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3 日至 24 日,为期 2 天的 “全球青年多维对话· 《探秘石油》之‘能源文明 青年共鉴’”活动 在北京圆满举行。活动以《探秘石油 :藏在地下的黑色宝藏 》多语种版为载体, 邀请来自全球 46 个国家的留学生代表参与 ,围绕能源科技创新、文明互鉴与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本次活动由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石油企业文化部、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石油工业出版社承办。活动先后走进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通过“Z to Z”国际青年文化交流机制,搭配“图书+场景+社群+传播”多模态传播体系,为全球青年搭建起对话桥梁,助力能源文明的国际交流。


清华大学专场活动现场


对外经贸大学专场活动现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专场活动现场

活动中,《探秘石油:藏在地下的黑色宝藏》成为连接全球青年的文化媒介。

这本书由中国化工学会编著、中国石油企业文化部策划、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是中国油气领域重要的科普图书。全书以生动有趣的漫画形式,系统介绍了石油的形成、开采、加工及其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国际能源论坛第四任驻会秘书长孙贤胜博士主旨演讲

作为系列活动的首站,清华大学专场活动邀请了国际能源论坛(IEF)第四任驻会秘书长、国家首批高端智库首任院长孙贤胜发表主旨演讲。他以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中对石油的记载为引,将一部波澜壮阔的石油文明史娓娓道来。他特别强调,石油不仅是能源,更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其衍生产品已渗透进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孙贤胜还鼓励青年朋友要“深入探索这段工业史诗,为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孙仁金主旨演讲

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专场活动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仁金从全球能源格局演变到气候变化带来的能源转型挑战,从油气产业链的地质科学基础、运输安全及炼化销售到能源转型的产业发展趋势,为同学们层层解开了全球及中国油气能源发展的复杂图景。孙教授还特别寄语在场的国际学生,鼓励他们要秉持“不同国家文化相互尊重,协作合作发展”的理念,未来在能源领域成为兼具专业素养与国际视野的栋梁之材。


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院长、对外经贸大学原党委书记蒋庆哲主旨演讲

在对外经贸大学专场活动中,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院长、对外经贸大学原党委书记蒋庆哲以气候变化问题的历史经纬与国际协作格局为切入点,为留学生们系统梳理了能源的基础概念、全球能源转型的演进脉络、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共识,以及全球气候治理的机制和中国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贡献等。他特别指出,石油作为工业文明的核心动力源,曾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作出不可替代的历史性贡献,能源的转型路径要在守护能源安全与推动绿色变革之间实现动态平衡。


清华大学化工系主任张强教授致辞

清华大学化工系主任张强教授表示,活动为中外青年与能源领域专家搭建了交流平台,有助于拓宽国际视野、激发中外青年对能源科技创新的热情。《探秘石油》一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展现了石油文明,兼具知识学习与科普教育属性。


石油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雷平致辞

石油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雷平表示,青年作为未来的开拓者和创新者,在传承和创造能源文明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希望今天的活动能进一步激发青年朋友们对能源领域的兴趣和热情,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碰撞与融合,共同为能源文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化工学会副秘书长胡杰致辞

中国化工学会副秘书长胡杰表示,石油作为现代工业的基石与全球文明进程的重要驱动力,其转型需坚守“先立后破”的智慧——在培育新兴能源体系的同时巩固传统能源保障能力。本次活动汇聚业界翘楚与青年才俊,既搭建了能源领域产学研深度对话的平台,更将为能源转型的创新实践注入充满活力的青年动能。


在清华大学专场活动中,外籍青年代表与嘉宾互动交流

活动现场,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学子通过图书共读、主题研讨等形式,在图文交互中重新发现了石油的科学内涵与人文价值。留学生们纷纷表示,这种直观易懂的科普方式让他们对石油工业有了全新认识,也在交流中增进了跨文化理解与友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