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就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有关中国企业租赁达尔文港相关表态提问,外交部发言人作出回应,而这背后,是澳大利亚对达尔文港租赁问题的强硬态度引发的风波。
2015年,中国岚桥集团在达尔文港全球招标中成功中标,以5.06亿澳元的价格,获得了达尔文港长达99年的租赁经营权。彼时的达尔文港,年货物吞吐量不足200万吨,航道水深较浅,难以停靠大型船舶,发展潜力受限。中企接手后,对港口设施展开大力升级改造。先后投入超过2亿澳元资金,使得达尔文港的航道深度拓展至18米,集装箱处理能力提升了4倍之多。到2022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一举突破3000万吨大关,实现了飞跃式增长,从原本一个相对落后的港口逐步发展成为澳大利亚与亚洲地区开展贸易往来的重要枢纽。
澳大利亚总理(资料图)
随着时间推移,澳大利亚方面的态度却发生了显著转变。2023年11月,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以达尔文港邻近军事设施为由,突然启动对租约的审查程序。要知道,自2015年起,美军舰艇在该港口的停靠次数已经超过200次,且岚桥集团在运营期间,从未涉足军事相关业务,一直严格遵循商业运营规则。尽管如此,澳国防部依然坚称需要消除所谓的“长期风险”。在联邦政府的强大压力之下,北领地政府原本对中资运营港口的支持态度也发生了动摇。众多当地企业对此深感忧虑,联名发声指出,这种政治干预行为将会对澳大利亚的商业信誉造成极为严重的打击。
从国际层面分析,美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年来,美国大力推行印太战略,达尔文港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美国关注的焦点。美国一直试图加强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与影响力,将达尔文港视为关键节点。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不断向澳大利亚施压,要求其收回达尔文港,以更好地服务于美国的军事战略布局,澳大利亚在一定程度上受美国影响,采取了对中国企业不利的举措。
澳大利亚总理(资料图)
澳大利亚若真的强制征收达尔文港,将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从国际信誉角度而言,这种单方面撕毁商业契约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契约精神。国际上,契约精神是保障商业合作顺利开展的基石。此前,在国际商业合作领域,也出现过个别国家或企业单方面违约的案例,最终都导致违约方在国际市场上信誉受损,在后续的商业合作中面临诸多阻碍。一旦澳大利亚强行征收达尔文港,国际社会必然会对其投资环境和商业信誉产生极大质疑,众多外资企业可能会重新评估在澳投资的风险,进而减少对澳大利亚的投资,这对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将带来长远的负面影响。
在经济层面,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多年来,中澳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涉及多个领域,为澳大利亚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做出了重要贡献。达尔文港作为双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其正常运营对于促进双边贸易意义重大。如果澳大利亚强制收回港口,必然会引发中方的强烈反应,可能导致中澳贸易关系进一步紧张,澳大利亚相关产业,如农产品、能源资源等出口产业,将面临失去中国市场的风险,这对于澳大利亚的经济无疑是沉重打击。
澳大利亚总理(资料图)
面对澳大利亚方面的威胁,岚桥集团态度坚决,明确表示“达尔文港绝不会出售”。岚桥集团在达尔文港的运营过程中,一直严格遵守澳大利亚的法律法规,所有运营活动公开透明。集团相关负责人也强调,达尔文港一直定期接受安全检查,不存在所谓威胁澳大利亚国家安全的情况。从法律角度来看,2015年中企与澳方签订的租约具有法律效力,在没有任何合法依据的情况下,澳大利亚单方面强制征收港口属于违约行为。若澳方一意孤行,中企完全可以拿起法律武器,向国际仲裁机构或者相关国际组织申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中国外交部也针对此事表明了立场,敦促澳大利亚方面停止将正常的商业合作政治化,为中国企业在澳投资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中方一贯主张通过平等协商、合作共赢的方式发展双边关系,反对任何形式的无端干涉和政治操弄。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正常的商业合作有利于促进双方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将商业问题政治化的做法,最终只会损害双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