量发展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处处体现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最后,感谢6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编辑:王 婧
审核:廖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