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界网消息,自称“交易大师”的特朗普最近出尽了“风头”,通过“加征”、“暂缓”,打着“对等”和“谈判”的幌子,原本准备敲打全世界,结果一顿“乱拳”下来,不仅招致贸易伙伴反对和反制,也在美国国内遭到普遍质疑。


图源:央视新闻

4月21日,随着特朗普再次正面施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他是“Mr. Too Late”和“大输家”(major loser)......“卖出美国”交易势头增强,美元资产遭加速抛售,航运股也位列其中。

分析师表示,投资者正在对特朗普又一“昏招”做出反应。事实上,在特朗普公布所谓“对等关税”时,就有报道称特朗普正在对鲍威尔施压。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近日持续与各方就关税进行的谈判。总体而言,尽管特朗普的谈判策略算不上“高明”和“靠普”,也频繁被现实“打脸”,但他的“不要脸”的精神、“亲自下场”、谈判人员没有统一的诉求、各抒己见、频繁切换议题等“交易伎俩”值得警惕。

事实上,美国与日本在华盛顿举行的谈判就非常典型。有报道称,一方面,参与美方谈判的人员在会谈中各抒己见,频繁切换话题,显示出此次谈判并非明确的“关税议题”导向,而是把关税作为“武器”的施压导向。

另一方面,“特朗普突然宣布参加”、“谈判地点由美国财政部转移到白宫”也给谈判加增加了“喜剧”效果。


图源:央视新闻

舆论普遍认为,美日关于关税问题的第一轮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日本首相石破茂21日甚至发表了特朗普关税战爆发以来最强硬的表态。他强调,“日本并不打算唯命是从地按照美方要求承担更多负担。”

然而,会谈结束后,特朗普第一时间通过社交平台发文称,“取得重大进展”,显示出他急于取得所谓的“谈判范本”的急切心态,以及操控谈判节奏的“伎俩”。

与此同时,墨西哥总统辛鲍姆称,和特朗普通话讨论了钢铁、铝、汽车关税,两人都认为这次通话“非常有成效”,不过,双方并没有在通话中达成最终协议,甚至没有达成任何共识。

4月2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官网发布公告称,美国与印度的双边贸易协议(BTA)谈判正取得实质性进展。

事实上,根据USTR的新闻稿,美国只是正式宣布谈判的参考框架,为接下来的关于共同经济优先事项的讨论制定了路线图。

特别有意思的是,据印度当地媒体报道,当前印度正在考虑从美国进口黄金,白银,铂金以及宝石等高价值物品,从而来解决华盛顿对与印度巨额贸易逆差的担忧。这与特朗普日前所称谈判成功的黄金法则是“掌握黄金的人制定规则”,真是心有灵犀。

简言之,尽管分析师和全球舆论普遍认为,特朗普的关税讹诈无法“让美国再次伟大”。但另外一个值得警惕的例子是,美国贸易代表Jamieson Greer在4月17日宣布的“港口费”政策清晰地表明,USTR正“集中火力”针对“中国船东和运营商”和将进口货物运往美国的“中国建造”船舶。

克拉克森研究分析称,“以国际航行船舶为基准,2024年挂靠美国港口的总艘次中有7853次涉及可能受新限制措施影响。相较于原提案影响43%的艘次,新限制措施仅影响所有国际航行船舶在美国港口挂靠艘次的9%。”

“按细分船舶类型划分,受限制措施影响的船舶在美国港口挂靠艘次占比分别为:集装箱船7%(共在美国港口挂靠1201次,远低于原提案影响的83%)、LPG运输船7%、散货船9%、原油油轮6%以及成品油轮3%。”

克拉克森研究表示,“新限制措施对部分中国船东和运营商的船舶收费高于之前的估计值。”

“针对中国实体经营/拥有船舶征收的费用(目前通常基于船舶的净吨计算)将不设上限,原提案拟议每类费用征收上限为150万美元。部分大型船舶被征收的费用或高达数百万美元,例如:到2028年,14000TEU集装箱船可能被征收的费用高达900万美元。”


与此同时,Stifel分析师Benjamin Nolan表示,“虽然港口费对美国出口的影响难以评估,但我们确实认为这对汽车和集装箱进口是一个潜在的负面影响。”

Benjamin Nola指出,“对美国集装箱进口而言,从中国进口的货物已经面临着高昂的进口关税,而且不断上涨。”

“这些增加的成本可能不得不转嫁给消费者,在短期内限制消费者需求。美国的集装箱进口量似乎已经在下降,而且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

他幽默地表示,“所以,一定要记得加满油,因为这可能会比原计划持续更长时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