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以展示百年青岛 原版高清老照片而独树一帜,已成为中山路一道网红打卡地的青岛老照片馆,迎来了一周岁生日。作为青岛市首家以老照片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展馆,在 过去这一年,可以说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喜震撼的答卷。为庆贺开馆一周年,已重换“新装”,近百幅青岛老城的高清照片将再次 公开展示。

青岛老照片馆馆长

刘云志说——

《老城春秋1898—1949》青岛老照片展

青岛是一个典型的在规划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具有世界先进港口与铁路跨域交通的现代城市。20世纪初,当中国大多数地区还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青岛已走在了国内其他城市的前面。城市经历了本土、德日侵占、北洋政府和民国等几个主要历史时期,城市中保存下来的建筑,呈现出各个时期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建筑上表现出德意志复古主义思潮与青年风格派、中西文化融合与里院建筑,日本和洋折衷式与西式古典风格、30年代的摩登古典与民族风格,40年代的现代主义普及等等。青岛城市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近代城市史的一个缩影,记录了亚欧建筑技术与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踪迹,呈现出斑的是斓多姿的城市风貌。



如今城市已过百年,城市在长大,有些昔日的城市风景、商业街的喧闹、街巷邻里交往的场景也随之消失。“老城春秋(1898—1949)老照片展”,将跨越半个多世纪,封印在泛黄胶片里的青岛印记重新呈现在面前。透过这些老照片,我们仿佛穿梭于时光隧道。栈桥的浪花重覆着百年前的潮声,中山路店铺的招牌叠映着往昔的繁华光影,里院斑驳的墙砖屋瓦诉说着市井人家的柴米油盐。平静的照片上,似能听见街道车水马龙的喧闹、码头上的汽笛与卸货的吆喝声,天后宫的人群嘈杂与青岛湾畔的海风与鸥鸣,将青岛老城区的建筑与街巷、市井生活、人文故事,化作了可触摸的历史体验,感受到青岛市民在历史洪流中,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书写的城市生活华章。它们不仅是青岛的独家记忆,更是近代中国历史长卷中不可或缺的绚丽画卷。

青岛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文化景观,这些作为城市社会记忆的载体,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与故事。它们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当前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财富与资源。对塑造城市品牌形象、丰富旅游内涵、地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



2024年4月27日,青岛老照片馆,在青岛市政府、青岛市市南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馆,云志艺术馆选取80幅珍藏老照片,首展以“近在眼前——青岛中山路及其周边旧影1898—1949”为题开展。今天,时值青岛老照片馆开馆一周年之际,云志艺术馆再从多年收藏积累的藏品中精选90幅青岛老照片奉献给青岛市民,愿这些老照片化作时光的信使,再续我们心底的历史记忆,点燃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与自豪。让我们在新旧光影交错中,触摸青岛的前世今生,汲取前行的力量,共同续写这座城市更加璀璨的未来。

老城春秋

----(1898-1949)老照片展

百年旧光影,见证一座城!老照片是历史文脉的承载者,更是城市记忆的见证者。青岛老照片馆收藏展示德占青岛初始至青岛解放不同时期的珍贵老照片,本次开馆一周年推出的“老城春秋(1898—1949)老照片展”,高清再现了各个历史阶段的人文风情、建筑风貌、社会形态,浓缩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走进青岛老照片馆,就像拿着放大镜在城市的历史中漫步,高清原版的镜像画面,让百年青岛仿佛从历史深处走来,近在眼前……


青岛口1898

德占初期,从今金口二路一带向西拍摄的青岛口下庄、上庄全貌,左侧“下庄”里飘扬着德军旗帜处为原清军“总兵衙门”,后方青岛湾畔的“水雷营”和右侧信号山下的“上庄”依稀还保持着原有风貌。远处是德军的临时野战医院和经营砖瓦厂的德商弗格特建造的第一座德式建筑,散布山坡上的几处新建筑和信号山上正在建造的“占领青岛纪念碑”(1898年11月14日建成),将这张老照片定格在了1898年的夏秋时节。


青岛1908

德占中期,从与上图相近的角度拍摄的青岛全景。照片左侧于1907年9月交付使用的总督府学校教学楼和右侧同年10月建成的总督官邸,显然已经走过了建造期,而1908年秋季开建的基督教堂的山丘上还空空如也。远方的青岛湾岸上,星罗棋布的各类建筑和近前繁茂的林木,给出了拍摄于1908年夏秋季的时间范围。1898年至1908年,是德占后青岛老城建设的头十年。照片中唯一没变的,除了山与海,还有连接着陆与海的铁码头——今青岛栈桥。


城西远眺

德占末期(1914年前)从今观海山上俯瞰青岛城区。横向街道是霍恩洛厄街(今德县路),近景中的两座建筑,左侧是德县路11号,右侧是德县路15号(90年代拆除)。再向右分别是福柏医院与德县路23号密斯住宅,中间远端是安娜别墅和德华学校(今德县路小学),学校的西侧为建于1899年的圣言会馆。此时路易特波尔德街(今浙江路)、阿尔贝特街(今安徽路)与柏林街(今曲阜路)合围的地块还是一片空白。


上世纪20s末从信号山俯瞰青岛老城

1897年11月14日,德国占领青岛。1898年3月6日,又迫使清政府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后,青岛逐渐形成了德国式样的城市风貌。1914年日占青岛后,日式建筑又随之出现。在1922年青岛回归至抗战时期这段时期,城区中又出现了“华洋式”别墅与改良创新后的“新里院”民居建筑。今天,这些历经百余年风雨,已被列入国保、省保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建筑,已成为青岛城市近现代建筑艺术文化景观。



摄编:袁宾久

4月27日,青岛老照片馆开馆一周年暨“老城春秋(1898—1949)老照片展”开展。

青岛老照片馆(中山路106号,原中山路派出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