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王佳飞 每经编辑:董兴生
近期,随着两场机器人运动会的举办,人形机器人热度飙升。能为人形机器人带来触觉的“电子皮肤”,也成了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电子皮肤听起来高级,但其实并非机器人时代的新技术。业内人士介绍,电子皮肤即柔性触觉传感器,早年间应用于汽车、家电、消费电子等领域,不少公司早有布局。
尽管如此,基于乐观的产业预期,A股中代表性企业仍受到投资者热捧。自2024年12月2日以来(截至2025年4月25日),福莱新材(SH605488)股价上涨188.10%,汉威科技(SZ300007)股价也上涨了111.02%。
近日,多家电子皮肤厂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公司已经与出现在赛场上的机器人公司有了合作,目前电子皮肤行业已具备量产能力。然而,“1年可以出货1000只灵巧手已经算是行业中很大的量了”。而出货量升上不来,就意味着成本降不下去,市场发展是否能达到预期还是个未知数。
电子皮肤并非新技术
“机器人拿起一块柔软易碎的豆腐或者一枚鸡蛋,需要特别精确和多个维度上的力的感知。拿起被揉成一团的纸,对机器人来说更具挑战性,这些都需要电子皮肤来实现。”4月17日,他山科技相关负责人如此向记者表示,触觉可以和视觉等一起,来完善人形机器人对世界的感知。
所谓机器人的“电子皮肤”,目前指的是柔性触觉传感器。而柔性触觉传感器的实际应用,在机器人概念出现之前就已经出现。汽车中识别驾乘人员是否系上了安全带,就是此前柔性触觉传感器最简单的应用之一。
以他山科技为例,该公司于2017年成立,人形电子机器人概念还未爆发时,公司的产品应用于汽车、家电和消费电子领域。
墨现科技市场负责人王鑫也向记者介绍,“电子皮肤”是个广义的词汇,当下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是类似于皮肤的柔性传感器,具有一定的拉伸和弯折的特性,而机器人电子皮肤的最终形态还无法完全确定。
图片来源:墨现科技微信公众号
A股中,汉威科技和福莱新材等是“电子皮肤”概念股。
汉威科技主要以传感器为核心,业务应用覆盖传感器、智能仪表、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居家智能与健康及公用事业等行业领域。
自2013年起,汉威科技就开始布局柔性传感器,主要由旗下苏州能斯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相关业务。
汉威科技称,其打造了8大系列柔性传感器产品,“其中高端消费电子、智能可穿戴设备、康养等几个领域的产品成熟度及标品化程度已经比较高且有较为稳定的订单”。
4月8日,在汉威科技线上业绩会上,公司董事长任红军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汉威科技的机器人电子皮肤业务是目前4大传感器系列之一,具有重要位置。
而福莱新材主营广告喷墨打印材料、标签标识印刷材料、电子级功能材料、新型薄膜材料、胶粘材料等。
福莱新材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公司2023年7月开始做产业立项规划,认为柔性传感器项目是公司早期规划的前沿研究方向,并且在不同技术路线做了多项专利布局。柔性传感器的研发是从传统的涂布复合材料领域向新兴的高科技领域拓展。
此外,记者此前以投资者身份咨询时,弘信电子(SZ300657)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在做电子皮肤方面的测试,但还没有真正的商用。中京电子(SZ002579)则表示,目前公司没有电子皮肤的直接供货,但公司在技术上是可以匹配到的。
压阻式技术路线是目前的主流
触觉传感器有多种分类,其中压电式、压阻式、电容式、摩擦电触觉传感器应用较为广泛。
汉威科技称,公司已经构建了稳定的纳米敏感材料体系,掌握了柔性压阻、柔性压电、柔性电容、柔性汗液四大核心技术,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品种、多量程的柔性微纳力学量传感器及大面积阵列的核心设计能力、敏感材料及导电墨水合成制备能力、大面积印刷电子批量制造能力等核心能力。
“目前,电子皮肤各条技术路线各有特点和使用场景,汉威科技的电子皮肤具有压阻、压电、电容、磁、液体金属等多种技术路线,可以适用(机器人)身体不同部位、不同功能场景。”任红军介绍。
有知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汉威科技对技术方向“没有偏好”,目前市场上运用最成熟的是压阻式,这种技术方向在稳定性和数字信号的一致性方面较优。
而福莱新材也称,公司的柔性传感器采用的技术路线是压阻式。公司首席科学家陈书厅公开表示:“压阻式是目前市场主流的技术,也是福莱新材选择的主要技术路线,这也与特斯拉等公司采用的技术方向相一致。”
同时,福莱新材表示,因为自身主营业务是涂布,从产业化落地角度来看,使用涂布工艺成本更具有性价比。《每日经济新闻》4月24日报道,公司董秘毕立林在股东大会上表示,柔性传感器传感材料中的基材、压敏材料、硅胶材料等都是公司主业,公司对涂布工艺的理解和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积累存有优势。
记者此前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福莱新材,对方表示:“我们本身是做涂布复合材料的,所以也是根据本身优势,涂布是一种卷对卷的生产方式,从批量性产业化的角度来说,对于成本方面更有性价比。”
王鑫表示,墨现科技采用的也是压阻式技术路线,“(采用这一路线)电阻是稳定的,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此外,从生产角度看,压阻式的结构比较简单,容易进行批量化生产。
王鑫认为,墨现科技自身的压敏材料,也就是传感器层,有成熟的经验和核心技术壁垒。另外,公司也具备面向人形机器人的先发优势,“我们有整体解决方案,在人形机器人方面做得比较早”。
而他山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采取的是电容式技术路线。
电容式柔性传感器是基于电容场效应原理。他山科技研发的触觉传感器能实现高分辨率的非接触触觉和交互感知,这一技术不仅可以支持人体、物体的非接触识别(10cm),还能支持接近觉及位置判断(2cm),同时可以实现材质识别、纹理识别及压力/三维力等多种触觉维度变量的同时解析。因为不同物质电容不同,他山科技的触觉传感器可识别超30种物体材质。
图片来源:他山科技供图
“机器人如果走入家庭,那么进行非接触的感知或者说防碰撞就很重要,会降低对家庭成员的伤害风险。”他山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另外,他山科技表示,公司成功研发了全球首款数模混合AI触感芯片,于2021年9月成功流片。该芯片基于公司的自主知识产权,能为触觉传感提供底层支持,可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尚未量产出货,成本难以摊薄
也有机器人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其实想要机器人做到手握鸡蛋、草莓等并不需要精确的电子皮肤,只需要在执行端用一般的力学传感器即可,一些倾斜程度等方面的问题可以用算法来弥补。况且,目前的电子皮肤“太贵了”,不具备性价比。
对于成本,福莱新材公开表示,目前,柔性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的应用主要在灵巧手的触觉方面。“从客户反馈来看,价格大致是1只手的触觉解决方案在2000元以内是有市场竞争力的,不过未实现量产之前,成本很难降到这个价格。”同时,基于柔性传感器件的重要作用及其技术复杂度,不同部位的需求对应单位价格会有所不同,预估整体价值量占比10%左右。
王鑫则表示,目前公司1只灵巧手的触觉解决方案价格大约是1000元。“如果大规模量产后,成本肯定会有断崖式下降,一只的价格可能会在500元以内,甚至是300元以内。”
他山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有多种产品平台,例如可以提供指尖类产品,或者指腹类和手掌类,以及机械臂及机器人电子皮肤等,不同客户会定制不同价位的产品。
产能方面,汉威科技表示,苏州能斯达打造了8大系列柔性传感器产品,目前已经具备4条成熟产线,包含两条印刷线、一条组装线以及一条测试线。任红军表示,汉威科技在生产制造电子皮肤方面已经完成工程化、产业化,具备批量生产能力。
汉威科技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当前产能利用率较高,正在根据需求增长筹划增加产线,提升产能,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完成新产线的搭建与试运行。”
福莱新材方面,陈书厅此前公开表示:“福莱新材的柔性传感器中试线主体已安装完毕,目前在调试功能和工艺参数。”
他山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公司电子皮肤已经量产出货,公司具备大规模量产的能力,“包括芯片,目前大规模出货是没有问题的”。
概念先于市场热,下游应用尚处早期
任红军表示,目前电子皮肤的下游应用情况处于早期,机器人行业以试样、小批为主。
不过,汉威科技的柔性传感器在医疗健康、可穿戴、车用领域已有一定批量出货。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目前汉威科技柔性材料的整体营收规模在四五千万元。
任红军认为,目前电子皮肤仍需在基于场景的解决方案方面加强开发,以更好地适配用户需求。
福莱新材方面告诉记者,灵巧手是柔性传感器应用最难的部分,对技术要求较高,公司已经在和灵巧手公司合作开发。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因为技术在不断变化,客户的需求也在不断更新”。
图片来源:福莱新材官网
2月19日,福莱新材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目前正在进行柔性传感器中试线的搭建,后续研发和订单存在一定的变化性与不确定性。截至目前,公司柔性传感器项目尚未产生任何收入、利润,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就人形机器人而言,因为很多公司都没有量产,整体的量很少。“即使是特斯拉的马斯克(拥有人形机器人Optimus),可能也只是生产几千台的样子。所以尽管人形机器人概念很热,但是量还没有起来。”
王鑫也表示,目前的市场情况是,“企业1年可以出货1000只灵巧手已经算是行业中很大的量了”。
王鑫认为,电子皮肤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集成更多种传感数据,例如温度、湿度等,这样会使电子皮肤的数据更加精确。“人类社会继续发展,很多工作一定是需要机器人配合来做的,这个市场体量是无法想象的。但在机器人真正融入人类社会前,市场可以先做一些相对简单的衍生机器人,例如安装机械臂的扫地机器人,或是陪伴机器人等,我认为这些市场是有可能在短期内爆发的。”
他山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生产能力是具备的,但不知道市场发展是否能达到预期。不过,该负责人形容自己近期的工作状态是“各方面工作特别多”。作为上游厂商,近期公司业务量非常大,不光是自己连轴转,整个公司都是这种状态。
他山科技认为,未来3年,触觉传感技术的商用落地场景包括酒店、物流服务,可以提供递送酒店用品、外卖、快递等轻量物品任务,通过触觉识别物品是否成功拿取、是否滑动,实现服务流程的精准与安全。此外,工业柔性工位、清洁与辅助分类等,也可能是落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