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2025春交会”如约而至。作为剧集市场最受关注的行业盛会之一,“春交会”今年同样干货满满。在今年春交会的各大论坛上,来自一线的大咖主创、主流影视公司和视频平台分别透露了哪些行业动向?本文将一一梳理。
短剧上桌,长剧该如何与之共舞?
2025年4月24日上午,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首都视听产业协会主办,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北京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首都视听节目春交会在北京郎园Station中央车站举办。中广联合会副会长、首视协创作规划指导委员会主任李京盛发表了以 “2025:长短之变”为主题的演讲,聚焦长剧与微短剧的产业生态与内容形态变革,剖析两者的优势互补与共生路径。
在他看来,当下长剧确实存在制作周期长、成本高、观看门槛高、叙事节奏慢、内容注水、题材重复等问题。但长剧也有微短剧不能企及的优势,比如长剧多年培养的受众需求,稳定的题材特征,厚重的内容承载力,以及深度的表现力等等。
而微短剧以 “短平快” 填补市场空白,当下也暴露出短板和弊端。比如内容肤浅流俗,审美简陋,题材边缘化趣味,等等,如果不能被迅速地克服和校正,同样前景堪忧。
当下,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对微短剧的扶持政策,各级政府都纷纷出台许多促进微短剧的发展规划,播出制作机构也在调整制定和加大微短剧的创作播出力度。
他强调两种艺术形态都有各自的生产的空间和传播的渠道。长、短剧之间的竞争并非通过彼此之间的生死杀伐来一决雌雄,彼此之间应取长补短,互动互学。加速长剧实现内容更新,加速短剧改变目前已经暴露出的问题。
首都视听产业协会副会长、长信传媒董事长郭靖宇,是长剧领域的传统制作人,深耕影视行业三十余年,由他导演的《打狗棍》、监制的《唐朝诡事录》等皆为现象级爆款,在行业论坛上,他分享了长信传媒在长剧 IP 开发与短剧赛道的实践经验。
在他看来,当下长剧开发应该以长期主义的理念布局长线IP,比如《唐朝诡事录》系列,就是在“虚构人物 + 真实历史时空”的定位下,通过单元案件与长线伏笔构建“一案一乾坤”的叙事体系,打造出可陪伴观众的系列IP。未来,这一IP会持续开发,让主角团踏遍华夏神州。
《唐诡》第一季时,拍摄了213天,这样的投入在当时不被理解,如今第三季拍摄也已经超过6个月。“舍不得力气,不下真功夫,就没有资格抱怨行业现状不好,更没资格抱怨平台不过会。苍天不负苦心人,打造属于自己的原创IP,不要一直给网络小说打工,也不要一直给流量演员打工,是长信的立足之本,我们会一直坚持,也坚信这么做有未来。”
虽然一直深耕长剧,但长信也一直没有停止对短剧的尝试。在横屏短剧方面,长信打造的《江城诡事》虽然口碑不错,却也赔了很多钱。复盘失败原因,一是用长剧逻辑和长剧班底拍摄,二是作品没有IP影响力。但如今视频平台对优秀短剧“保底+分账”的政策,也让郭靖宇看到了精品短剧高速发展成为可能。
他也强调,竖屏短剧虽然是产品逻辑,但同样有其艺术性。竖屏更能突出人物,容易让人在情感上共鸣,未来可能会形成一种新的美学特征和艺术特征,也会被单独作为一个艺术门类被研究,竖屏短剧对行业最大的意义在于,它给了很多年轻人机会,帮助更多素人完成艺术梦想。
行业探索多元表达尝试,短剧未来可期
4月25日,在春交会短剧嗨创日的“跨屏共生:短剧在大屏场景下的创新发展”主题论坛上,芒果TV微创新中心分账引进短剧负责人茆芸和东方卫视(东方娱乐)微短剧产业部总监刘芊芊、华策集团北京短剧团队总制片人刘子凡等重磅行业嘉宾,共同探索短剧在大屏时代的未来发展。
茆芸指出,25至34岁的年轻观众以及18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对大屏短剧兴趣浓厚,尤其是古装、言情题材表现突出,芒果TV在湖南卫视推出730大芒剧场,并计划增加短剧时段,以满足不同受众需求。他指出,从竖屏到大屏的创作调整需要在叙事节奏和镜头语言上进行重构,以适应不同的观影场景。他还提到,芒果TV将尝试同IP横竖屏一体的制作模式,探索内容融合创新,如《密室大逃脱》衍生短剧《狸猫书生》,展示了IP价值延伸的创新思路。通过多屏联动和IP衍生化开发,可以进一步拓展短剧的市场空间和商业价值。
刘芊芊介绍了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中国网络视听协会联合推出的“中国精品微短剧品质东方计划”。在她看来,传统电视媒体拿出优质资源拥抱“微短剧+”,为未来更多精品微短剧的产生赋能,是媒体深度融合时代,传统媒体探索“大小屏融合”产业布局的尝试,比如“微短剧+综艺”的新形态,微短剧“剧综结合”的探索,是利用综艺的形式来讲述微短剧行业的故事,打通微短剧演员选拔、IP孵化的产业链,实现微短剧与综艺的深度融合。
大屏的播出是在微短剧精品化发展态势下展开的,其审核、播出和技术标准仍需遵循规范。她提到,未来精品微短剧在工业化、流程化的创作模式,以及科技力量的运用,或将为剧集行业生产方式的跃升带来改变。刘芊芊提到,未来东方娱乐将继续探索微短剧与其他内容形式的融合创新,拓展微短剧的IP开发边界。
刘子凡分享了华策在短剧项目开发中的实践经验。她提到,《我的归途有风》的创作抛开了传统长剧思维,从抖音平台生态规则出发,重新构建剧本格式和叙事节奏。她认为,制作公司需深入了解不同平台的用户需求和内容偏好,以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短剧作品。
从芒果TV到东方卫视,从腾讯视频到爱奇艺,国内主流视频平台无不在加大对微短剧的布局,并结合平台资源优势,挖掘“短剧+”的更多可能性。在行业一片看好下,微短剧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