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凌晨2:48分许,在古浪路518弄“古浪新苑”224号居民楼一楼,两辆电动自行车燃起大火。家住5楼的一对老夫妻在逃生过程中被烧成重伤。
与此同时,该楼栋其他一些居民因发现“黑烟从防盗门门缝往家里钻”“防盗门被烤得滚烫”,而选择在家中固守待援,最终躲过一劫。面对突如其来的火灾,我们如何才能安全逃生避险?
目前,火灾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但据多位小区居民介绍,此次火灾很可能是一楼一户业主为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引发。如果属实,这名涉嫌肇事的电动自行车车主可能会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呢?
“黑烟从门缝往家里钻”
4月19日,周六。凌晨2:48分许,家住古浪路518弄“古浪新苑”224号5楼的马岩(化名)被“失火了”的喊叫声惊醒。
70多岁的马岩喊醒妻子后,打开灯,走到房门口,就看到“黑烟从防盗门的门缝往家里钻”。
“看到烟从门缝钻进来了,我就想,这时冲出去可能会凶多吉少。我赶紧跑到北阳台,看到楼下进户门围了很多人,我就心定了,想着消防队一定会来救我们。”马岩说,随后他就一直在北阳台观察火情扑救的进展。
同样被浓烟吓退躲在家中等待救援的还有203室一对老夫妻。
“我们当时并不知道,起火的电动自行车就在我们楼下。”203室的老伯看到浓烟从门缝钻进来后,用手摸了一下防盗门,发现被烤得滚烫,夫妻俩决定待在家中等待救援。
老夫妻下楼逃生被烧伤
起火的224号楼栋是一幢6层高的老式居民楼,一梯3户。
在焦急等待救援的过程中,马岩并不知道,隔壁502室的老邻居已经冲出了家门。
“我们家的房型是南北通的,通过北阳台能看到楼下进户门的情况。但502室的两房都朝南,看不到楼下进户门。”马岩猜测,火灾发生时恰好是半夜,因为看不到楼下的情况,生死时刻留给人思考的时间非常短暂。
“502室的老夫妻逃到2楼时,就已经被烧伤得很严重了,最终通过2楼窗口爬到了1楼进户门的遮雨棚上。”隔壁楼栋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伯伯回忆道,因为桃浦消防救援站离小区很近,消防员到场很快,“消防员搭梯子救下了502室的男主人,又用担架从窗口抬出了被困的女主人”。
消防员救出被困的502室老夫妻
“502室这对老夫妻浑身都烧得一塌糊涂,男的当时还可以站立,但女的已经无法走动,也说不出话了。”一位小区居民看到,消防员曾拿下空气呼吸器的面罩给502室的女主人“吸氧”,随后两位受伤老人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抢救。
两辆电动自行车烧成残骸
消防员到场几分钟后就扑灭了明火,起火的是停放在一楼楼道里的两辆电动自行车,都已烧得只剩骨架残骸。
在楼道开窗排烟后,消防员开始逐一敲门,统计人数。
“听到消防员敲门后,我才敢打开房门。”马岩说,当时楼道内的铁栏杆扶手都被烤得滚烫,“消防员说浓烟的温度高达几百度”。
火灾被扑灭后,现场一片狼藉
经历了惊魂一夜,马岩下楼后才得知,隔壁邻居在逃生过程中烧伤严重,后怕不已。
“我听说,3楼一个小年轻本来也想冲出去的,后来因为房门打不开躲过一劫。”马岩说,如果冲出去,估计也是凶多吉少,“毕竟几百度的高温烟气,人吸几口就不行了”。
在与邻居们聊天时,马岩还得知,虽然起火的两辆电动自行车都停放在1楼公共楼道,但因为大火封堵了逃生路,1楼的邻居们也都没敢开门,最终因消防员扑救及时躲过一劫。
“这些把电动自行车停在公共楼道的人太自私了,威胁的是整幢楼居民的生命安全。”一位居民气愤地说道。
天亮以后,马岩才发现,电动自行车起火燃烧的黑烟已直冲6楼,熏黑了整个楼道,“就像农村烧火做饭的烟囱一样”,高温的烟气不仅烤弯了2楼的水管,还烤化了2楼的电表箱。
2楼的水管被高温烟气烤得弯曲变形
看到隔壁502室门口贴着“福到我家”的大福字,马岩心中一阵酸楚:“他们老夫妻只有67岁,平时两人身体都挺好的,人也很和善,没想到竟遭此横祸。”
遇火灾如何才能安全逃生避险?
在“古浪新苑”224号楼电动自行车火灾中,502室夫妇的受伤引起了小区居民的极大关注与同情。那么,遇到火灾如何才能安全逃生避险呢?
“遇到火灾,一定要冷静判断,千万不能盲目逃生。”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研究员王荷兰说,“火灾求生的一个总原则是‘躲火避烟’,就是要躲开火对我们的伤害,同时还要避免口鼻吸入烟气。”
“躲开火,大家基本都能做到,但很多人对‘避开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王荷兰说,实际上,火灾中死亡的人员大部分是因为烟气窒息死亡,“我们做过实验,电动自行车火灾烟气温度高达几百度,这样的浓烟吸入几口就可能窒息身亡”。
那么,如何才能躲开火、避开烟呢?
“假设我们在夜里听到有人喊‘着火啦’,不要慌,我们首先要观察入户门门缝上方是否有烟飘进来。如果有烟飘进来,就留在家里固守待援,不要开门逃生。”王荷兰说,“如果没有烟飘进来,我们再用手背触碰门把手或门板。如果烫手,选择固守待援。如果不烫手,用脚抵住门,慢慢把门开一条缝,仔细观察门外楼道情况。如果楼道浓烟弥漫,赶紧关门,固守待援。如果楼道没有浓烟也没有明火,果断逃生。”
万一大火封门,随时可能蔓延进家中,又该如何求生呢?
王荷兰说,如果进户门出口被大火或浓烟封堵,应尽可能关闭所有可以关闭的房门,选择离火源远的、烟气尽量少且没有防盗窗封堵的房间关门堵烟,同时拨打119报警,固守待援。
与此同时,对于居住在3楼以下的居民,如果身边有备好的逃生绳,而火情发展让家里没有可以用来固守待援避难的空间了,可以采取绳索滑降逃生。
在王荷兰看来,3楼以下依靠双手滑降绳索具备一定可行性,但3楼以上操作起来就非常困难,很容易因操作不当导致摔伤,所以10楼以下建议配备逃生缓降器。
王荷兰表示,“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况,因此建议居民家中安装烟感报警器,让自己在火灾初起时,就能因为烟感的警报,而知道火灾的发生,可以有时间及时逃生。同时配备逃生缓降器(或逃生绳)、防烟面罩(即“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等必备逃生器材。”
电动自行车火灾的烟气有多凶险?
上海市消防救援局曾联合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做过一次电动自行车燃烧真火实验,在楼梯间一楼点燃电动自行车,在二楼设置温度探测器,实时读取烟气温度,结果令人震惊:电动自行车燃烧79秒时,二楼烟气温度迅速飙升至126.7℃;燃烧348.1秒,二楼烟气温度蹿升至658.8℃;燃烧497秒,二楼烟气温度已高达1105.9℃。
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研究员王荷兰说,从这个实验的数据就可以看出高温烟气有多凶险,因此《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电动自行车在建筑物首层门厅、共用走道、楼梯间、楼道等共用部位,以及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及其两侧影响通行的区域、人员密集场所的室内区域停放、充电”。
王荷兰说,还有一些居民喜欢把电瓶带回家中充电,实际上这相当于把一个定时炸弹带回家中。她注意到,在本市发生的一起电瓶在客厅充电起火的实际案例中,电瓶从起火到浓烟充满整个客厅,只用了短短7秒钟。
2楼的电表箱被高温烟气烤得变形了
在上海电器设备检测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钱勇生看来,无论是用拖线板,还是“飞线”给电动自行车充电,都缺乏相应的断电保护装置,存在很多的潜在危害,一旦发生短路或过载,就非常容易发生火灾,因此,建议市民前往小区设置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停放、充电。
钱勇生表示,根据《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设计标准》,这些场所不仅配备了断电保护装置、消防器材,对防火分隔、排烟措施都有相应设计规范,且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一旦发生火灾可以及时发现,迅速处置。
肇事电动自行车车主是否会被判刑?
火灾发生后,一位亲属在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时透露,502室老夫妻身体被大面积烧伤,生命垂危,目前正在医院抢救,其中男性伤者烧伤面积达84%,女性伤者烧伤面积达91%,治疗费用可能超过100万元。因涉及第三方责任,目前所有医疗费用均无法使用医保,只能由家属垫付。
综合“古浪新苑”多位小区居民的说法,此次火灾很可能是因为一楼一户业主为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引发。那么,这名业主将会承担怎样的责任呢?
两辆电动自行车已经烧得只剩残骸
在上海普世万联律师事务所的刘春梅律师看来,如果火灾调查结果确认系该业主在一楼公共楼道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的火灾,并造成了两人重伤、经济损失逾百万元的严重后果,该业主可能会因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他人重伤、死亡及重大财产损失的严重后果而构成失火罪,根据《刑法》第115条规定,“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除了被判刑,作为该起火灾事故的直接引发者,这名电动自行车车主还将面临巨额医疗费等赔偿责任。
刘春梅律师表示,因为该起火灾可能涉及的责任主体较多,包括电动自行车车主、物业公司,以及涉案电动自行车生产商、销售商等,诉讼的周期可能会比较长。考虑到伤者的治疗费用非常高昂且急迫,建议受害者家属可尝试向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书面申请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起诉责任方并申请先予执行等途径缓解医疗费紧缺的问题。
物业公司该如何管好电动自行车?
据“古浪新苑”小区物业经理介绍,部分居民选择在楼道内违规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并非是小区配套充电设施不足,而是因为充电习惯所致,觉得去车棚不方便。
那么,对于此次火灾的发生,物业是否要承担相应责任呢?
在上海普世万联律师事务所刘春梅律师看来,物业公司作为小区物业管理单位,有监督并制止电动自行车在公共楼道违规停放、充电的义务。如果物业公司仅提供充电设施,但未履行实际管理职责,那就可能因违反《民法典》第942条规定而被认定存在过错,从而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具体责任比例需结合火灾原因鉴定、物业履职证据等由司法机关进一步判定。
《上海市消防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管理区域内履行开展防火检查,发现火灾隐患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业主、使用人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予以劝阻、制止,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刘春梅律师表示,如果物业公司违反相关规定,还可能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