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老话“早立夏冷,晚立夏热”,是什么意思?今年夏天热不热呢?
“斗转星移,节气更迭不止。”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同时,太阳的位置也刚好到达45°时就进入立夏节气了。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里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在古代,立夏节气这天,人们会举行有秤人、尝新(吃樱桃、青梅等时鲜)、迎夏仪式(帝王率臣祭祀祈福)等习俗,旨在祈福消灾、欢庆夏日来临。
老话说“立夏麦龃龇牙,一月就要拔”,此时气温明显升高,雷雨增多,田间各种农作物进人迅速生长阶段。
黄河流域的古人把立夏节气的15天分为三候,每候为5天,用来更加准确的描述节气特点。
立夏分三候:一候蝼蝈鸣,是说立夏时节的第一个5天,人们能够看到蝼蛄在田间鸣叫,提醒农人需及时做好农业害虫防治;二候蚯蚓出,是说立夏时节的第二个5天,人们能够感受到地温升高,蚯蚓从泥土中钻出来,帮助农民松土肥壤;三候王瓜生,是说立夏时节的最后一天,人们能够看到院子里王瓜的藤蔓开始快速生长了。




如今的气候特点和古时候有一定的区别,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到了立夏时节,气温明显比旧时升高了不少,雷雨增多,“旱涝并存”,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
例如,到了立夏时节,我国大江南北开始进入早稻插秧重要时期,春花作物进入黄熟阶段,春播作物要做好田间管理,茶树春梢发育最快,进入突击采制阶段。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前期春旱的江南和华南地区,可能会因为暴雨天气增多,出现“旱涝急转”的情况。并且,我国陕西南部、山西南部、河南西部、四川东北部、江苏、安徽等一些地区由于降水比往年同期偏少,且气温偏高,旱情会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不利于农业生产。
很多人关心,今年夏天到底热不热呢?在民间有“早立夏冷,晚立夏热”的讲法,那么,今年是“早立夏”还是“晚立夏”呢?下面来具体看一下!



古人把立夏出现在农历三月里称为是“早立夏”,出现在农历四月里称为是“晚立夏”。例如,2024年立夏就是出现在农历三月里(三月廿七),是民间百姓说的“早立夏”,而2025年的立夏是出现在农历四月里(四月初八),是民间百姓说的“晚立夏”。
老话说“早立夏冷,晚立夏热”,意味着今年的夏天比较炎热的概率大。
另外,古人也留下了通过立夏这天的天气情况来判断夏天热不热的农谚,下面分享两句,作为参考:
一、立夏起北风,十口鱼塘九口空
这句农谚流传比较广,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大意是说,如果立夏节气当天刮的风以北风为主的话,那么就预示接下来的天气会比较炎热干燥。这天一来,在这种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下,鱼塘里的水就会被蒸干了。
反之,如果立夏这天刮的风以南风或者东南风为主的话,则往往预示当年的夏天,大概率是雨水偏多。当然,不是说下雨天气就不热了,而是显得闷热潮湿一些,会更不舒服。



二、立夏晴,三伏热;立夏雨,九场雨
这句农谚不难理解,意思是说,如果立夏当天是个晴天,不下雨的话,那么就预示当年的三伏天期间会比较酷热干燥。反之,如果立夏这天下雨的话,则预示接下来的夏天阴雨天气多,就会出现闷热潮湿的天气。这样一来,对作物生长可不利,田间高温高湿,容易得病虫害,造成减产。
三、立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立夏到夏至这段时间比较炎热的话,那么就预示接下来的夏季里会出现暴雨的天,要防范出现涝灾,淹没农田!
对此,大家怎么预测的呢?您认为今年夏天是会酷热干燥,还是闷热潮湿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立夏节气有啥说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