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百年工运,镌刻奋斗史诗;吉林沃土,铸就劳模丰碑。从烽火岁月的赤诚奉献,到建设年代的挥汗如雨;从改革大潮的敢为人先,到新时代的匠心逐梦,一代代吉林劳模以平凡双手托举不凡伟业,用坚守与创新诠释“劳动最光荣”的信仰。
为致敬所有为吉林振兴拼搏的劳动者,即日起,吉林省总工会推出“百年工运 吉林劳模印记”专栏,翻开历史卷轴,追寻那些闪耀在时光里的名字与故事。他们或是车间里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或是田野间播种希望的“农技先锋”,亦是以智慧赋能发展的“创新脊梁”。让我们透过笔端,解锁劳动工匠们的成功密码,感受劳模精神的时代脉动,汲取奋进力量,续写属于劳动者的荣光篇章。
感悟劳模荣光
李黄玺的成就,不仅在于对现有技术的精湛掌握,更在于他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作为一名普通产业工人,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保持学习热情、坚持创新思维,平凡岗位同样能绽放非凡光彩,创造非凡价值。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转型的激荡年代,李黄玺以铁肩担责的主人翁气魄,在长春一汽这片共和国工业摇篮里,镌刻下中国工人的时代答卷。当西方国家以技术封锁卡住民族汽车工业咽喉时,李黄玺,这位一汽集团铸造有限公司铸造二厂原造型车间电钳一体化原高级工人技师,用毅力和创新打破63道国际级技术天堑,让4条自动化造型线浴火重生。他曾经布满老茧的双手,不仅为企业节创数千万元经济效益,更擎起了中国汽车工业突围的冲锋号角。
“零帧起手” 终成技术大拿
1980年,李黄玺成为一名汽车工人时已是而立之年。面对先进水平的造型线,只有初中一年级文化底子的李黄玺犯了难。“看到厂里到处都是现代化的先进设备,当时我就感觉,不学习肯定不行。”李黄玺说。就这样,李黄玺“零帧起手”,开始了漫长的学习之旅。
白天,他拿着图纸,对照设备一项项地分解、校对工艺流程;晚上,再对照专业书籍和外文词典,一点一点做笔记。一本很薄的书,李黄玺反复翻阅,愣是把书看厚了。凭着这股劲头,李黄玺从业余高中到业余技校,从电工培训班到高级电工技能班,再到电钳一体化工人培训班,一直到业余大学,拿到了一个个结业证、毕业证,成为铸造厂学历最高、技术拔尖的维修电工。
匠心独运 攻克63项技术难关
说到李黄玺的技术生涯,是与一系列“不可能”较劲的历史。1991年厂里引进2号造型线时,外方对中方实行了技术保密。线上的动作指令代码没人能看明白,而看不懂指令代码,就意味着设备一旦出了故障,企业就成了“睁眼瞎”。李黄玺暗下决心,一定要破译这些代码,为企业节省成本。他逐字逐句地“抠”,开始了“破译”工程。李黄玺先把造型线上16000多个动作指令的机器码录到磁带上,再通过磁带把机器码“翻译”到电视屏幕上,将一串串谁也读不懂的代码,变为谁都看得懂的中文指令和说明文字。就这样,为今后维修设备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原始凭证。
他的工具箱里,有一个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案的笔记本,那是他多年心血和智慧的结晶。从优化设备布局到创新维修方法,从提升自动化程度到节能降耗,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他作为技术专家的深厚功底和前瞻视野。就是这样一个笔记本,协助他攻克了63项技术难关,为企业创造了数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创新不止 敢于打破常规
1995年,正值企业保装车生产十分紧张的关口,造型线浇注机的意大利产变频器突然坏了,着实是忙中添乱。如果向国外再订货,不仅需要花费22万元人民币,还要停产3个月。李黄玺不甘心,他想设计出一种国产的变频器替代品。在猛啃了两大本变频器说明书,反复对比两种变频器的功能和数据后,他自己设计、编程序,方案修改了3次,终于成功设计出价值2万元的国产变频器,不仅节省了成本,还保证了车间生产进度。
1996年,挤压造型线由于砂眼产生大量废品,国外厂家派来的专家提出的解决方案均告失败。李黄玺认为,只要组装一套自动吹砂系统,砂眼的废品率就可以降下来。这个设计非同一般,它相当于给人的大脑做手术,弄不好就会造成设备的全线瘫痪。但他没有退却,一条线一条线地查,反反复复地核对,经过一个多月的苦干,终于成功设计出自动吹砂系统,废品率一下子降了30%。
多年来,李黄玺成功改造了4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造型线,获得9项国家专利,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达1600万元。工人们自豪地说,是李黄玺给这些洋设备注入了纯正的“中国血统”!
使命在肩 为产业工人“代言”
立足平凡岗位,李黄玺创造了不凡的业绩。他先后被授予一汽集团公司劳动模范、模范党员,长春市特等劳动模范,吉林省十大能工巧匠、模范党员、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2000年4月29日,对于李黄玺来说,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他代表全国2亿产业工人,宣读了《为实现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再立新功》的倡议书。
来源:吉林省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