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元的项目,“中字头”公司都在拼抢,日子难过啊!
前天,《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发布的成都市300万元项目、宜宾市400万元项目《评标结果公示》,引发业界热议!
那么,这两个百万元级别项目长啥样?一向喜欢亿元项目的“中字头”公司,难道“口味”变了吗?
●中建三局二建预中标成都370万元项目
2025年4月3日,西南交通大学发布《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智能化工程招标公告》,最高投标限价为3796890.55元。
4月25日,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投标报价3587761.31元,排序中标候选人第一名。
据《开标记录表》显示,11家竞标公司中,该公司是唯一一家“中字头”企业。
●中冶天工预中标490万元宜宾项目
2025年4月2日,珙县发展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珙县江定槽建材厂建筑石料用灰岩矿5.07万m³/a(荒料)新建工程(第二次)施工标段招标公告》,最高投标限价为4983831.73元。
4月25日,中冶天工以投标报价4780328.49元,排序中标候选人第一名。
据《开标记录表》显示,3家竞标公司中,除中冶天工外,还有一家“中字头”为中国二十二冶。
●中国五冶中标成都110万元项目
事实上,“中字头”公司对百万元项目感兴趣,早已不是“新闻”。
就在10天前,即4月16日,中国五冶集团以1057842.97元中标成都市《祠堂街改扩建项目—总平景观绿化(三批次)施工/标段》。
据《开标记录表》显示,该项目最高投标限价为1107068.94元,11家投标人中,中国五冶是唯一一家“中字头”公司。
据一位资深业内人士介绍,“中字头”公司等大型央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业务决策通常兼具战略性和经济性考量。
随着市场“蛋糕”减少,竞争加剧,央企布局百万元级别项目主要有以下3点考量:
1、市场卡位。通过小规模投入完成行业"占位",形成市场卡位效应。
2、优化现金流。央企年营收动辄数千亿,但百万级应收账款管理直接影响经营性现金流指标。据某建筑央企2022年报显示,百万以下项目回款周期比亿元项目平均快47天。
3、审批权限设计。多数央企对百万级项目授权至二级子公司,决策链条短(通常不超过3个审批环节),而亿元项目需报集团总部,决策效率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