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亚大陆的印度和巴基斯坦边境爆发激烈冲突,这场冲突是近年来两国矛盾积累的集中体现。边境争议、水资源争端、宗教民族主义情绪的激化,加之域外势力的干预,使得印巴关系持续紧绷。尽管中俄等国都呼吁双方保持克制,但局势的复杂性表明,短期内和平解决的前景不容乐观,引发国际社会对南亚局势的深切担忧。



然而,就在这一紧张时刻,数千公里外的中亚地区却呈现出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4月26日,中国与中亚五国举行了第六次外长会晤。这场会议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在动荡的全球格局中,中国与中亚国家正以团结合作的姿态,共同构建持久和平与繁荣的未来。

中国—中亚外长会晤机制是由中国2020年倡导,到今年,已经是第六次。与会国家分别是中国与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2025年4月26日,中国—中亚外长第六次会晤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召开。中国外长王毅与中亚五国外长及中国—中亚机制秘书长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地区事务,为年内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奠定政治基础。

王毅在会晤中特别强调了现在世界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美国对180多个国家加征关税的行为严重冲击多边贸易体系,全球经济治理面临严峻挑战。面对这一现实,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选择以开放合作,反制“逆全球化”浪潮,通过深化与中亚的伙伴关系,为地区乃至世界注入稳定性。



在会晤中,王毅提出五点建议。

第一是坚持讲信修睦;第二是坚持互利合作;第三是坚持机制建设;第四是坚持公平正义,第五是坚持世代友好。

笔者认为,这五个“坚持”可谓“高屋建瓴”,尤其是在美国发动关税战、南亚印巴冲突等大背景下,王毅的发言对世界来说,尤为可贵。接下来,笔者用自己的观点,来解释一下王毅的五个“坚持”的意义。



第一,所谓坚持讲信修睦,指的是中国和中亚五国之间的政治互信,我们通过联合自强,恪守信誉,共同抵御外部势力的分化企图。这和西方某些国家谎话连篇,信誉崩塌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二,所谓坚持互利合作,指的是打造全方位的经贸合作,经贸合作是中国和中亚五国关系的重要一环。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现在的中国-中亚班列,从大漠驼铃,到现在哈萨克斯坦的太阳能电站项目、乌兹别克斯坦的智能物流系统,中国和五国的区域经贸合作,已是世界典范。



第三,所谓坚持机制建设,指的是夯实双方合作的制度保障。中国-中亚机制是从无到有的,现在已经形成了多个合作网络,接下来更要坚持这种合作的规范化和常态化,造福中国和中亚人民。

第四,所谓坚持公平正义,这就是捍卫多边主义,我们要和中亚五国一起,反对美国的关税壁垒,反对战争霸凌,维护世界经济和政治秩序。

第五,所谓坚持世代友好,指的是以两国除了政治经济交流外,还要以人民交流为基础,例如文化、教育等交流。这样有利于培养“下一代”持续友好的接班人。中国目前已为中亚国家提供数万个奖学金名额,并在多国设立孔子学院。这种“以心相交”的策略,逐渐成为双方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毅的五点建议,不仅是对中国和中亚五国合作的展望,更是一种对比,在全球局势动荡下,中国与中亚国家正以“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打造区域合作的典范。

当某些美洲大国热衷于搞"小院高墙"的技术封锁、挥舞制裁大棒时,中国与中亚国家正在书写命运共同体。当某些南亚“大国”想通过战争和霸凌来转移国内矛盾时,中国与中亚国家正演绎和平相处的持久画卷。



美国的关税、南亚的硝烟,这两者与中亚的握手相比,恰似当今世界的两面镜子:一面映照着旧秩序的裂痕与阵痛,另一面则折射出新兴力量的希望之光。

当霸权思维、战争幽灵仍在某些地区制造麻烦时,中国正通过脚踏实地的区域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累实践经验。这种立足长远、利在千秋的战略定力,或许正是动荡世界中最稀缺的公共产品。为伟大祖国点赞,为友好相处加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