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周恩来总理委托江苏省公安厅寻找一个名叫陈式周的人,几经辗转最终和陈式周和儿子陈莱官取得了联系,得知陈式周早在十年前就已经病逝了。



周恩来总理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非常的遗憾,在得知陈式周曾经也在北京生活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后,沉默了许久。

陈式周是谁,为什么周恩来总理要大费周章地去找他,在得知他去世后,周恩来总理为什么会沉默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陈式周和周恩来总理之间的故事吧。

一、机缘巧合的相遇

周恩来总理的祖父和外祖父是“师爷”出身,在当地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但是等到周恩来总理年幼的时候,由于封建时代渐渐的没落,家族也开始渐渐的走向了低谷期。

而周恩来总理的叔叔周贻淦的身体似乎也随着家族走向低谷期,一日不如一日,虽然周家为了所谓的“冲喜”给周贻淦娶了香门第出身的陈氏“冲喜”,但是周贻淦的身体还是没见好转。



封建时代讲究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保证周贻淦有后代。

周贻淦和陈氏结婚后,由于各种因素一直没有孩子,再加上周贻淦的身体也是急转直下,周贻淦担心自己死后陈氏会被自己的家人排挤,自己也会断后,为了保证陈氏的基本生活。

周贻淦夫妇决定过继周贻能和二嫂万青儿的独生子周恩来当做自己的子嗣,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周恩来的身份发生了改变。

开始称呼自己的生母万青儿为“干妈”,而和周贻淦、陈氏母子以生母、生父相称,成为了陈氏的孩子,也就是陈源的外孙。

周恩来总理的生母万氏生来强势,为人爽朗大方,对于周恩来总理影响是巨大的,而陈氏虽然是一个封建社会的传统女性。



但是却有着较好的文化素养,经常向年幼的周恩来总理讲诉自己曾经读过的一些小说话本,开阔了周恩来总理的眼界,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周恩来总理的启蒙老师。

但是封建时代的衰落是时代的必然,周家在周恩来总理祖父去世以后,再难以恢复往日的荣光,而周恩来总理的生母万青儿为了周家过度的劳累,患上了肺痨,也就是所谓的肺结核,当时的医疗水平比较低,基本就相当于是绝症。

不久周恩来总理的生母因为过度劳累加上肺结核病就去世了,而周恩来总理的养母陈氏也不幸染上了肺结核。

迫于生活压力和为年幼的周恩来提供更好的教育,陈氏就带着年幼的周恩来到了自己的娘家宝应县开始染病,而为陈氏治病的正是陈式周。



也是从此刻开始,周恩来总理和陈式周有了第一次正式见面,两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年幼的周恩来和陈式周接触的这段时间,对于周恩来总理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可以说陈式周是周恩来总理的老师。

那么陈式周究竟是谁,为什么我们说周恩来总理和陈式周是机缘巧合下的兄弟呢?

二、相似的身世,家庭对于教育的执着

陈式周和周恩来总理的经历有些相似,陈式周的亲爷爷陈鑫是陈源的长兄,陈源和周贻淦不一样的是,周贻淦是没有孩子,而陈源则是有三个女儿,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没有男孩意味着难以延续香火。

为了保证陈源一脉的传承,陈式周就被自己的爷爷陈鑫过继给了陈源,就这样陈式周通过陈源的关系,成为了周恩来的表哥。

陈式周对于周家的情谊也不同一般,因为当时周家的长辈非常重视教育,周恩来总理的曾祖父就在家里建了私塾馆,还要求周家的男童到了5岁的时候,必须要进去读书。

陈式周因为陈氏的关系,也得以在周家的私塾馆读书,周家的长辈对于陈式周也是非常的照顾,这是陈式周和周家结缘。

而年幼的周恩来也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原本周贻能夫妇是让周恩来在万氏的娘家学习的,但是因为当时的私塾先生醉心于科考,对于教学工作并不是太上心。

周贻能夫妇为了不耽搁周恩来学习,用自己买彩票中奖的钱自己直接办起了一个私塾,开始了对年幼的周恩来的教学。

但是随着周贻能的去世,陈氏结核病病情的加剧,不得已年幼的周恩来中断了学习。

不论是陈式周还是周恩来,他们老一辈对于教育都是非常的重视的,这也为他们后来的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冥冥之中似乎在预示着什么。

三、年纪从来都不是成为知己的障碍

陈式周比周恩来大十六岁,但是年龄的差距并没有阻碍两人成为知己。

年幼的周恩来到了陈家后,便进入到了陈家的读书,这一天他正式和陈式周见面了。

陈式周见到年幼的周恩来也是非常的喜欢,经常拉着周恩来一起学习、聊天。

慢慢地,陈式周发现,周恩来虽然年纪比较小,但是对于诸子百家,甚至很多封建王朝的故事都是有着自己的见解。

陈式周对于自己的这个小表弟是越来越喜欢,随即就找到了陈氏,表示说,周恩来已经有了文化基础,而家里的私塾馆只能教授那些启蒙的儿童,周恩来已经不适合在那里读书了。

随即还表示,自己会带着周恩来学习更多的东西。

为什么陈式周会如此自信,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实际上这和陈式周是有这样的实力的。

在晚清的时候,陈式周也算是一个天才。

他曾经在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实业家张骞举办的我国第一所私立师范学校学习,1913年的时候,在《申报》担任责任编辑,《申报》是我们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悠久,社会影响力巨大的报纸,同时也可以说是中国近代报纸的开端。

甚至被后来人称为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而陈式周因为自己本身表现太过优异,被晚清名臣李鸿章家人聘请为李鸿章的孙子李国超的老师,后来在合约期满了以后,陈式周拒绝了李家续约的邀请,当时李家为了挽留陈式周,说如果陈式周能够留下教书,李家会送一套别墅给他。



所以以陈式周的实力担任年幼的周恩来的老师是绰绰有余的,陈式周开明的思想给年幼的周恩来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年幼的周恩来如饥似渴的学习、阅读着,这一段学习时光对于周恩来总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除了学习,陈式周还经常带着年幼的周恩来去游览附近的名胜古迹,两兄弟在游玩之间探索历史和文化知识。

就这样不知不觉三个月过去了,周恩来的养母陈氏因为肺结核再度恶化去世,周恩来不得已离开了自己的表哥,年幼的周恩来同表哥学习的生涯结束了,两兄弟也分开了。

四、保护周恩来总理,始终支持周恩来总理

在处理完自己养母的事情后,周恩来继续求学,开始进一步思考中国革命,渐渐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陈式周对于周恩来此举十分关注、支持,将周恩来写的文章在《申报》上面发表。

为了让周恩来总理进一步地扩展自己的视野,陈式周拿出来自己积蓄,资助周恩来去法国留学,学习国外先进知识。

在法国的这段时间,令周恩来认定了中国是要走俄国革命的道路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陈式周可能就没有日后的周恩来了。

在法国的这段时间,周恩来总理在陈式周的资助下,开始更加深入地研究俄国革命道路,他将自己对革命的理解记录下来,写成文章传递到国内,陈式周将周恩来总理书写的文章发布到一些报刊上。

陈式周对于自己的这个表兄弟更加的喜欢,同时对于周恩来在文章中提出的一些想法,陈式周也以自己的行动支持着周恩来总理。



就像1921年,在给陈式周的一封信中,周恩来提到:“吾国今日最大之患,为产业不兴,教育不振……至于教育,则根本问题,端在平民身上”。

陈式周就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开始投身平民的教育事业。

有的时候,周恩来总理书写的文章言辞过于敏感激烈,为了保护周恩来总理,陈式周就会将周恩来的文章署名更改成自己的名字。

这种保护和认同一直持续着,不论是在什么时候,陈式周始终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周恩来总理。

在“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周恩来总理在危机时刻在同年8月1日组织了南昌起义,国民党军队为了镇压这股抵抗力量,立即动用了大量的军队来追杀周恩来总理。



在很多国民党控制的公开媒体还报道了很多对于周恩来总理的不实言论,陈式周看到这些后,直接破口大骂这就是污蔑,我和周恩来从小长大,他是什么人,我是非常清楚的。

这就是陈式周对于周恩来总理的感情,不论在什么时候,他永远都是站在周恩来总理的坚定的支持者。

陈式周还将很多和周恩来总理来往的书信都整理好,告诫自己后辈不论在什么情况要保存好这些。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很多普通人因为帮助我党就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陈式周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

周恩来得知陈式周做的这些事情后,也是非常担心陈式周的安危,所以1927年,周恩来找了一个时间,专门告诉陈式周,以后要减少这些活动和自己少联系。

五、令人遗憾的失误

1931年,顾顺章发生了叛变,周恩来为了躲避和丢人的逮捕,到陈式周那里躲避了一晚后就离开了,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次见面竟然成为了两兄弟见到的最后一面。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周恩来总理在逃离了敌人的逮捕后,为了革命事业,经常居无定所,为了保护陈式周,也不敢和他联系。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总理对于这位始终支持的表哥非常的挂念,多次派人去老家寻找陈式周,但是始终了无音信。

直到1964年,江苏省公安厅终于传来了消息,最后得到的结果却是陈式周在十年前就已经病逝了。



两人感情如此深厚,陈式周没有主动联系过周恩来总理吗?答案是联系过,为什么没有联系上呢?下面我们慢慢来看这段令人惋惜的故事。

新中国解放后,陈式周知道现在已经安全了,不用再躲躲藏藏了,就写了一封信给周恩来总理。

但是历史就是这样,有太多遗憾或者是巧合。

当陈式周的信邮寄给周恩来总理后,当时周恩来总理的秘书将这封信当做一般信件回复,周恩来总理最后没有见到这封信。

在陈式周见到这封信的回复后,心中大失所望,根据陈家人说,陈式周在接到了那封回信后,经常一人独坐,对于周恩来总理的名字也是很少的提到。

在1953年陈式周到了北京,虽然两兄弟的距离更近了,但是却始终没有见面,直到1954年,陈式周带着遗憾去世了。



就像现在网络流行语说的一样: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站在你面前,但是你却无法见我。

在周恩来总理得知这个消息后,本想要去见一下陈式周的后代,但是终究难如常所愿,直到1976年,周恩来总理带着这个未满足的心愿去世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