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4月26日,以“创新驱动 跨界融合”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在江西南昌举办。
中国旅游协会会长段强表示,中国旅游业正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新领域层出不穷,传统业态加速升级,文旅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持续拓展。此次会议围绕“创新驱动,跨界融合”主题,旨在探讨新时代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中国旅游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以《人间文旅,人情文旅,人性文旅——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题,探讨了新文旅的新“人文特征”。她强调,以人间、人情、人性为主要表现的市场需求,是“以人为本”的回归,是当前民生需求硬通货,是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品质特征。
中国旅游协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总顾问、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以《中国旅游:常态化发展》为题,研判中国旅游市场形势,剖析结构问题。呼吁新时代要探索新的思路,重视招才引智,谋求新的发展。
中国旅游协会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会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吴必虎以《规划中国旅游:科学难点、政策痛点与伦理焦点》为题,强调要重视“非线性与统计偏差带来的科学难点”“自然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和“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挑战”,提醒在技术应用中需守住人性底线。
活动现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摄
中国旅游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城镇化促进会研究部主任刘士林以《人文城市的理论内涵与文旅产业的创新实践》为题,梳理了人文城市的理论内涵和发展趋势,阐述了人文城市在我国的规划与实践对于制定和调整旅游政策、规划、治理、投资和转型等的参考价值和重要意义。
中国旅游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民研究所名誉所长朱启臻以《农旅融合乡村振兴》为题,探讨就近就地就业的重要性和农旅融合的影响因素,认为农旅融合是农民就近就业增收的有效选择,强化政策赋能乡村振兴,使乡村发展获得内生动力。
中国旅游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冷凇以《媒体融合、跨界融合、数智融合影响下的影文旅创新发展趋势》为题,提出要构建媒介综合体,归纳短视频发展趋势,解析文旅短视频的定位,并认为短视频“非遗美学”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最佳路径。
本次活动还设置了“旅游+演艺”“旅游+教育”“旅游+商业”“旅游+体育”四组主题沙龙,与会专家通过案例分享,探讨旅游演艺的理性投资和在地文化的挖掘,讲述世界遗产、红色文化、非遗传承实践背后的逻辑,总结当前商业旅游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把脉产品创新、消费场景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新变化及发展趋势。
本次活动由中国旅游协会、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南昌市人民政府主办,南昌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南昌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