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方网站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完整社区建设案例集(第三批)>的通知》。住建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完整社区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总结梳理了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第四社区等10个完整社区建设典型案例,组织编制了《完整社区建设案例集(第三批)》,供全国各地学习借鉴。2023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发布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名单,生态城第四社区是天津市唯一入选社区。
在近两年的试点建设期间,第四社区备受瞩目。住建部有关部门多次亲临社区实地调研,对社区建设给予精准指导。生态城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最终交出一份国内领先的建设答卷,赢得了住建部等部门的高度认可。
2025年4月1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完整社区建设案例集(第三批)》。生态城第四社区凭借其在社区规划、服务设施配套、绿色低碳发展、智慧管理等多方面的卓越表现成功入选,在10个完整社区建设典型案例中列于首位。这不仅是对生态城第四社区建设工作的肯定,更意味着建设经验将为全国各地社区学习与借鉴提供典范。
打破“居住容器”看生态城第四社区如何打造“生活乐园”
伴着晨光,生态城第四社区在春光中“苏醒”。年轻人在慢行步道上奔跑而过,以健康能量开启新一天;居民在惠风溪公园惬意垂钓、临水漫步;上班族将垃圾投进智能回收箱,在通勤路上打卡绿色生活;社区中心里,长者们参与书法班、阅读班、合唱班的各类活动,兴致盎然地享受多彩世界。
在生态城第四社区,绿色、智慧、全龄友好、深度融合的生活模式正在赋予社区生活全新定义。在完整社区生活是什么体验?一起去看看吧!
从“图纸”到“生活”完整社区的“生态城样本”
“步行5分钟内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是住建部对完整社区的基本定义。在第四社区,生态城用缤纷的“5分钟生活圈”编织诗意生活,“圈”出有温度的人间烟火气。
作为新建社区,生态城第四社区从规划设计到建设施工都秉持高标准。生态城建设局副局长付鹏介绍,“作为生态城社区建设的3.0版本,第四社区采用服务配套组团布局,通过对社区中心、社区公园、小学、幼儿园项目的一体化设计,打造了绿色、智慧、开放、共享的社区公共空间。”
简单来说,第四社区就像划定了一个以步行5分钟为半径的“超级圆圈”,居民生活在里面能满足办事、上学、休闲、购物等日常需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地块开发前期,生态城邀请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进社区”,开展一体化城市设计,并将各功能布局调整到最优化——
分析风环境后,将绿地公园做成下沉式布局,通过北面建筑围合,避免冬天冷风直吹;
打破传统的封闭式实体围墙,让学校运动场与社区公园、社区中心之间视线通透;
在上下学高峰期,将社区中心的地下公共停车空间限时免费开放给家长,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缓解堵车问题。
设计师们的协同合作像一场“魔法”,在图纸上就“化解”了后期可能出现的问题。完整社区,让生活更美好。
社区有“最强大脑”民生服务有“暖心密钥”
“崔阿姨,今年的免费查体开始了,您符合条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众号上直接预约就行。”
“王哥,您父亲这周过完80岁生日,就符合领取助餐补贴的条件了,补贴方式和金额您了解下。”
在生态城第四社区,民生服务不是“被动响应”,而是“主动出击”。这样高效治理的关键要素之一是社会基层治理智慧服务平台。
这个平台就像社区的“最强大脑”,整合了居民姓名、性别、特殊关爱人群、机动车或电动车保有情况等20余项基本信息,建立起覆盖民政、卫生、社会工作、住建等9个领域的20余类台账、300余个细分项目,在社区层面能做到信息“一次采集,多方利用”,打破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让民生数据“活”起来。
为做到“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第四社区不仅汇聚了超市、便利店、餐饮店、理发店等生活服务商家,还积极引入资源,让专业市场主体成为“社区合伙人”,将惠民定制模式嵌入社区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服务专业化。
“社区中心今年新开了托育中心,环境特别好,有国家认证的母婴保健团队,孩子在那放心。”住在贻成学府世家的刘阿姨每天早上先步行把孙女送到马路对面的社区中心,再跟邻居们约着聊天、画画。临近中午,在社区底商的超市买点食材回家做饭,“安排得妥妥的”。
在第四社区,医疗卫生、养老托育、文化体育、公共交往、党建服务、行政服务、便民商业服务、社区管理等14项服务,满足日常邻里交流和便民商业服务需求。
同时,社区的下沉广场还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可以在蝉鸣中看露天电影,在“不止市集”上欣赏文艺演出、购买创意手作,沉浸式体验休闲娱乐,惬意消费。
绿色“基因”低碳社区的“生态美学”
第四社区的厉害之处不止这些,在绿色低碳和智慧建设方面,它同样走在了全国前列。
据生态城建设局规划科科长李晓源介绍,社区里的绿色建筑实现了100%全覆盖,全部达到二星级及以上标准,社区中心还被认证为天津市首个“碳中和”商业体,屋顶太阳能光电年发电量超8.4万千瓦时,实现年度“零排放”。
在这里,“海绵城市”理念也随处可见。设计生态城海绵城市的工程师指着路边的卵石排水沟,“这些不光是美观,暴雨时,这样的‘毛细血管’能将积水在10分钟内排净。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雨水花园也都是‘吸水矩阵’。”
1万余米的绿色慢行系统连接了小区、社区中心、公园、学校等,鼓励居民低碳出行。100%无障碍设计的道路,对老人和残障人士也十分友好……
在无废社区建设方面,第四社区也融入“黑科技”——住宅小区都配备了气力垃圾输送系统,垃圾可全程密闭输送处理,不用担心异味和二次污染。在每个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小区,居民通过手机二维码、积分卡就能轻松投放垃圾,还能获得“绿色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激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未来可期 理想社区的“标准答案”
几年前,第四社区所在的这片土地还是一片空地,如今,它用实际行动勾画了“理想社区”模样——完整社区不是冰冷的设施堆砌,而是有温度的生活场景。
住建部专家评价:“这里实现了绿色低碳、智慧治理、全龄友好的深度融合,为城市更新和社区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生态城方案’。”
未来,生态城还将继续探索创新,在社区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当社区开始“呼吸”“思考”“生长”,离“向往的生活”就更近了一步,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