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件大事,台湾地区的前领导人马英九来到大陆,去了南京、武汉、长沙等多个地方,还圆了回乡祭祖的愿望。也是这一次回家,大家才知道,原来马英九的老家竟然和毛主席一样,都是湖南湘潭。



公开资料显示,马英九出生于香港,后到台湾从政,可很少有人知道,马英九以前在家和父母聊天时,经常用湖南方言,一些听过他说家乡话的人认为,马英九的口音很像老旧时期的湖南人。

马英九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是马援将军的后代。马援是东汉著名的将军,湖南湘潭的湖田马氏一族,是马援家族的一个重要分支。不过马援并不是马家的第一位祖先,马家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出生于河北邯郸的赵国名将赵奢,享年50岁左右,侍奉过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三代君王,靠着一场阏与之战闻名天下,打的秦国军队丢盔卸甲,赵王十分高兴,赐给赵奢一个封号——马服君,从此才有了生生不息的马家后代。



到了东汉时期,马家又出了个大将军马援,马援一辈子南征北战,后代先是在陕西省茂陵县扎根,又到了江西一带。元朝末期,马家祖先参加了由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那时候朱元璋正在和陈友谅打得难分难解,他派马将军一路追杀陈友谅旧部来到湖南,从此在湘潭安了家。

马英九的家族,少说也有两千年历史了,在层出不穷的马家先辈中,最让当地人印象深刻的,还得是马英九的祖父马立安。这一次马英九来到大陆,主要也是为了祭拜这名先人。



马立安生于清朝同治皇帝统治时期,到了他这一代,马家根基已经非常深厚了,用家大业大形容也不为过。马立安人聪明,脑子活,受过良好教育,是个做生意的好手,家族产业在他这里得到了进一步扩张,名下有铸铁厂、米厂、屠宰场,在很多靠近码头、交通方便的街区,也能看到马家的铺子。除了米铺和肉铺外,老百姓很多生活必需品也只有在马立安经营的铺子里才能买到。一个普通的铺子,光是账房先生就请了三个。另外,马家还有上百亩绝好的水田,雇佣了40多名长工种地,家里的管家也配了好几个。可以说,在湘潭这个地方,马家的财力那是独一份。

一般来说,有钱人习惯了高高在上的日子,对下面的人总免不了苛刻和剥削,但乡亲们对马立安却非常尊敬。他为人和蔼可亲,无论和什么人相处都没有架子,更重要的是他乐善好施,湘潭的一些码头和桥梁,甚至连育婴堂的建造,都离不开马立安的鼎力支持。



有钱人很多,可懂得回馈老百姓的有钱人并不多见。马立安在世时,经常教育后人一定要勤勉读书,不要一味追求金钱,有些事可以不做,但行善积德的事情一定要做。他还专门把这些话总结成一句家训——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用来提醒后代一定要注重教育。据说,在马英九的办公室里,也有这句家训,他人虽然远离故土,但从这个举动来看,马英九对湘潭老家的感情还是很深的。

说起马立安,至今很多祖祖辈辈都在湘潭的老人还记得这么一段话:“南北二兵几万千,人人醉倒寺门前。湖南团总谁第一,天下闻名马立安。”这两句话说的又是马立安的另外一桩功绩了。民国初年,清政府腐败无能,湘潭一带经常有土匪流窜,老百姓的日子很不太平。马立安自掏腰包组织了一个武装部队,维护一方平安。有时候遇到其他军队路过湘潭打土匪,马立安也会拿出银两犒劳大家。那时候,这种由民间自行建立的武装组织被称为团练,当地人感激马立安,亲切地称呼他是湘中第一团练总教头。



时至今日,马英九的亲戚中还有很多生活湘潭,他的表哥是当地有名的赤脚医生,一直在村里开诊所治病救人。说起马家人,大家都赞不绝口,听到马英九要回家祭祖的消息,老乡们都很兴奋。

是啊,马英九这一次旅程,也是在告诉大家,无论和亲人分隔多久,两岸总是一家亲。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 等待马英九回乡祭祖的湘潭乡亲:“我和他都是英字辈”
凤凰资讯:马英九家世:与毛泽东同乡 先祖曾主持团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