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支持印度,俄罗斯支持印度,若印巴冲突升级,巴基斯坦必输?
不一定!
巴基斯坦境内多山地和沙漠,易守难攻,印度机械化部队难以快速推进。例如2019年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仅以损失1架战机的代价击落2架印度战机,并在克什米尔山区多次挫败印度地面部队渗透。这种地形曾让苏联1980年代在阿富汗折戟,同样可能成为巴基斯坦的天然屏障。
中国长期向巴基斯坦提供JF-17“枭龙”战机(单价约2500万美元)、VT-4主战坦克等装备,2023年还联合生产MBT-3000V主战坦克。土耳其则向巴基斯坦出口TB-2无人机(单价约100万美元),这种“非对称作战武器”在也门战场已证明能对抗传统空军。而印度虽装备俄制S-400防空系统(单价5亿美元),但其维护成本高昂,实际形成战斗力尚需时间。
巴基斯坦外汇储备约300亿美元,印度达5800亿美元,但巴基斯坦军费仅占GDP的3.5%(2023年约80亿美元),集中采购JF-17BlockIII(单价3000万美元)、“沙欣-3”弹道导弹(射程2750公里)。反观印度军费占GDP2.4%(2023年约830亿美元),却有65%用于人员维持费,装备采购效率低下——其俄制S-400导弹交付延迟3年,国产“光辉”战机故障率高达30%。
巴基斯坦拥有165枚核弹头(2023年数据),配备“哈塔夫-9”短程战术核导弹(射程60公里),明确宣称“先发制人”策略。印度虽拥有160枚核弹头,但受制于国际舆论压力,2019年普尔瓦马事件后未敢升级空战规模。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指出,南亚军控机制虽不完善,但双方都清楚核战没有赢家。
现代战争早已超越单纯装备数量比拼。巴基斯坦通过精准采购(如VT-4坦克国产化率达65%)、地形防御和核威慑构建起非对称防线。而印度40%国防预算被官僚体系消耗,加上国内教派矛盾,实际战力存疑。历史经验表明,1965年印巴战争中装备落后的巴方曾取得战术胜利,当前格局下全面战争更可能演变为长期消耗,最终双方都难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