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3年起,辽宁人民政府干休所里住进了一个神秘的女干部,她不与左邻右舍交谈,身边只有个侄女相伴。直到90年代,人们才从一位青年人的口中得知,这个女干部经历不寻常。
这个青年人的父亲是女干部的老友,青年人通过父亲的讲述,了解了女干部的一些经历。当青年人提出要采访女干部的时候,女干部委婉拒绝了:“过去就过去了,没什么好讲的。”
1995年,时年91岁高龄的女干部在弥留之际,留下遗言:“我就是国民党要找的军火大盗。”这算是对几年前争相要采访她的记者们的一个交代。根据这条线索“挖掘”下去,这位女干部的英雄事迹,如拨开尘土后的明珠一般,重新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她叫高崇德,于1904年出生在辽宁黑山县小荒村的一户贫苦家庭。1928年底,已是东北军团长的吕正操来黑山县巡查。在小荒村休整的时候,见到了一群姑娘在河边洗衣服,吕正操问话,高崇德答话。两人属于一见钟情,很快便结为了夫妻。
高崇德成了吕太太后,没有选择当家庭妇女。她每天跟随战士们一起练枪,因兴趣使然,加之勤学苦练,久而久之,她竟成了东北军中的神枪手。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高崇德亲眼目睹了日寇的残暴行为,决心投身到抗日救国的运动中。在运动中,高崇德接触到了地下党员。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高崇德认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1937年下半年,高崇德被地下党领着见到了一位中共高层。那位中共高层给高崇德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她想办法帮八路军搞点儿军火。高崇德选择的方式是,贿赂管理东北军的军火仓库的官兵。
高崇德拥有吕正操夫人的身份,别人不会把她和“军火大盗”联系在一起。那时的吕正操已是共产党员,他默默支持着夫人的做法……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内部矛盾重重。第53军军长万福麟企图扣押647团团长吕正操。他多次召吕正操开会,吕正操都借病推脱不去。万福麟见状,亲自来到647团驻地,要求吕正操即刻跟他前往保定。吕正操以工作繁忙为由,干脆地拒绝了。
万福麟看出吕正操不对劲,担心把自己搭进去。于是,他选择溜之大吉。一计不成,万福麟就命令吕正操把队伍带到定县,便于他监视。随着647团逐渐壮大,万福麟决定将其打散,分编到其他部队中。吕正操听取组织意见,同意改编。就这样,吕正操担任了691团团长。
1937年10月,吕正操部在“小樵镇”改编为“人民自卫军”,脱离了53军序列。当时,国共尚在合作抗日。高崇德奉命游说万福麟,希望给吕正操申请一个正式的编制。万福麟没有放弃“吃掉”吕部,便委任吕正操为“第一战区独立游击支队司令员”。
1938年,吕正操在渭南设立了“第一战区独立游击支队后方办事处”,后转到宝鸡县。这一年,东北军军火丢失的事情瞒不住了,上峰派人下来调查。高崇德心想,以后不能再用贿赂的方式偷运军火了。
于是,高崇德进入吕部后方办事处,开始名正言顺地向国民党要军火。由于高崇德一直在敌人内部游走,非常危险。特务们的眼睛也在时刻注视着她,有了她,就不愁吕正操不听话。
1940年秋,国民党已经对收回吕部不报任何希望了。当特务们查出高崇德所在的后方办事处有嫌疑后,马上派出驻河北的预备3师前去调查。高崇德做“潜伏”工作多年,深知敌人的各种动态背后的意图。她知道,敌人要收网了。
当天晚上,敌人一个团的兵力把高崇德的驻地包围了。高崇德拼死突围,以重伤的代价,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敌人开始追捕高崇德,陕西地下党先一步找到高崇德,将她秘密送到了延安。
到了延安后,朱德亲自嘱咐医生,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治好高崇德的伤。朱德说:“高崇德是我党的‘军火大盗’。”这些年,高德崇心思全用在了规避风险上,忘记了自己为党偷偷运输了多少的军火,不过,从朱老总口中的“军火大盗”来判断,那军火的数量肯定不少。
解放战争后,高崇德奉命到了东北工作,她参加了著名的“辽沈战役”。因为身体状态不佳的缘故,高崇德在1950年的时候就住进了医院。3年后,她彻底从岗位上退下来,开始在干休所接受疗养。
高崇德与吕正操分开后,没有再嫁,在干休所享受正厅级待遇。高崇德为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她却不愿提及往事。直到临终之际,才说出一些线索。
1995年高崇德因病去世,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