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刘澜昌

韩国政坛正在经历一场惊涛骇浪般的震荡。随着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26日公布初选结果,前党首李在明以88.69%的高得票率,横扫全罗北道、全罗南道和光州市,再次证明了自己压倒性的统治力。至此,李在明已连续三场初选大获全胜,距离正式成为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仅一步之遥。而这一切发生在他身陷多起诉讼案、媒体围剿、政治对手围追堵截之际,更加显得意味深长。一个事实正清晰浮现:无论政敌如何围猎,李在明正在以势不可挡的气势,席卷整个韩国政治版图。



回顾前三场初选,李在明的得票率几乎稳固在90%上下,分别在忠清道、庆尚道和全罗地区取得了88.15%、90.81%和88.69%的骄人成绩。这种超高支持率,在分裂严重、派系林立的韩国政坛实属罕见,显示出李在明不仅在共同民主党内部稳固了铁杆支持群体,更在更广泛的反保守派选民中积累了巨大能量。尤其是在全罗道这片被视为民主党“圣地”的区域,李在明赢得如此压倒性胜利,意味着他成功继承了传统民主党系的正统旗帜,基本宣告党内其他竞争者出局。

而令外界震动的是,即使身陷司法泥潭,李在明的民意支持率依然稳居首位。根据盖洛普韩国25日公布的民调,李在明支持率高达38%,远超执政党国民力量党阵营所有潜在对手的支持率总和。对比来看,国民力量党参选人韩东勋支持率仅为8%,洪准杓7%,代总统韩德洙和金文洙各6%。保守派阵营整体疲软、四分五裂,面对李在明的高压态势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这背后折射出的是韩国社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动。民众对现政府失望透顶,对贫富差距、房价暴涨、青年失业、社会不公的愤怒情绪沸腾,而李在明正是这些怨气与愤怒的集大成者。他从市长到知事,一路标榜草根、反财阀、民生至上,成功塑造了一个与传统政治贵族阶层截然不同的反叛者形象。无论保守派媒体如何丑化,无论司法机关如何穷追猛打,反而在一部分选民心中进一步加固了李在明“为人民而战”的认知。

当然,李在明面前并非坦途。他面临多起涉嫌渎职、受贿、滥权的案件指控,一旦在选举关键阶段被司法系统重拳打击,可能对选情构成重大冲击。尤其在韩国这样一个政治斗争激烈、司法高度政治化的国家,总统候选人随时可能在法院门口被击倒。但问题在于,现有执政党及保守势力本身也信誉扫地,民意疲惫甚至敌视传统权力结构,导致哪怕李在明面临官司,他依然能够凝聚起反对派最大公约数。这种复杂局面使得司法打击不仅未必能击垮李在明,反而可能被选民解读为政治迫害,反向助推其支持率。

从国际视野看,李在明若最终登顶青瓦台,韩国的外交政策很可能发生重大转向。他曾多次公开批评尹锡悦政府对美一边倒的外交路线,主张在中美之间保持更高程度的战略自主,强调恢复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同时在对日问题上态度更为强硬。这种姿态无疑将令华盛顿感到不安,也会给东北亚地缘政治带来新的变数。可以预见,如果李在明上台,韩国将不会是美国在亚太战略中的一枚无条件服从的棋子,而将寻求在大国博弈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平衡点。



对美国而言,李在明的崛起是一种沉重警讯。美国近年来在韩国推动的亲美、反华、强化军事部署政策,已经引发韩国社会广泛反感,尤其在青年与中产阶级群体中,反美情绪隐隐升温。李在明若掌权,势必重新评估萨德部署、韩美同盟条约履行方式,乃至半岛安全政策。这种变化,将对本已脆弱的亚太格局产生连锁反应。

对日本而言,李在明同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麻烦制造者”。他曾多次痛斥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倒行逆施,强烈反对尹锡悦政府在二战劳工赔偿、核污染水排放问题上对日妥协。可以预见,若李在明入主青瓦台,韩日关系不会延续目前脆弱的改善势头,而是可能再度陷入对立与僵局。

韩国政坛变天已成必然,而李在明正骑着民意的惊涛骇浪疾驰而来。保守势力眼睁睁看着一切失控,却已无力阻挡。李在明能否顶住最后关头的司法围剿?能否将这股反抗的怒火真正化为胜利的号角?韩国,乃至整个东北亚,都在屏息以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