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他的脚步

文|宁海县青少年活动中心阳光文学社 :赵珂涵

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岂因祸福而避趋之?——题记

我走进了这古老的地方。


在古镇的狭窄街巷里,青石板铺就的道路如同历史的长卷,谱写着久经风霜的交响曲。道旁风烛残年的老房子早已被青苔覆盖,陈旧的白砖斑斑驳驳,被岁月打磨的痕迹清晰可见。缺了角的青砖,布满碎纹的窗棂,起了细碎干皮的红漆,静染出古风韵味,时间显得更加亘古绵长。

转角,便看见了一座阁楼——探花阁。阁前有几棵很高很大的树,树顶似乎溶入了天空的灰白。走近些才知是苦槠树,据介绍,这是卢原质手植的三棵苦槠树,是他甘守寂寞,苦志读书精神的纪念与象征,也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意。

踏上已被青苔覆盖的石阶,向探花阁走去。跨过门槛,书香气息一丝一缕扑鼻而来,抬头,一尊雕像映入眼中——一代文魁卢原质。


卢原质,他赴任时轻车简从,到任后废寝忘食勤政爱民,虽不喜繁琐文书工作,但处理公务雷厉风行,下属皆以拖延为耻。他性格刚正不阿,曾言:“宁以孤亢见黜,不忍厉民以媚人”,后因其他案件牵连被捕入京,数百名溧水百姓自发赴京陈情,因此卢原质赦免,次年又因赋税问题再度被捕,百姓再次请命,可见当地百姓对他的爱戴之深!

“靖难”之变,朱棣夺取帝位,方孝儒不屈被杀,株连十族。卢原质身为方孝孺之表兄,受到株连。其间,朱棣惜才,深知其才华卓著,又不曾参与削藩,有意留为己用,以稳定时局,欲启用为太常少卿。面对篡位的新帝,他坚守气节,拒不合作,遂也遭灭族之祸,与弟弟卢原朴一同被处死。看到这,也不禁惋惜起一代英才的失去。雕像旁,竹影婆娑舞动,似有沙沙声响,恍若也在叹息。

在探花阁中停留了许久,才出来。站在田垄上远眺,浩荡的金色花海漫过青青山岗,与天际交织成流动的绸缎,每一朵四瓣小花都似阳光凝成的琥珀,千万簇明黄在晨露中舒展羽翼,宛如大地披上缀满星辰的斗篷。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卢原质一身青衫,手持一卷书稿,正微笑着从油菜花田中走来……


历史的风,轻轻吹过古墙,带走了很多故事,又留下多少沧桑。我在此驻足,只为聆听那些未完的诗篇。


宁海县青少年活动中心阳光文学社,指导老师胡燕琴

供稿:桑洲清溪文学院、关工委清溪五老工作室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关注我们就是最大的支持@

对话主编请加微信:

□文章:宁海县青少年活动中心阳光文学社 赵珂涵

□图片:叶维锡、周林云

□供稿:桑洲清溪文学院、关工委清溪五老工作室

□编排:天姥老人

□审核:水东居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