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决策部署,以及广东提升“数字政府”效能的新要求下,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推出“数字政府提效微记录”专栏,面对企业群众政务服务需求中的盲点、困点,搭建与办事部门沟通的桥梁,针对性展开普及与疏解。同时,聚焦政务服务具体事项和服务方式,发起主题化、动态式测评与调研,挖亮点、补短板,助力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4月25日,南都报道广州市黄埔区政府官网两套智能问答系统“互掐”:存在同题回答迥异、引用过期政策等问题(点击看相关报道)。报道刊发后引发广泛关注,黄埔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以下简称“黄埔区政数局”)高度重视,回应南都表态将直面问题、积极整改,推出系列优化举措,包括下架"靠埔答"系统并升级"智能体"服务功能等。
南都记者回访发现,广州市黄埔区政府网站页面上“靠埔答”系统现已下架,“智能体”新增政策缓冲期说明及人工服务补充渠道。
回应一:为避免两套系统“打架”,已下架“靠埔答”
南都报道指出,广州市黄埔区政府官网首页同时存在“黄埔政务服务大模型智能体”(简称“智能体”)和“靠埔答”两套智能问答系统,但两者对同一问题的答复差异明显,导致用户陷入“该信谁”的困境。
对此,黄埔区政数局解释,“智能体”是基于希姆九州大模型开发的应用,将大模型和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提供办事引导、一键预约、政策解答和智能咨询等服务,于2025年4月8日上线;“靠埔答”是基于知识图谱技术开发的FAQ(问与答)方式的平台,于2023年11月启用,在“智能体”正式上线后停止迭代更新。
“鉴于两者的技术架构、政策范畴存在差异”,该局称,考虑到“靠埔答”的政策问答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在“智能体”上线初期暂时保留,并推进整合。为避免公众困扰,南都报道后,区政数局已于4月24日下午即时下架网页端“靠埔答”,保留“智能体”为官方唯一智能问答服务渠道。4月26日,南都记者回访发现“靠埔答”系统已下架。
4月26日,南都记者回访发现“靠埔答”系统已从黄埔区政府官网下架。
回应二:过期政策标注升级,增加“缓冲期”说明
对于报道中指出的“智能体”频繁引用过期政策问题,黄埔区政数局回应称,部分政策虽已过有效期,但仍处于执行缓冲期内,在此期间相关政策依然适用,“具体适用时间以实施部门解释为准”。为减少市民误解,将在“智能体”回复中增加显著标注:“本政策已过有效期,但仍处于执行缓冲期内,具体执行请以相关部门解释为准”。
南都记者登录“智能体”,留意到页面当中增加了不少说明,如在输入框上方明显处提示回答内容仅供参考。南都记者实测发现,咨询“公司想从佛山迁往黄埔,有何优惠政策”时,“智能体”不再引用过期政策,而是提示用户联系“政策兑现”窗口,并提供官方跳转链接。
回应三:交互体验受限因“安全考量” 将优化设计
针对用户反映的“智能体”无法连续输入、咨询流程中断等问题,黄埔区政数局回应称,因政务垂类大模型需确保严肃性,对话内容仅限于政务问答,在交互设计上只提供了“推荐事项”“返回上一级”和“重新输入”三种操作选项,在用户体验上可能存在个别用户咨询中断的情况,导致用户体验不如其它通用大模型。
对此,“我们将于近日优化交互设计,在操作选项之外继续提供对话框,供用户连续提问”,黄埔区政数局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感,为群众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
未来方向:人工服务兜底 动态更新知识库
黄埔区政数局强调,继续保留人工咨询服务渠道,作为“智能体”的有力补充,确保复杂问题公众“问得清楚、办得顺利”。该局坦言,大模型技术存在局限性,与群众期望值尚有差距,未来将继续接受媒体和公众的监督,坚持问需于民,虚心听取群众的建议,充分吸纳用户的反馈,持续优化迭代大模型应用,完善政策知识库动态更新机制,全方位提升“智能体”的服务能力。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采写:袁炯贤 方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