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森特刚放出风声,中国财长就抵达华盛顿?中国宣布真实目的,贝森特的计划落空,奉陪到底仍是主基调。
本月中旬,美总统特朗普就对外宣称“中美正通过第三方就关税问题接触”,美财长贝森特也放出风声,称下周中国财政部的一位高官将抵达华盛顿,届时他将与其见面。美方的言论引发了各方猜测,近日终于揭晓了答案,当地时间4月23号,中国财长蓝佛安带领副部长等高官赴美参加会谈,这似乎印证了贝森特的判断。
但很快事情反转,24号据央广网等多家媒体报道,蓝部长此番赴美并不是与美方进行关税谈判,而是参加由南非在华盛顿举办的G20财长会,因为会议地点是华盛顿,所以才有了这趟美国之行。媒体还特地披露了蓝部长会谈的各方代表,有欧盟、南非、巴基斯坦甚至还有英国等至少9个经济体,唯独没有美国。
事实证明,特朗普的幻想落空了,2天前他宣称美方才是“规则制定者”,称中国要想跟美国做生意,就必须与美方“达成协议”。在这种蛮不讲理的态度下,中方并没有与美方进行关税谈判的兴趣,蓝部长还在华盛顿把话挑明,称中方支持通过平等对话解决贸易和关税争议,也将坚定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也就是说,中方并没有对美服软的打算,美方要谈,就必须按照中国的要求,以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方式来谈,而不是威胁讹诈,迫使中国率先让步。或许是意识到了这一点,近日白宫有官员披露,特朗普意识到了对中国的误判,他本以为亮出“关税大棒”后,中方会率先妥协,没想到中国会斗争到底。
事实上,中国跟美国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对美方的风格把握得十分精准,尤其是特朗普。在他的第一任期内,曾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在谈判无果后,中方对美发起反制,结果6年过后,中国的出口额不降反增,美方不得不重新审视中美关系。眼下中方的经济和科技水平一日千里,不但有了足够的实力和经验应对美方的贸易战,还对美方“欺软怕硬”的外交风格有了更深认识,对美妥协只会一步步踏入深渊,唯有抗争到底才能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回顾近几年的中美关系,美方对中国的围堵打压已经是不择手段,在关税战之前,科技封锁、芯片管制、军事威慑、制裁中国实体等手段无所不用。当下美国以自身的消费市场为筹码,表明已经“无牌可打”,只要中方妥协一次,就会妥协一万次,最好的方式是摆脱这个“卡脖子”问题,尽快降低对美出口,寻找其他市场替代。蓝部长在华盛顿的表态,表明中国对美方的讹诈做好了万全准备,奉陪到底依然是第一选择,而在美方的压力下,中国的供应链、对外贸易和自主化水平将得到新的锤炼,未来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将迅速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