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王宇翔 记者 李源)春日的绥德县白家硷镇,处处焕发着蓬勃生机。走进郝家坪村,日光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绿意盎然,香瓜、吊瓜等蔬果长势喜人;不远处的“遇见森野露营基地”,虽不是周末,却也有不少游客前来休闲放松,享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这一幅幅充满活力的画面,正是白家硷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白家硷镇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引擎”,积极探索“党建+产业”发展模式,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党建强、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建强组织堡垒,激活发展“新动能”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白家硷镇党委深知,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打造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在2021年村级换届中,镇党委通过从现任优秀村干部中“挑”、从致富带头人中“请”、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选”等方式,成功组建起一支平均年龄较低、文化水平较高的村“两委”班子,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以郝家坪村为例,新当选的80后党支部书记郝光彪,年轻有干劲,思路开阔。上任后,他积极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调研村情民意,找准发展方向,大力推动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村里还投资50余万元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集“党群、政务、文体”为一体的服务平台,让党员群众有了交流议事、学习娱乐的好去处,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为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白家硷镇创新成立了“甜蜜蜜产业联合党支部”。该党支部由6个以香瓜种植为主导产业的村党支部、28个产业种养殖经营主体、83户种植大户、78名党员等组成,通过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将党员和能人聚在产业链上,有效解决了香瓜种植户各自为战、管理技术不规范、品质没保证等问题,实现了资源共享、技术交流、抱团发展 ,推动香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发展特色产业,鼓起群众“钱袋子”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白家硷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多元化产业发展路径,通过党建引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山地苹果、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为群众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设施农业是白家硷镇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全镇设施农业整体规模达4850亩,建设有日光温室大棚685座,单体拱棚2865个,主要种植两茬香瓜、吊瓜、有机蔬菜,并套种小杂粮等。2024年,全镇设施农业总产值1.46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白家硷镇注重科技赋能,成立“产业发展技术联盟”,聘请高校教授、行业专家、科技特派员等20多名,为种植户提供经常性技术培训和就地实践指导,培育了一大批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兴农人”。同时,积极引进推广芝麻蜜香瓜、脆世界四号、花喜鹊、新秀(吊瓜)等10多个产量高、品质优、口感好的新品种,并对香瓜产业种植进行科学管理,统一选育品种、统一育苗嫁接、统一发售栽培、统一测土施肥,确保产业品质优、效益最大化 。
此外,白家硷镇还充分利用“甜蜜白家硷”党建品牌,按产品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标识,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全镇现有农产品交易市场5处、农产品经纪人9名、网络直播达人3名、电商销售平台4家,年营业总额5000余万元,销售量2800多万斤,拓宽了销售渠道,切实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
除了设施农业,白家硷镇的山地苹果产业也发展得有声有色。白家硷镇现有山地苹果种植面积近2万亩,通过引进了一批优良品种,优化了产业结构。同时,加强果园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了苹果的品质和产量。如今,白家硷镇的山地苹果已成为当地的一张特色名片,畅销市场,真正让苹果成为村民增产增收的“金果果” 。
随着人们对乡村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白家硷镇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2023年以来,镇政府投入资金160余万元,在郝家坪村打造了“遇见森野露营基地”乡村旅游项目。该项目自建成运营以来,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不仅带动了周边村子农副产品的销售,增加了村民收入,还为10余名村民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就业岗位。露营基地每年稳定向村集体缴纳租金3.5万元,推动了郝家坪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 。
2025年,白家硷镇计划投资350万元,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党氏庄园文旅资源,高标准打造的东贺家石村写生基地现已开工,建成后将有力的推动农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
打造宜居乡村,提升群众“幸福感”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白家硷镇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始终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重要任务,坚持党建引领,全民参与,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镇党委成立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压实工作责任,专项推进。研究印发整治方案,多次召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度会,每月就人居环境整治排查问题整改情况进行通报。各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由党组织书记“亲自抓”,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构建起党委带动、支部推动、党员出动、干群互动的工作模式 。
在整治过程中,白家硷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结合“大棚课堂”“理想白家硷”等活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引导群众从“要我整”转变为“我愿整”,从“要我清”转变为“我要清”,营造了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同时,对省道沿线、河道沟渠和房前屋后等区域开展针对性整治,大力推进村容村貌治理、垃圾清运、绿化美化、水体清理等工作 。
此外,白家硷镇还将乡风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动员村民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把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进一步增强村民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乡村文明程度。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阵地,通过理论宣讲、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次,评选“文明家庭”“爱好人家”“五美庭院”15户 。
如今的白家硷镇,村庄干净整洁,道路宽敞平坦,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一幅美丽宜居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村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下一步,白家硷镇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按照‘11331’党建工作思路,努力抓好设施农业、山地苹果、乡村旅游三大产业,让‘党建+’释放出巨大潜力,持续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村民稳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白家硷镇党委书记马磊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