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研学实践活动是通过实践体验来获取知识、提升技能的学习方式,旨在拓宽学生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当前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4月25日,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第三小学特组织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以“劳动励心智 实践促成长”为主题的2025年春季研学实践活动。

研学基地介绍

龙井乡南雷村,是信阳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基地主体课程包括农耕文化、草编文化、红色记忆、食育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等,始终秉承“安全第一、寓教结合”的宗旨,开展学生自然教育活动,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人类为媒介,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融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快乐出发

旭日初升,晨光熹微,六年级师生精神抖擞,一支支朝气蓬勃的队伍满怀憧憬,踏上了充满期待的征程。



车窗外的风景像流动的画卷,孩子们的心情也跟着雀跃起来。有的轻声哼唱,有的玩着小游戏。座椅上的小背包跟着车子摇晃,就像他们此刻跳动的心,满是对研学的期待,盼着快点到达目的地。



开营仪式

为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带队领导特别强调:全体师生务必严格遵守集体行动纪律,注意交通和人身安全;带队老师要认真履行监护职责,同学们要互帮互助,展现我校良好的精神风貌的同时要共同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收获知识、收获成长!



活动内容

参观主题展厅

穿梭各大主题展厅,开启沉浸式研学之旅!在食育厅亲手拼搭膳食金字塔,解锁科学饮食奥秘;走进民俗厅,触摸农具演变脉络,感受农耕文明的智慧传承;探秘科普厅种子基因库,窥见生命延续的奇妙密码;踏入劳育厅,借助VR技术穿越时空,沉浸式体验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从舌尖到指尖,从历史到未来,在知识与实践交融中,拓宽视野,收获成长,让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





制作爆米花

走进研学小课堂,体验趣味爆米花!同学们亲手将玉米粒倒入锅中,看着金黄颗粒在高温下“绽放”成蓬松云朵。滋滋作响的香气里,藏着科学原理的奇妙,也收获亲手制作的甜蜜。一口酥脆,满是成长的快乐滋味!



制作艾条、艾包

在研学之旅中,同学们化身传统技艺小传人,体验艾条和艾包的制作。从分拣晾晒艾叶、反复捶打成艾绒,到亲手卷制艾条,装制艾包,指尖缠绕的不仅是药香,更是对中医文化的探索。一根艾条,一个艾包,承载着千年智慧,让非遗技艺在实践中焕发新生。



众人玩转同心球

众人击鼓颠球,小小的身躯汇聚大大的能量,球起球落间,是团结与默契的见证。在这片充满欢乐与探索的天地,他们用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收获知识、友谊和成长!



制作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制作过程包括木板选择、上浆、雕刻、转印和拓印等步骤。它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走进木版年画研学课堂,同学们铺宣纸刷墨拓印,指尖流转间,传统纹样跃然纸上。从刻板到成品,亲手感受年画魅力,在色彩与线条中,传承千年匠心,让古老技艺焕发青春活力。





制作药膳馒头

在研学课堂,同学们亲手制作药膳馒头。将茯苓、红枣、红豆等药材巧妙融入面团,揉、捏、蒸间,传统药膳与面食完美结合。一口松软,满是药香,既学习了养生知识,又体验了动手乐趣,收获独特的研学美味记忆。



体验移栽种植

春日光影里,学生们化身"小农夫"开启栽种之旅。翻土、打窝、种苗、浇水,每一步都充满期待。亲手埋下希望的种子,在泥土芬芳中,收获的不仅是栽种知识,更是对生命成长的认知与劳动的快乐。



颁发荣誉

在本次研学实践中,陈欣悦、陈语萱、余淼淼等12名积极参与劳动实践,主动承担任务,无论是田间劳作还是手工创作,都展现出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经综合评定,特授予“劳动小能手”称号,以资鼓励!望再接再厉,在劳动中绽放光彩!



这场春日的美好旅程,让六年级学子在自然的怀抱中沉淀思考,在协作中厚植情谊。小升初冲刺在即,愿同学们铭记自己攀过的崖、点亮的火,心向春光,步履铿锵!







最好的教育在路上,最美的成长在体验。明港镇第三小学的这场研学之旅,让孩子们在行走的课堂中收获知识,感受家乡之美,体悟劳动之乐。相信这份独特的体验,必将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珍贵的财富。(通讯员 刘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