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商用车未来五年战略规划,如何从蓝图变为现实?
4月23日,上汽商用车以一场战略发布会宣告其全球化雄心——明确“五年内销量翻番、突破年销50万台”宏伟目标,锚定“中国市场轻客第一、新能源轻商第一、海外轻商出口第一”三大战略支点,剑指全球商用车第一梯队。
发布会后,上汽商用车全新高管团队接受方得网采访,深度解读战略规划与未来愿景。
重构战略核心逻辑
战略重构是上汽商用车实现五年目标的关键途径。从单一的资源整合升级为生态共创,成为贯穿战略落地的核心逻辑。
杨怀景
“极致TCO(总拥有成本)不是口号,而是贯穿用户用车全周期的价值标尺。”履职后,第一次公开亮相的上汽集团商用车执管会主席、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怀景强调,上汽商用车今后将以“极致TCO”为核心,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价值赋能,从单一制造商向“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
为实现这一目标,上汽商用车加速内部资源整合。杨怀景表示,集团将原先的商用车事业部,下沉到以“上汽大通”为主体的上汽商用车公司(目前仍叫上汽大通),实现大通、跃进、依维柯三大轻商板块的深度融合,同时整合动力总成、创新业务等资源,“资源是共享的,但业务独立运行”。
与此同时,上汽商用车亦加速市场化机制改革。“我们采用更加市场化的机制,欢迎外部投资者参与,并在某些业务上推进市场化改革。”杨怀景表示,这一调整打破了传统全资模式,将借鉴南京依维柯的合资经验,通过开放合作提升运营效率。
生态化服务成为战略落地的关键。在发布会现场,上汽大通展示的与霸王茶姬联名的餐车项目,正是生态赋能的缩影。“用户需要的不仅是车,而是‘一揽子’解决方案。”杨怀景举例称,创业者若选择大通餐车,可同步获得供应链支持与品牌连锁资源,实现“买车即创富”的闭环。他总结道,“共同创富”是生态化服务的本质,“你买我的车,跟着品牌连锁走,每天轻松赚钱”。
郝景贤
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郝景贤进一步补充,公司始终“卷”价值而非价格。他指出,传统商用车企业往往聚焦购车成本,而上汽商用车将延伸至金融、保险、二手车置换等环节,通过生态合作降低用户综合成本。
双轮驱动国际化提速
海外市场是上汽商用车实现战略目标的另一重要引擎。通过独立运营与资源协同的“双轮驱动”,全球化布局正加速推进。
赵爱民
目标层面,上汽商用车展现出强劲野心:2025年出口目标突破10万辆,未来三年保持30%-40%的年均增长(按照年增速30%来计算,2028年出口有望到22万辆)。“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冲进全球商用车第一梯队,海外占比提升至20%以上。”上汽商用车海外公司负责人、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爱民透露。
为实现这一目标,集团将成立独立商用车海外公司,专门负责商用车出口业务。“乘用车与商用车的海外客群差异较大,成立独立实体能更精准开拓市场。”赵爱民表示,上汽商用车目前已进入73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将借助MG乘用车积累的全球网络资源,“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渠道协同”。
对于海外战略的路径选择,赵爱民强调“因地制宜”:“贸易为主还是属地生产?需综合考量关税、政策与市场环境。”他表示,过去,上汽商用车海外市场以总代模式为主导,但未来两到三年将迎来多元化转型,“多种模式齐头并进”。
“如何在总代贸易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自营,直接管理网络,并直接服务于行业客户,这是我们需要探索的一种方式。同时,我们会在有条件的区域拓展业务,整合MG及其他资源,设计KD工厂,这需符合当地政策和法规的要求。”赵爱民进一步解释道。
金融配套亦成为全球化的重要支撑。赵爱民透露,上汽商用车正加速金融配套布局,集团已在印尼试点自建金融公司,“未来将在成熟区域推广这一模式,以金融赋能降低购车门槛”。
从战略重构到生态创新,从中国市场到全球布局,上汽商用车正以“极致TCO”为支点,撬动商用车行业的价值革命。在这场转型中,“用户创富”不再停留于概念,而是深度融入产品、服务与生态的每一个环节。
未来,随着市场化改革深化与全球化步伐加速,上汽商用车能否实现“全球第一梯队”的愿景?这就看“一起赚钱”的效应能否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