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营市住房城建管理局聚焦城市管理领域顽疴,积极探索创新,结合温情执法、综合查一次、科技赋能等方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在有效防范城管执法“一刀切”的同时,全面提升治理水平。


联合交警、交通部门开展建筑垃圾夜查

坚持温情执法、以“诚”管“城”,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

坚持“721工作法”,在巩固保持的基础上,做好疏堵结合文章,让温情执法蔚然成风。一是加大巡查管控力度,让城市有“颜”有“序”。采取“日常巡查+重点区域值守”相结合、“朝七晚九错峰执法+网格监督”构建执法管理体系,统筹做好城区主次干道、商圈、农贸市场、住宅小区、校园周边市容秩序整治,有效遏制反弹回潮。二是科学设置便民疏导点,让“烟火气”与发展同行。按照“定时定点定规范”的要求,在充分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基础上,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图谱,科学合理设置“潮汐”便民疏导点,充分释放城市“边角料”空间价值。截至目前,在不影响市容环境和市民出行的区域内,灵活规划设置便民疏导点122处,可容纳流动商贩4900余家,有效缓解占道经营造成的交通拥堵、环境脏乱等问题。三是划定“一米温情线”,经营有“序”推动发展。结合实地走访调研,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人流量较大、商户较多的区域,逐步推进划线经营,同步明晰管理制度和经营规则,落实“门前五包”责任,既满足了商家经营需求,又保障通道畅通。四是开展城管进社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设立“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站132处,与社区、小区物业签订责任书,与居民建立联系卡,突出抓好群众身边的城管执法热点难点问题整治。加强联防联动,注重抓早抓小抓苗头,有效改变以往末端执法滞后、防控能力不强的被动局面。

坚持改革攻坚、创新突破,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助力营商环境升级

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巩固深化“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成果,切实减少对经营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一是高效推动“综合查一次”。坚持“执法不扰民”,聚力推进流程再造、组织重构和系统集成,突破各执法职能部门工作割裂,整合各类执法力量资源,将“分散执法”聚合为“综合执法”。二是广泛开展普法进企业活动。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走访企业275次,发放送法进企宣传册900余册,帮助企业充分了解城市管理方面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引导督促企业依法依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三是畅通企业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助企联络制度,发放助企监督卡900余份,各执法大队与辖区企业双向明确专职联络员,并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涉企问题线索和企业困难需求,通过公开接访、执法案件回访、诉求专题分析、现场调研、跟踪督办等方式,快速办理涉企案件和助企事项。与以往多头、重复执法模式相比,一年减少入企检查超1200余次,检查次数降幅70%以上,实现检查成本最低化、市场干扰最小化、执法效能最大化的“三赢”。


无人机巡查执法检查东营市住房城建管理局

坚持科技赋能、智慧监管,提高执法精准化水平

持续加大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运用力度,为市容顽疾做“减法”,实现对城市管理活动的全领域、全时段监管和城市管理问题的高效率、高标准处置。一是搭建专业执法类智慧平台。按照“执法过程可视化、指挥语音集成化、执法视图归档化”建设思路,建设集指挥平台、行车记录、执法记录于一体的专业执法类平台,实现对重点路段、区域的实时在线巡检。二是探索“非接触性远程可视化执法”。链接“城市大脑”,利用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对现有视频监控数据进行分析预警,通过“监控发现”+“喊话劝导”的模式全天候对市容环境整治重点区域进行有效执法监管,弥补执法人员不足存在的执法空挡。三是发挥“中枢神经”作用。深化城市运管服平台创新运用,科学融合餐饮油烟在线监测、非接触执法、数字城管、综合查一次、基层治理等平台,实现案件线索全流程线上处理,搭建全市城管执法无缝隙监管网络。(大众新闻记者 马瑞琳 通讯员 王向晖)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