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山东省社会化助残试点城市及全国孤独症儿童关爱先行先试任务,潍坊市残联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于4月25日召开专题座谈会,共商“社会化助残+科技助残”协同创新路径,探索高校与残联合作助力残疾人服务的新模式。
聚焦”双试点“使命,校政协同发力
作为全省社会化助残试点和全国孤独症儿童关爱先行先试城市,潍坊市亟需整合多方资源破解助残服务痛点。座谈会上,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副校长、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王承高指出,高校在医学研究、康复技术及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通过学科赋能与社会服务结合,为残疾人提供全链条支持。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妍妮强调,此次合作旨在构建“政策引领、科技驱动、服务落地”三位一体助残体系,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潍坊模式”。
五大共识擎画合作蓝图
双方围绕助残服务效能提升达成五大核心合作方向。一是实践融合机制,将高校社会实践项目与助残服务对接,建立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平台。二是科技防治网络,依托医学学科优势,搭建覆盖筛查、干预、康复的孤独症三级防治体系。三是心理支持创新,联合开设学科赋能的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强化残疾人及家庭心理健康服务。四是励志教育联动,推动残疾人励志宣讲团进校园,促进残健融合教育。五是医疗普惠落地,优化附属医院康复诊疗政策,扩大残疾人医疗救助覆盖面。
三维联动打造可持续模式
王妍妮指出,通过“政策衔接+科技创新+精准服务”的联动机制,重点突破三大领域,一是政策设计,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助残政策工具包。二是技术攻关,研发孤独症早期筛查AI工具及智能康复辅具。三是服务闭环,构建“高校培训-社区实践-医院支撑”的服务生态链。
强化实施保障,锚定品牌建设
为确保项目落地,双方将成立联合工作组,实行调度评估”机制。王承高副校长表示,学校将整合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等多个个重点学科资源,设立助残专项研究课题,并尽快推动附属医院康复门诊费用按比例减免等惠民措施。
此次合作开创了高校深度参与残疾人社会治理的新范式,其“学科资源社会化转换”经验有望为全省提供参考,特别是在科技助残与孤独症防治领域或形成突破性成果。
(来源:潍坊市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