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今所处的这个世界,已经不是我们昨天认知中的模样了。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备受瞩目西方的战略目标……西方将中国社会塑造成了一个典范,他们赞美中国取得的成就,颂扬中国辉煌的历史,同时却对印度大加贬低、甚至是不屑一顾,在我看来,这几乎是一种战略上的必然。

最近印度外长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段话中满满的嫉妒羡慕!


在印度眼中,得不到西方关注的印度永远在骚动,而被西方所偏爱的中国总是有恃无恐,甚至有些不屑一顾。那么,印度为何有此之问,而印度到底差哪里?家人朋友们好,我是青衫弹史,用中国视角看世界问题。全文共3600字,请耐心阅读,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哦~谢谢!

声明: 本文独家原创,内容引用权威资料,并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章结尾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禁止转载盗版,谢谢~
01 得不到的印度?

得不到的印度永远在骚动?实际上曾经的印度那可是国际舞台上的C位,美苏两大国争相拉拢的宠儿,不结盟运动的领袖,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中国能否参会还要看印度的脸色,为何如今在印度眼中,印度成了不受宠的弃子?

种因得果,印度的今天,都已在印度的昨天埋下因果。


1947年,印度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相对和平的方式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迎来了独立。1950年,印度成立共和国,正式建国。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提出有声有色的印度大国梦,并且成为印度历代政府矢志不渝的追求。

刚刚建国的印度,坐拥南亚最大体量,继承者英国留下的殖民遗产,又因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成功案例被视为反殖民斗争的精神图腾。当世界各国还在为美苏两大阵营站队问题烦恼时,印度高举不结盟的大旗,一边收苏联军援,一边拿美国贷款,甚至又因为是英联邦成员,还能在殖民列强中混的如鱼得水。

1961年,印度与埃及、南斯拉夫等国共同发起了不结盟运动,以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赢得第三世界的民心。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的积极回应,并且将其作为两国关系的准则,写入联合公报,自此印度彻底坐稳第三世界领袖的位置,1955年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更是对印度领袖地位的进一步确认。


印度,南亚地缘叠加第三世界领袖地位,让印度成为美苏两大国眼中的香饽饽。

1955年由苏联援建的亚洲最大的钢铁项目,比莱钢铁厂落地印度,此后10年时间苏联向印度提供了高达10.2亿美元的援助,截止到1979年苏联对印度贷款总额高达140多亿卢比,援助项目102项目,总投入远远超过苏联援华投入。苏联的援助为提供了印度1/3的钢铁产量,1/5的发电量,60%的石油产量,80%的冶金产量等等。可以说在苏联的帮助下,印度从那个只能种种棉花、搞搞纺织业的英国殖民地国家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科技水平的工业化国家,有着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印度至今仍在享受着当年苏联援助带来的红利。

苏联拉拢印度,美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乎,美国也加大了对印度的关注,从1951年到1961年,美国向印度提供了超过30亿美元的援助,涵盖了粮食、工业设备、技术等多个领域。极大地缓解了印度的粮食危机,推动了印度工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在军事领域,印度拥有美国出售的运输机、直升机、雷达,也有苏联进口的战斗机、坦克、导弹,一度被网友们戏称为万国造,可是在冷战大环境下,能够同时打通美苏两大国的路子,不也正是说明印度的厉害之处嘛!


这时候的印度,美苏争相拉拢的宠儿,英联邦的重要一员,第三世界的领袖。现任霸主需要拉拢,前任霸主那里又有面子,还有着一呼百应的一群小伙伴撑场子,如此排场,印度一时风头无两,牢牢占据着国际舞台的C位。

有人调侃印度说道:印度就像个被两个富商追求的美人,她既接受美国的小麦,又享受苏联的钢铁,还保持着不结盟的贞节牌坊。


那么,印度又是如何丢掉这份优势的呢?

印度从英国殖民手中独立,没有英国的实力,却也继承了英国的霸主之心,一心想要独霸南亚次大陆。与邻国巴基斯坦打了三次印巴战争,在1971年的时候,东巴基斯坦独立,后来建立孟加拉国。1975年,印度以平息动乱为名入侵锡金,并且将其灭国,纳入印度版图,成为所谓的锡金邦。1962年强占尼泊尔370平方公里边境要地,通过支持泰米尔猛虎组织,长期干预斯里兰卡内政。不顾马尔代夫民众的反对,强行驻军,控制不丹的外交与国防,通过控制尼泊尔的能源通道,掌控尼泊尔的经济。


可以说,印度实现了在南亚地区的称王称霸,可也将周边邻国都得罪了遍。高举着反对霸权主义旗帜的印度,却又是霸权主义的践行者,如此讽刺的一幕出现在印度身上。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爆发,结果印度把侵略战争打成了首都保卫战,战争的惨败让印度的大国外交崩盘,开国总理尼赫鲁随之下台,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开始转向多向结盟的模糊性外交战略。在苏联和美国之间双面下注,言行不一,反而丢了国家战略信誉。这本质上是印度有限的国力无法匹配印度的大国雄心导致的必然结果。

国际舞台,仍旧以大国政治为主导,印度试图成为国际舞台的主角,却没有相应匹配的实力,自然会产生“得不到的印度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中国不屑一顾”的错觉!


印度差在哪里?

1949年,新中国成立,那时候的新中国历经百年屈辱,打完14年抗日战争,又打3年解放战争,国家百废待兴,积贫积弱。刚建国一年时间,又打响抗美援朝战争,直面全球霸主。工业约等于0,农业也因战争一片荒芜,几乎要从头开始。

1947年印度独立,1950年印度建国,此时的印度国内没有经历大规模战争的摧残,还有着英国留下的底子,怎么说都比咱们中国刚建国那会强了太多了。

为何如今印度外长会有“得不到的印度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中国不屑一顾”如此感叹,我不禁想问,印度到底差在了哪里?印度为何无法吸引西方社会的关注?

第一:五常大国与地区强国。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此时的中国便已经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此时的印度尚未独立,还是英国的殖民地,靠着美苏矛盾与英国殖民地的光环,拿了个创始国的称号。可那又如何呢,出来混,是要讲实力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虽然联合国的五常席位还被民国政府霸占,但在1950年咱们就敢对战打着所谓联合国军旗号的美国及一帮盟友组成的17国联军,并且战而胜之,没有五常地位,却有了五常实力,1969年珍宝岛战役对战苏联,五常国家可以说咱们揍了个遍,所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也就是实在不行的事情了,因为没有中国真的很多事情办不成!

印度能在南亚称霸,却也无法独掌南亚,更无法影响世界事务。这就是五常国家与地区强国之间的鸿沟!印度梦寐以求五常席位,可那不是施舍,而是无数先辈打出来的地位!


第二:经济实力不足匹配全球性大国地位。

2024年,印度GDP总量超过英国,排名世界第五,这其中水分有多少且不谈,就印度的营商环境与社会环境,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与印度相比,中国的成绩依旧亮眼。人们总是记住第一名,却忽略了第二名,在中国耀眼的光环下,被掩盖的印度在巨大的心理落差下,有些羡慕嫉妒实属正常。

中国和印度人口总数均以突破14亿,是全球仅有的两个人口突破10亿的国家,中国将人口优势通过教育转化为人才优势,而印度在种姓制度的束缚下人口优势逐渐蜕变成为人口压力,不彻底的土地改革,大量地主的存在,制约着印度市场的发展,大量百姓没钱消费,市场无法激活,规模无法扩大,对全球资本的吸引也就无法提升。

当中国已经建成全球唯一的完整工业体系,印度还在为发电量不足而烦恼,这就是差距!

第三:地缘优势要有实力支撑。

印度三面临海,直面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在世界岛理论中属于边缘地带国家,印度想要将势力延伸向心脏地带,必须经过巴基斯坦,所以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反复争夺,实在是这一地区关系着印度势力延伸的重点。印度向北直面居高临下的中国,历史已经证明,此路不通。剩下的方向都是大海,中东那是伊斯兰教的大本营,东南亚鱼龙混杂,印度想插手,也只能慢慢渗透。

印度想要支撑起自身的地缘优势,也需要有相匹配的实力作为支撑,可惜的是,印度没有!


终章

印度,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是印度建国以来的梦想。建国70多年后,印度仍深陷“大国焦虑症”,渴望着国际的关注,总以为西方社会的欢心可以求来,实际上放西方关注的时候,带来的更多的是灾难,全球多少国家已经用血淋淋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结论。

与其等待别人的关注目光,步入奋发图强,用强大的实力告诉世界,我就是我,一个强大的我!

印度像贪吃蛇游戏里的玩家,总想吞下更多地缘板块,结果一头撞上了自己的尾巴。中国则像玩俄罗斯方块的智者,专注消除发展障碍,不断刷新得分纪录。当印度抱怨“得不到的印度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中国不屑一顾”的时候,请想一想你的子民。

真正的裁判是14亿人民,他们用脚投票的选择,才是文明竞赛最真实的计分板。真正的大国,不靠外交辞令的华丽转身,而看田间地头的稻穗是否饱满。毕竟,历史从不相信眼泪,只认实干家的汗水。


参考资料: 1.《苏联与南亚关系:1947-1978印度卷》 2.《印度大国结盟战略:信誉缺失、三重背离及成因》李亮

作者:青衫弹史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欢迎转发、点赞、关注、评论、赞赏,您的支持对我很重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