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今年第二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中国财长蓝佛安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等人均赴美参会。在为期两天的会议时间里,蓝佛安与包括南非、巴基斯坦、德国、韩国、印度尼西亚、英国和日本等多国在内的财长举行了双边会见,却唯独不见美国财长贝森特。
而在此次会议召开之前,贝森特就提前放出风声,称不排除与中方官员在会议期间见面的可能性。如今,随着会议的闭幕,中美之间都没有发布双方财长会谈的新闻稿,足以证明两人之间没有谈成。那么,中美之间究竟有没有围绕关税问题展开谈判呢?
先来看看美方的说法,当地时间4月23日,特朗普公开表示,“希望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美国每天都在和中国联系。”不过,我外交部和商务部均作出回应,否认了特朗普这一说法,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有关说法是假消息。
尽管中方驳斥了美方的谎言,但特朗普依旧不依不饶。当地时间24日,特朗普再次发声,坚称中美之间的贸易谈判正在进行,但拒绝向记者透露详情。对此,我驻美大使馆发言人25日表示,有关说法纯属混淆视听。
有分析认为,近期以来,特朗普及其团队频繁对外抛出“中美正在进行贸易谈判”的消息,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是为了营造一种中美热络对话的氛围,表面上来看,这一举动似乎是在对华示好,但实际上却是对华施压,让外界误以为“中方已经坐在谈判桌上”,进而来证明美方的极限施压策略已经奏效。
第二是为了将“中美之间未能对话”的锅甩给中国。换言之,一旦中方对美方口中的“中美正在谈判”的消息保持沉默,特朗普政府就可以借此大做文章,大肆渲染中方和其他国家一样,主动对美“求和”。而如果中方否认“中美正在谈判”的消息,那么美方则可以炒作“中方不愿对话”,进而将谈判陷入僵局的责任推到中方身上。
而事实也似乎印证了这一点。在我外交部、商务部、驻美大使馆接连就“中美正在进行贸易谈判”的消息辟谣之后,特朗普一改此前“示弱”的态度,开始向中方索要好处。当地时间25日,特朗普声称,“美方不会取消对华关税,除非中国先给美国好处,比如将中国市场对美开放。”
不得不说,特朗普政府在关税问题上的态度绕来绕去,最终还是将真面目彻底暴露出来。说到底,还是想要中国像其他国家一样,在美方的威逼利诱之下,为减免关税而对美方“全盘妥协”,但这种招数显然在中国身上行不通。更何况,中方已经为这场贸易战做好了最坏打算。
4月25日,一场重要会议在北京召开,首次将中美贸易战定调为“斗争”。有专家指出,中美贸易战从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开始,到拜登政府,再到特朗普二进宫,显然已经形成了持久战,也是美方遏制中国的政策之一。在此背景下,中方必然要做好长期准备,来应对这场长期且无硝烟的“战争”。
当前,特朗普的反复无常,意味着这场贸易战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方所能做的,就是见招拆招。眼下,不管中美之间是否已经就关税问题展开谈判,美方的用意实际上都不是为了谈判,而是为了来稳定美国金融市场的信心。
而中方否认谈判,则是为了告诉国际社会,中国没有妥协,同时也代表美方的谈判诚意不足。要知道,战场上拿不到的,谈判桌上也不会拿到。因此,在这种关键时刻,中方显然不会轻易与美方谈判。而面对中方的强硬态度,美财长发起报复。
据报道,美财长贝森特日前在与亚洲开发银行行长神田真人会谈时,敦促对方采取具体措施,停止向中国提供贷款。而在此之前,贝森特还呼吁世界银行,停止按照“发展中国家”的标准,向中国发放贷款。有分析称,无论特朗普政府编造出怎样的谈判谎言,又或者发出怎样的威胁,如果美方依旧不向中方展现谈判的诚意,那么这场贸易战势必将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