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美国和伊朗两个国家的高级领导代表团,在第三国阿曼的首都马斯喀特开始了有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三轮谈判。不出意外,伊朗代表在谈判中不仅颇为硬气,而且还明确声明该轮谈判并不涉及导弹。美国方面自然知道,这正是伊朗不久之前到北京的结果。

那么,伊朗为什么要在和美国谈判之前赶到北京?为什么对美国会有这样的态度?



根据公开消息显示,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在4月22日到北京进行访问,我国的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对代表团进行了会见。

在我国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这一次中伊两国的会面是建立在两国54年深厚友谊之上的友好会晤,目的是为了在促进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的前提下,共同推动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



我国外交部的发言内容,是比较官方、比较客观的,也并没有过多释放出中伊两国这一次会谈的具体内容,但如果看伊朗媒体在访华之前的报道,就可以看出伊朗其实在到达北京之前,就已经对会议的内容有了预估,或者也可说是进行了明确的表态。



根据伊朗《德黑兰时报》的报道,伊朗的外交部发言人在21日时就已经对伊朗的媒体表示,在这一次的会谈中将会和我国进行针对于美国和伊朗之间核谈判内容的磋商。并且,在伊朗外交部发言人的口中,还多次强调了我国在核谈判中发挥的作用是“关键的”“有建设性的”。



很明显,伊朗来到我国所洽谈的问题,主要就是针对于美国不断给伊朗“核武器”进行施压的问题。

美国在伊朗拥有核武器和发展核工业的方面上,可以说一直都是比较强硬的态度,尤其当现任总统特朗普上台之后,更是一面嚷着要会谈,另一面扬言要“采取军事行动”。



其实这种比较“扭曲”的态度,在美国的身上已经是见怪不怪、屡见不鲜了,比如美国国内一面扬言要动用武力解决问题,而另一方面却主张在谈判桌上签下协议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就像现在的美国一面喊着国内经济萧条,一面还在执行“闭关自守”的关税政策一样。



对于核问题和美国所带来的各方面压力,其实伊朗领导人的态度是“相对缓和的”,但同时也有着自己的底线。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曾经表示,“只要能够保障国家的利益,伊朗将会保持开放的态度进行谈判”,但同时也表示,“不会容忍存在武力和欺凌”。

同样,伊朗的精神领袖哈梅内伊也表示,伊朗不应该把国家的问题和美国的谈判进行挂钩。这句话也间接证明了在前两轮谈判中,美国曾经有意插手干预伊朗国内问题的传言。



很明显,伊朗认为,和美国之间的谈判应该仅仅放在“核问题”上进行沟通,而不是像美国这样以“核问题”为理由来对伊朗的经济、政治进行干涉。

正是在美国和伊朗两国之间的这种复杂态度下,在4月12日和16日的两次谈判中,双方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



其实在来到我国之前,伊朗还曾经到俄罗斯进行访问,访问的内容同样也是第三轮与美国之间的谈判。

对于伊朗这种频繁访问俄罗斯和我国这种“略显惊慌”的行为来看,伊朗对于美伊现在的这种局面还是有所顾虑的,毕竟美国已经向中东地区的“盟友国家”输送了大量的武器,同时也进行了中东地区武力部署的调整,究竟会不会因为核问题对伊朗“动手”谁也说不准。



尽管伊朗也曾经是中东地区“抵抗之弧”的领导者,但现在以色列已经把当地搅成了一锅粥,仅凭伊朗自己的能力无法和虎视眈眈的美国相抗衡,所以伊朗想要有更多的底气和美国谈判,就一定要得到俄罗斯和我国的态度。

当然,现在的俄罗斯还处在和乌克兰的“胶着”中,实际上也并不会有太大的实际支持,而我国现在的态度,对于伊朗来说,则是十分重要。



尽管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在俄罗斯受到了普京的接见,但以俄罗斯现在的军事和经济能力,似乎给出伊朗建议,也难以进行有效实施。反观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反对美国经济霸权的旗帜,至少在经济方面已经展现出了能够制衡美国的实力。



对于中国在美伊两国核问题中的重要性,伊朗外长是十分清楚的,他在23日时表示,“中国和俄罗斯都是曾在困难时期和我们并肩作战的好朋友,我们在各个领域都保持着密切磋商,这种关系在现在与美国的磋商时尤为重要。”

阿拉格齐还表示,“中国曾经在伊朗核问题上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有必要让中国的朋友了解到当前的事态。”



其实,从目前伊朗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来看,并不是没有力量和美国抗争,比如在经济方面,伊朗出口我国的石油占2023年全年进口总额度的12%,我国还常年从伊朗进口大量的金属矿产。

在军事方面,伊朗所支持的哈马斯也让美国头疼不已,而且还有可以随时升级成军用等级的核设施,一旦真的和美国撕破脸,至少也能让美国元气受损。



那么,伊朗这一次来到北京究竟得到了什么呢?

根据最新消息来看,当地时间4月26日美国和伊朗的第三轮会谈已经结束,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表示,“有些分歧非常严重,但有些还是相对缓和的。双方争取在下一轮会谈之前,尽量缩小彼此之间的分歧”。



很明显,美国在谈判桌上并没有占到便宜,同时也没敢直接动武,而伊朗则已经把谈判的时间,继续拖延到了5月3日。这种时间上的拖延,对于伊朗来说其实是非常有利的,毕竟,现在的美国已经处在国内抗议不断、国外反对一片的尴尬境地。



或许,伊朗这一次北京之旅,不仅仅得到了我国的“精神支持”,很可能还有经贸合作的“定心丸”,甚至还可能会有“战略战术”的点拨。

参考资料
《伊朗外长:要让中国朋友充分了解事态》参考消息
《外交部:伊朗外长访华具有重要意义》央广网
《美伊第三轮间接会谈结束 双方仍存在分歧》光明网
《美伊在阿曼举行“建设性”会谈 同意再次会晤》环球时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