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经费是高等学校持之以恒发展的重要支撑,是高校开疆拓土,提升整体竞争实力的底气与保障。据教育部直属高校2025年预算数据显示,西安交通大学172.99亿元总经费跻身全国第九。如此充足的预算,无疑为西安交通大学的本科教学质量提升注入强劲动力,构筑起本科教育的“四梁八柱”。



教育经费的投入,首先体现在教学资源的“精耕细作”上。近年来,西安交大持续加大教学基础设施投入。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工程实践平台等现代化教学场景随处可见。以“智慧教学”为例,学校投资建设了覆盖全校的“5G+智慧教育”系统,通过沉浸式互动课堂、远程协作实验室等创新模式,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

对于考生而言,这意味着未来四年将置身于国内领先的学习环境中,触摸到最前沿的教育技术。而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每年拨付专项经费支持“名师名课”工程,立项建设多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校级精品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涵盖人工智能、能源动力等前沿领域,更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为学子提供了多元化的知识图谱。



如果说教学资源是“土壤”,那么师资力量就是“养分”。依托充足的经费支持,西安交大实施“领军学者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等人才支持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引进高层次人才。截至2024年,该校专任教师中两院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高端人才占比超过15%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交大还“教授全员授课制度”,要求包括院士在内的所有高层次人才必须承担本科教学任务。正如一位家长在招生咨询会上感叹:“孩子有机会在院士的指导下学习,这样的教育资源实在难得。”此外,学校每年投入数千万元用于教师教学能力培训,通过“教学名师工作坊”“国际教学研修项目”等举措,让教师始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



对于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西安交大给出了“硬核”答案。该校将年度预算的一部分用于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建成了“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未来技术学院”等特色平台。更值得关注的是,学校与华为、国家电网、中国航天等龙头企业共建了多个校企联合实验室,本科生从大二开始就能参与实际研发项目。2024年,能源动力类专业学生参与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项目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并以第一作者完成一篇SCI论文,目前已送审。这种“真题真做”的培养模式,让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焕发生机。



站在172.99亿元的预算基石上,西安交通大学正将经费优势转化为育人实效。2024届本科毕业生中,66.6%进入哈佛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顶尖学府深造,不少毕业生入职世界500强企业和科研院所,就业质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列。

西安交通大学,教育经费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化作智慧教室里的思维碰撞、实验室中的创新火花、国际舞台上的自信身影。西安交大用实力书写着这样的承诺:以国家投入为舟,以人才培养为楫,载着万千学子的梦想,驶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星辰大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