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登耄耋叙戍边

(本文根据李秋章同志讲述整理)

  • 刘光福

点击进入:前言、第一节



(二)、在汝村和贡当的岁月

后来我才得知,在一次团党委会议上,就我去何处任何职事宜提出讨论,团党委委员们,各抒已见,对我在何处任何职争论不休,团政治处要调我去宣传股任干事;司令部要调我去作训股任参谋;一营教导员叶志友同志是团党委委员,他慢条斯理的说:“政治处、司令部的两位同志,你们俩位都说得很有道理,放在机关上他能独立完成干事或者参谋本职工作任务,很能理解部门首长和团首长的意图,你们工作起来得心应手,没有什么挑剃的,也没有什么说的。既然他有“两杆子”(笔杆子能写、枪杆子打得准),为何不把他放到连队去带兵打仗,为连队、为部队带出能文能武的人呢?是块好钢就要放在刀刃上,你们两个部门都不要争了。这个人我琢磨去琢磨来,我想把他带走。我建议:把李秋章同志晋升为一营二连连长,让他独挡一面,在艰苦的环境中锤炼他,磨练他,是颗“金子”放在什么地方都会闪闪发光”,请大家慎重考虑我的建议。最后团党委委员们一致同意李秋章同志由特务连副政治指导员晋升为1营2连连长。就这样我去贡当一营二连任连长了。

二连连部及三个排驻防汝村,一个排驻防宁村。汝村地处喜玛拉雅山脉中段一侧,珠穆朗玛峰与希夏邦马峰之间,是中国与尼泊尔交界的一个边境小村,地处反叛匪回窜斗争最前沿。这里海拔4200多米,环绕村庄的是交错林立的冰山雪岭,依山向阳在半山腰处,面前横档的是5000多米的“剎拉山”,山势险要,坡度70度左右,但要去贡当要走一天;道路崎岖,稍有不慎,一步打滑,将会掉下数十米崖下,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二连驻防巡逻的边境山口叫拉穷山口,当时记得是16号界桩,刚才听达娃顿珠主任说是35号界桩,就以现在的界桩号为准。我们当时在二连汝村那个地方驻防任务是设伏、巡逻,主要是这两大任务。驻地自然环境就是那个样子。大家知道西藏,象西北地区那些地方一样都很苦,基本上都是牧区,海拔要高一些;农区相对来说,海拔要低一些,气候也好一些。像我们日喀则军分区就不如山南军分区的气候好,山南军分区有农田。我和军区首长一块到山南军分区检查过工事,知道山南军分区部(分)队驻地一些情况。

在二连任连长期间,除了执行边防设伏、巡逻任务以外,就是边防训练,学习毛主席著作,每天早上有早读,饭前要唱歌,狠抓连队建设。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首要任务是抓好连队教育训练是和平时期长期的、经常性的一项中心工作,提高连队战斗力,做好随时反侵略战斗的准备。通常是指军事训练、政治教育、作风纪律的培养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是搞好军事训练是连队训练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全面提高连队本级指挥员的指挥能力、提高战士战术技术技能,做到射击打得准、刺杀要狠、战术利用地形地物要灵活、行动拖不垮。“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军人必须具备的战术技术技能,在实战中才能有效消灭敌人,保存自已,随时完成作战任务。

三是加强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培养既有高度政治觉悟、又有保卫和建设祖国边疆过硬本领的革命战士;培养具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具有高度的道德品质和具有严格的组织性。

四是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根据连队供给物资实际情况,做好后勤生活保障工作,改善好连队伙食,在那时,只能说让战士一日三餐吃饱,根本说不上吃好。这样才能让全连战士思想集于在连队管理之下,形成一只“铁拳头”,不折不扣地完成上级交给连队的各项任务。



五是做好学习毛主席著作,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现教育。坚持每天早上有早读、饭前要唱革命歌曲,提高连队政治精神面貌。

六是因地制宜,平整操场,自做蓝球架,开展打蓝球,增强战士体质,开展自娱自乐群众性娱乐活动。譬如:节(假)日、定期不定时的开展击鼓传花、学各种动物叫唤的声音(如狗叫、猫叫、公鸡叫、母鸡下蛋后的叫声、大(小)牛叫、青蛙叫等等),进行自娱自乐;教唱革命歌曲、提高连队政治氛围;打蓝球比赛,增强指战员体质等。说起打篮球还有一个故事:谁把篮球打到崖下去了,去找蓝球的几个兵,必须带着干粮,也要下山去把蓝球找回来(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战士下山去找蓝球一时半会找不回来,担心战士在寻找蓝球期间饿昏了怎么办?所以要带上干粮(曾任汝村机要参谋的马贵明同志:这充分说明当时二连驻地山势陡峭,一个蓝球掉下汝村沟里去了,驻地与沟里距离很远,你带着干粮也得把蓝球找回来),当时蓝球很缺乏,是连队干部休假从内地买回来的,那时在边防上拿钱也买不到蓝球,那时在拉萨都没有蓝球卖。所以,背着干粮也要把蓝球找回来。

七是用生产费叫一名副指导员在内地休假期间买了一部“120”照相机、相纸、显影粉、定影粉,切相片刀具等设备。照相机买回来后,给全连战士每人照了一张照片。洗像片时,为了防止跑光,用床单、被子把窗户遮起来,结果洗出来的照片挺成功的,战士们很高兴,每个战士都把照片寄回家,家人见到照片也很高兴(姬乃耀同志:那时“120”照相机,可调胶距)。团里和其他连队那时还没有照相机,要想照张像特别难,在全团第一个连队拥有照像机(刘光福:那时在边防连队、哨所当兵4、5年,直到退伍时,上级工作组到连队给每位退伍战士照一张贴在退伍证上面的照片而外,可以说,绝大多数的老兵在西藏边防连队、哨所一张纪念照片都没有留下)。

八是开展互帮互学。三连驻防果仁沟,白(万年)连长带领该连班长来连队参观学习先进经验,二连与三连结成“对子”,建立了友谊连队。第二年,三连也垮入“四好”标兵先进连队行列。所以,我们连队战士特别听话,用现在的话说,挺哥们的。你叫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连队战士之间很团结、班与班之间的工作也很协作。所以,设伏的时候,爬冰卧雪,大雪纷飞也不叫苦、不叫累。我记得我们老家湖北有一名战士,晚上套的山鸡,又叫雪鸡,拿回连队准备开小伙,被我发现了,我就对他说,你拿到厨房去,弄来大家吃,他就把几只山鸡拿到厨房去了,炊事班把那几只山鸡弄出来作为一道菜,全连同志都尝一尝野味。



当年曾在二连期间也砍伐了一些森林柴禾,用于煮饭、烧开水,那时也没有更多办法解决边防连队、哨所生存生活吃饭问题,导致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森林资源损失,现在想起来,怎么说呢,也很惭愧。

我到了二连以后,连队当时的情况一般。在任职期间,经与连队干部战士一道共同努力,我结合连队驻守拉穷山口及对该山口的武装巡逻任务、驻地环境特点,根据自已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实际作战经验和步校学习的理论融为一体,以及自已的工作思路、方法、有创意地抓好连队全面建设。当年年底就被评为“四好”先进连队。

总而言之,要抓好管好全面建设好连队,就要有自己很多的创意,按照自己的想法办事,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向前,同时要知兵爱兵关心兵才能带好兵,才能提升连队各方面建设,使连队焕然一新(刘光福:建设好连队,知兵爱兵关心兵是一名连队主官的核心工作思维)。

在二连汝村工作三年多时间,由于成绩较突出,晋升为贡当1营副营长职务。

在一营贡当任副营长、营长六年时间。贡当1营基本情况:162团1营自1965年9月从西藏昌都地区同普、江达移至日喀则地区吉隆,贡当区入驻。

一连连部所在地:娘村(欠一个排),一个排駐防在什么地方(姬乃耀同志:一个排驻防樟村,内部称是一营的兵站、物资中转站,从贡当往返荣哈的军人都必须途经此地食宿一夜)(赵忠良同志:当年驻防在樟村的同志,对162的同志前往贡当1营途经樟村时,战士特别热情的迎来送往,因为平时除了本排人员以外,驻地没有其他人员来往)。对,一个排驻防樟村。当时连队主要任务是:坚守、控制中尼、中印边境的36号界碑(巴玛拉),37号界碑(踏步拉),这两个山口界碑。



二连连部所在地:汝村(欠一个排),一个排駐防宁村,主要任务:控制拉穷山口及对该山口实施武装巡逻。

三连连部所在地:果仁沟(欠一个排),一个排驻防在贡当营部所在地。三连主要任务:控制格牙山口(又称甲拉山口)及对该山口实施武装巡逻。

我在贡当任副营长、营长期间,我们军民关系特别好,与驻地领导、群众关系特别融洽。没有发生过偷东西、盗窃物品等不良行为的人或事。逢年过节时,驻地群众穿着节日盛装,提着用茶瓶装着醇香的酥油茶、用铝水壶装着的青稞酒,有的藏族群众抱着坛子装着未开封的青稞酒,带着木制的酥油茶碗,或者花边磁小碗到营部驻地来,在营区院内坝坝里与大家一起搞军民联欢,唱歌跳舞,藏族群众给大家敬青稞酒、献酥油茶,同坝演唱,歌声上云霄,藏式踢踏舞、甩手舞蹈等内容(赵忠良同志:我们的医生、卫生员给群众免费看病送药;有时老百姓主动上营卫生所来,说“角阿痛”,汉语即头痛。卫生所的同志就给拿药)。

我记得当时区委书记姓周,江苏人,大个子(赵忠良同志:姓郑,雅号叫郑大头),对,郑书记。我说的周书记是昌果的书记。当时我们与区委书记保持经常联系,有什么情况互相通气,特别是有匪情,这些情况咱们都互相交流。当时区委有武工队,还有民兵。所以,有什么任务,他们都积极主动参加。

有一次,群众报告边境某山口有50多名回窜叛匪,离营部很远。我带领一个加强排的兵力兵器,轻(重)武器,机要、电台,卫生人员,区武工队的人员和民兵也主动参加了这次行动。前往途中趟了七道冰河才到达边境山口,快到达山口时,展开队形快速爬上山口,到了山口,结果没有人,未发现异常情况,我们只好建制归队。在贡当1营,我就带一个加强排执行过这一次任务。



贡当区政府把其所在地最好的一块土地送给营部种疏菜,一条水渠放水浇那块地也很方便(赵忠良同志:那块地是区政府领导无偿的送给咱们部队种蔬菜的,在贡当区政府所在地的土地中,那是最好的一块土地,是一块“肥肉”,土地非常肥沃,浇水也很方便,萝卜长得多大呢,一个萝卜2、30斤重,赵忠良同志用右手指着坐在斜对面的达娃顿珠主任说:“像你那样壮实的小伙子,你最多只能背5个萝卜”。哎呀,那块地长出来的萝卜又长又大,土豆也长得很大,一个土豆起码一斤左右。种萝卜、土豆时,老百姓送给我们一些羊粪作底肥,所以,秋收时,萝卜、土豆长得特别好)。这是区政府当时大力支援我们驻军能够在那么长的时间里驻防的具体体现,也是驻地群众大力支持我们在那里安营扎寨、民拥军的实际行动。

当年三个连队驻地不通公路,遇上雇请不到群众的牦牛时,各连的同志就到贡当来背主(副)食,大米麻袋包装,有100斤装、有50斤装;青油(菜籽油)有铁扁桶(每桶40斤)、有圆桶(每桶60斤);猪肉罐头是用木箱包装(每箱重40斤);腊肉用蔑竹筐筐包装(每件40斤);涪陵榨菜是泥土大坛子(每件6、70斤重)。有些包装很不好背。如圆青油桶、涪陵榨菜坛子、腊肉筐、100斤重的大米、猪肉罐筒等。任务分到班,身体健壮的同志背重的,身体弱的同志背轻的。一背就是连续一、两个星期,甚至时间更长,必须备足冬春季节半年以上的主副食,预防大雪封山断炊。那时战士之间互相团结好,互相帮助好,能互相体谅、理解,工作上不斤斤计较,不拈轻怕重,那时的战士真能吃苦、吃亏,真是毛主席的好战士。道路是羊肠小道,不是骂人的话,有些崎岖危险的路段,人背着物资,就象“牦牛”一样“四肢”行走,作为领导只能看在眼里,藏在心里,也很心酸难受,没有办法呀,现代人可能还不相信我说的是事实。我终身都忘不了与战士们共同克服困难,圆满完成背运物资任务的情景,回忆起这些事来,历历在目,还是很心酸。

我当营长以后,针对贡当所属分队特殊地理位置,道路不畅,出行困难,冬春季节遭遇大雪封山封路,交通极为不便,文化生活极度枯燥,干部战士在寂寞的环境中守卫国门特点。当时团里一个月也难来营里放一次电影,到各连去放电影就更不用说了。我就想营里自己买发电机、放影机。我记得在一次年度工作总结会议上,我对各连指导员、连长说:你们今天已经来参加会议了,我们商量一件事情,我提出把各连、营直队节余的生产费,集中统一起来购买电影放影机和发电机,这只是我个人设想,供大家参考,请大家发表意见……

(未完待续)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刘光福:籍贯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972年12月入伍,在西藏日喀则边防服役16个春秋,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职干事,连政治指导员,驻岗巴县56206部队副部队长转业返渝。转业就职于重庆市石柱县建设银行支行至光荣退休。“青春无悔、赋闲怀旧”,律诗、随笔等“思念战友,追忆边防”的真情流露,被军地友人广泛称赞……


作者:刘光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