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过去,美国凭借关税手段试图在贸易战中压制中国。
如今,中国仅以稀土出口限制措施,便令美国军工企业陷入困境。
按照外媒的说法:从雷达系统到航空引擎,从隐身涂层到激光制导技术,稀土几乎渗透军工全链条,一旦供应受限,美国引以为傲的空中优势将面临崩塌!
那么,事实真是这样吗?中国的稀土布局究竟有多么长远?
F-35的“生命线”握于中国之手
要说美国空军的“心头肉”,非F-35战斗机莫属,这款号称“全球最先进”的隐形战机,单价高达1.1亿美元,每架都装满了高科技“黑匣子”。
可你知道吗?这些黑匣子的核心部件,竟然全靠中国的稀土撑腰!
F-35的AN/APG-81有源相控阵雷达,负责探测隐形目标和处理高频信号,用的是一种含铽的钕铁硼永磁材料。
每架F-35需要大约400公斤的稀土永磁体,光雷达系统里的砷化镓组件就有1600个。
没了这些,雷达就成了“瞎子”,F-35的隐身优势瞬间崩盘。
更别提下一代AN/APG-85雷达,对高纯度镓的需求更高,可中国一纸出口禁令,直接让美国的研发计划卡了壳。
不仅雷达,F-35的电子战和通讯系统也离不开稀土。
氮化镓放大器是这些系统的核心,负责信号放大和抗干扰,而镓的全球供应,90%以上被中国牢牢掌控。
美国想找替代品?难!全球除了中国,没人能大规模生产高纯度镓。
美国企业试着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进口,可品质差、成本高,根本没法用。
这就像给F-35装了个“中国芯”,中国一断供,美国空军的王牌战机就得歇菜,你说,这算不算掐住了美国的命脉?
说到这儿,F-35的窘境只是冰山一角,稀土的威力远不止卡住一架飞机,它还暴露了美国军工体系的致命弱点……
美国军工的“稀土困局”
F-35的麻烦,归根结底是美国稀土供应链的“先天不足”。
美国不是没稀土,芒廷帕斯矿的储量全球第二,可问题在于,这矿里的重稀土(如镝、铽)占比不到1%,杂质还高达30%。
想把这些稀土提纯到能用的程度,得靠中国独有的“离子型稀土矿绿色提取技术”。
中国能把氧化镝提纯到99.999%,而美国唯一的稀土分离厂MP Materials,纯度只有99.5%,差了十万八千里。
更要命的是,美国的稀土技术几乎全靠中国“喂”。
90%的稀土分离技术专利在中国企业手里,美国自己的技术人才已经断层20多年,就算美国现在砸钱重建产业链,4.39亿美元的投入也只是杯水车薪。
专家估计,至少得5年才能勉强凑出点基础产能,可5年后,F-35的维护怎么办?新战机的研发怎么办?
这还不算完,美国的稀土库存也快见底了,据美媒报道,美国企业手里只剩40-60天的存货,这就导致他们不得不想尽办法从其他地方获取稀土。
可全球除了中国,谁能提供高纯度镓?价格已经翻倍,美国35%的稀土永磁体和28%的激光制导组件都面临断供。
更别提下一代F-47六代机,隐形涂层需要钆,发动机叶片需要钇,这些材料一断,项目直接“胎死腹中”。
既然美国自己搞不定稀土,它总得找盟友帮忙吧?可事实证明,盟友也救不了美国的燃眉之急……
盟友帮不上忙,中国稳坐“稀土王座”
早在拜登执政时期,美国便意识到稀土供应链的脆弱性,试图联合澳大利亚、越南、加拿大等组建“稀土联盟”。
然而,盟友的实际贡献杯水车薪。
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氧化镝年产量仅5吨,占全球需求0.3%,难以满足F-35的“牙缝需求”;越南稀土开采成本为中国四倍,乌克兰因战乱停产,盟友合力仍无法填补美国需求缺口。
特朗普政府曾动用《国防生产法》推动深海采矿,但因技术不成熟、生态破坏争议及国际社会反对而搁浅。
反观中国,稀土产业已形成全方位优势:掌控全球39%的储量、90%的精炼产能与99%的重稀土供应。通过《稀土管理条例》,中国进一步收紧出口监管,封堵“灰色渠道”。
2025年一季度,中国稀土出口量下降22%,但均价上涨37%。此举以“控量提价”策略规避WTO诉讼风险,同时强化国际市场话语权。其他国家若试图挑战,需先评估自身科技与军工体系能否承受冲击。
结语
稀土战争还没打完,但中国已经稳稳占据了上风,从F-35的雷达到六代机的隐形涂层,美国空军的命脉被中国稀土掐得死死的。
美国军工的短板暴露无遗,盟友帮不上忙,库存也快耗尽,而中国凭借资源、技术和市场的“三重护城河”,在全球博弈中越站越稳。
参考资料
上观新闻:《中方稀土管制,让美国慌了》2025年4月27日
央广网:《美国对7种中重稀土精炼能力为零》2025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