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风向标,上海车展始终见证着行业的变革浪潮。在新能源浪潮下,本届展会上合资品牌集体亮出智能化、本土化、电动化转型新答卷。而入华34载的一汽-大众则以中国合资2.0时代领军者的姿态,通过全新新能源产品以及本土化研发成果,交出了自己的智电转型答卷。
技术破局:CMP概念车亮相,定义本土化智电新标准
4月23日,一汽-大众携大众品牌全球首款CMP平台纯电概念车ID. AURA、一汽-大众全自研智慧座舱及旗舰SUV全新揽境(参数丨图片),登陆2025上海车展,向外界展现了这一老牌合资车企在智电转型上的从容不迫。其中,概念车ID. AURA以及全自研智慧座舱,是一汽-大众带来两项战略级技术成果。
ID. AURA作为大众品牌全球首款基于CMP平台打造的纯电概念车,搭载CEA电子电气架构,是一款专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紧凑型三厢纯电轿车。其目标是要树立细分市场的新标杆,而概念车的到来,实际是为一汽-大众未来新能源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加速了品牌智能电动转型的步伐。
而需要注意的是,ID. AURA诞生的CMP平台更是大众集团专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高度匹配中国市场发展现状的整车平台。在效率以及成本就是竞争力的中国市场,大众CMP平台的开发周期能够比传统流程缩短 30%,还能实现40%的成本优化,达到真正的“中国速度”,极大增强品牌竞争力。
不仅如此,CEA电子电气架构更是“德国工业+中国智能”的智慧结晶,是由大众中国专为本土化市场开发的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可减少30%的控制单元,无缝地与人工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以及固件空中更新等多种技术融合,与国内市场当前的智能化浪潮完美契合。
在ID. AURA的诞生上,无疑是大众的“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缩影,该车也将重新定义本土化智电新标准。
此外,一汽-大众带来的全自研智慧座舱(舒感智域座舱 HiSpace) ,则更是一汽-大众本土化研发的技术结晶,是一汽-大众深度参与本土化商品定义与研发背景下,深度融合中国市场洞察,通过自研技术验证平台,持续孵化兼具人性舒感体验与智慧互动创新的未来座舱解决方案,彰显了一汽-大众行业领先的本土化前瞻技术能力。
目前,一汽大众正在加速构建以“三电两智”为核心的新时代品牌竞争力,电动化转型累计投入达到百亿规模,从ID. AURA到全自研智慧座舱,体现了一汽-大众正将“技术领先”作为智电时代的追求,也更基于34年以来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深刻洞察,加快建立“中国需求-本土开发-全球复用”闭环。
战略升维:油电混三线同进,构建全场景产品矩阵
除了ID. AURA以及全自研智慧座舱外,车展上亮相的全新揽境也迎来升级,作为6座/7座家庭旗舰SUV。全新揽境前脸和内饰设计全面焕新,并搭载第五代EA888 2.0T发动机,带来更强的动力以及更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同时,新车还搭载大众品牌最新的辅助驾驶系统和智慧座舱。
这体现了一汽-大众实际正以全体系思维模式转变应对市场挑战,也是一汽-大众对长期主义的坚守,一方面在新能源领域不断加码,另一方面对燃油车优势市场继续深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为41.2%,这意味着燃油车依然有充足的发挥空间,每年仍有千万量级的市场需求。
而在燃油车领域上,一汽-大众的选择是不仅有车,还要“有智”。今年3月初,一汽-大众已提前制定了“燃油车三步走”的智驾路线图,全面开启智能化时代。
目前,在商品战略上,一汽-大众实际已经明确了“油电混共进”“油电混全智”的发展路径。此前,中国一汽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中德双方的合作模式实现进一步升级,共同确定一汽-大众新车型规划,进一步丰富一汽-大众的商品阵容,其中,一汽-大众开始在产品定义、研发中主导作用。
这实则标志一汽-大众已经率先进入合资2.0时代,进一步引领合资阵营发展。根据规划,自2026年起,一汽大众和捷达品牌将在多个细分市场新增11款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全新车型,涵盖6款纯电、2款插混、2款增程及1款燃油车型,捷达品牌的首款纯电动车型也将于2026年上市。
尤其是在混动车的开发上,一汽-大众将深度参与本土化商品定义及商品研发,承担更多的开发责任;在混动动力总成的合作开发过程中,一汽-大众还将发挥主导作用。“目前我们处于一个起势的阶段,我们对未来阶段性的产品布局已经完成了。”在4月22日的媒体沟通会上,一汽-大众相关负责人表示。
价值深耕:双终身质保重构服务竞争维度
需要注意的是,诚然,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朝着电动化的道路一去不返,但出于对长期主义的坚守,从商品战略到售后服务,不难看出,一汽-大众依然将燃油车消费者的需求置于品牌发展的核心要位。在继3月推出揽境、揽巡终身质保政策后,一汽-大众于今年4月中旬推出服务新政。
自2025年4月12日至5月15日,凡购买大众品牌全系燃油SUV车型的客户,均可享受“双终身”质保政策——整车终身质保与原装备件终身质保,覆盖十大核心系统,且不受年限、里程限制,全国联保。这一突破性服务体系的诞生,也标志着中国汽车市场正从价格竞争进入价值深耕阶段的关键转折,重构服务竞争维度。
对此,一汽-大众认为,“卷价格还仅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卷品质卷服务才是真正以客户为中心,如果必须卷,我们选择卷后者。”
“双终身”质保政策的推出,将极大降低用户用车成本和后顾之忧,体现的是一汽-大众对产品质量的自信和对用户的承诺,而一汽-大众之所以敢于推出“双终身”质保政策,底气源自一汽-大众精湛的工艺和严苛的测试——使得一汽-大众的制造标准一直以来就领先行业平均水平。
一汽-大众旗下每款车型在投产前都要经历严格的测试,这些测试包括历时45周的8000公里烂路强化试验、10万公里的耐久交变试验、模拟用户极限驾驶30万公里的测试,还有进行超过1400次的安全测试等方方面面,在行业造车进入快节奏的当下,一汽-大众虽然同样在追求效率的提升,但绝不降低品质。
这背后更是深刻体现出一汽-大众始终坚持长期和利他主义,坚定认为客户不是小白鼠,也绝不拿客户练手。
从CMP平台概念车的推出到全自研智慧座舱;从单一的燃油车路径,到加速实现油电混共进、油电混共智;从揽境、揽巡终身质保到全系燃油SUV的“双终身”质保。显然,一汽-大众坚持的长期主义,使其在技术、能力、体系、客户口碑等方面已做了大量、充分的储备,在智电时代正加速起航。
结语:
在合资品牌的转型深水区,一汽-大众展现出来了独特的战略定力:通过CMP平台构建本土化技术底座,以"油电混"三线协同建立战略纵深,用"双终身质保"重塑服务价值标准。不难看出,一汽-大众正依托全价值链的系统重构,为合资阵营开辟出一条兼顾当下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