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广东省政府采购网发布了《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号线工程(广州大道中-西塱)等5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招标公告》。

公告显示,广州地铁集团分别就十号线工程(广州大道中-西塱)、十二号线工程(浔峰岗-云溪公园、二沙岛-大学城南)、十三号线二期工程(天河公园-鱼珠)、十四号线二期工程(乐嘉路-嘉禾望岗)、二十二号线工程(陈头岗-芳村)这5条线路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公开招标,要求中标人应在2025年12月20日前,完全安全评估全部工作(含整改复核工作)。





2025年4月18日,广东省政府采购网发布了《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号线工程(广州大道中-西塱)等5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结果公告》,明确由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承担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号线工程(广州大道中-西塱)、十二号线工程(浔峰岗-云溪公园、二沙岛-大学城南)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工作,由中安安科(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二期工程(天河公园-鱼珠)、十四号线二期工程(乐嘉路-嘉禾望岗)、二十二号线工程(陈头岗-芳村)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工作。



也就是说,广州地铁这5条线路均有望于2025年成功开通运营。

目前,这5条线路目前建设进度如何?

10号线(西塱-石牌桥)



概况:线路呈西南-东北走向,全长19.3公里,共设13座车站、1座车辆段。

进度:截至2025年3月27日,全线土建工程累计完成91%。13座车站中5座已“三权”移交,7座已封顶进行机电施工;13个区间中,12个已贯通并完成机电施工,1个进行土建施工。十号线西塱至广州大道中段的轨行区、广钢新城车辆段已“三权”移交。

通车:西塱至广州大道中段预计2025年建成开通,该段长17.2公里,共设12座车站;天河路站仍处于土建阶段,将无法同步开通;因天河路站的缘故,涉及三号线支线(天河客运站-体育西路段)是否拆解、如何拆解的问题,何时开通仍是未知数。

意义:线路是天河、越秀、海珠、荔湾四大组团中心区的“加密线”,也是外联线,其西端与广佛线、二十二号线衔接,对实现人口向外围城区转移、加强广佛两市地铁衔接、推动广佛同城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2号线(浔峰岗-大学城南)


图中淘金站、广州艺博院站已分别更名为建设六马路站、赤岗塔站



概况:线路全长37.6公里,共设25座车站、1座车辆段、1座停车场。

进度:截至2025年4月,土建工程累计完成95%,12座车站已“三权”移交,轨行区、大学城南停车场和槎头车辆段已“三权”移交。

通车:西段(浔峰岗-广州体育馆)、东段(二沙岛-大学城南)将在2025年建成开通,两段全长27.9公里,共设18座车站;中段(景泰-东湖)及赤岗站目前仍在土建施工阶段,今年将无法同步开通。

意义:串联白云、越秀、海珠、黄埔、番禺五个行政区,覆盖金沙洲、白云火车站、白云新城、二沙岛、大学城等核心区域,对于提高广州轨道交通线网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3号线二期(朝阳-鱼珠)



概况:线路西起朝阳站、东至鱼珠站,途经白云、荔湾、越秀、天河、黄埔5个行政区,是横贯广州中心城区的东西向城市轨道交通快线。

进度:截至2025年4月17日,线路土建工程累计完成90%。23座车站中,1座车站机电已完工,18座进行机电施工,4座进行土建施工;全线区间隧道已贯通。凰岗停车场及盖体进行土建及机电施工,鱼珠停车场已完成“三权”移交。

通车:天河公园至鱼珠段计划2025年开通。

意义:将衔接既有一期工程至增城新塘,将推动增城加速融入广州“半小时生活圈”,为区域产城融合、人才引进注入新动力,为广州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提供坚实支撑。

14号线二期(嘉禾望岗-广州火车站)



概况:线路呈南北走向,北接十四号线嘉禾望岗站,南抵现有的广州火车站,线路全长约11.9公里,设有8座车站,均为地下站,贯通白云新市片区南北。

进度:截至2025年3月底,土建工程累计完成66%。8座车站中,7座已封顶进行机电施工,剩余1座进行前期准备;9个区间中,8个已贯通,剩余1个区间(广州火车站至广乐中间风井)进行前期准备。嘉禾望岗至乐嘉路段已电通。

通车:嘉禾望岗至乐嘉路段有望2025年开通。

意义:将与一期贯通并形成贯穿广州南北的轨道交通大动脉,强化白云区与从化区快速通达能力并填补沿线轨道交通空白,大幅提升北部交通枢纽能级。

22号线后通段(陈头岗-芳村)



概况:后通段(陈头岗-芳村)全长12.6公里,均为地下线,共设4座车站。

进度:截至2025年3月底,土建工程累计完成92%。4座车站均已封顶开展机电施工;4个区间均已贯通。

通车:陈头岗-芳村段预计2025年开通。

意义:后通段(陈头岗-芳村)建成通车后,将与2022年3月开通的首通段(番禺广场-陈头岗)连通,将形成贯通南沙、番禺、荔湾三大核心区的市域快线,强化区域互联互通效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