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待。如果为微小的收获而沾沾自喜,本身就是一种无价值的表现。最渺小的作家常关注着成绩和荣耀,最伟大的作家常沉浸于创造和劳动。
某些人一辈子没写什么也照样在文学界或进而到政界去吃得有滋有味。可以不时乱七八糟写点东西,证明自己还是作家;即使越写越乏味,起码告诉人们我还活着。到了晚年,只要身体允许,大小文学或非文学活动都积极参加,再给青年作者的文章写点序或题个字,也就聊以自慰了。
■ 对于一个作家,真正的不幸和痛苦也许莫过于此。我们常常看到的一种悲剧是,高官厚禄养尊处优以及追名逐利埋葬了多少富有创造力的生命。
■ 有时要对自己残酷一点,如果不能重新投入严峻的牛马般的劳动,无论作为作家还是作为一个人,你真正的生命也就将终结。
■ 不能轻易地被一种文学风潮席卷而去。
■ 从根本上说,任何手法都可能写出高水平的作品,也可能写出低水平的作品。问题不在于用什么方法创作,而在于作家如何克服思想和艺术的平庸。一个成熟的作家,他用任何手法都可能写出杰出的篇章。
■ 每一代作家的使命就是超越前人(不管最后能否达到),但首先起码应该知道前人已经创造了多么伟大的成果。任何狂妄的文人,只要他站在图书馆的书架面前,置身于书的海洋之中,就知道自己有多么渺小和可笑。
■ 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能够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震颤的巨大内容。故事可以编,但生活不可以编;编选的故事再生动也很难动人,而生活的真情实感哪怕未成曲调也会使人心醉神迷。
■ 要排斥舒适,要斩断温柔,只有在暴风雨中才可能有豪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弹拨出绝响。
■ 瞧瞧大师们,他们一开始的叙述是多么平静。只有平庸之辈才在开头就堆满华丽。
■ 只有心灵巨大的人才有忘年交朋友。晚辈尊敬长辈,一种是面子上的尊敬,一种是心灵上的尊敬。
■ 说实话,文学圈子向来不是个好去处。这里无风也起浪。你没成就没本事,被人瞧不起你;你有能力有成绩,有人又瞧你不顺眼;你懒惰,被人鄙视;你勤奋,又遭非议;走路快,说你趾高气扬;走路慢,说你老气横秋。
■ 作为血统的农民的儿子,我对中国农民的命运充满了焦灼的关切之情。我更多地关注他们在走向新生活过程中的艰辛和痛苦,而不仅仅是到达彼岸后的大欢乐。我同时认为,文学的“先进”,不是因为描写了“先进”的生活,而是对特定历史进程中的人类活动作了准确而深刻的描绘。
■ 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
■ 如果作品只是顺从了某种艺术风潮而博得少数人的叫好但并不被广大的读者理睬,那才是真正令人痛苦的。大多数作品只有经得住当代人的检验,也才有可能经得住历史的检验。那种藐视当代读者总体智力而宣称作品只等未来才能大发光辉的清高,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 任何简单的创造都要比复杂的模仿困难得多。平庸的作家会反复制造出一堆又一堆被同样平庸的评论家所表扬的废品,而任何一个严肃认真的作家,为寻找一行富有创造性的文字,往往就像在沙子里面淘金一般不容易。
■ 应该有自我反省精神。一个对自己经常抱欣赏态度的作家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应该经常检讨自己,要有否定自己的勇气。人应该自爱,但不要连自己身上的疮疤也爱。好作品原子弹也炸不倒,不好的作品即使上帝的赞赏也拯救不了它的命运。
■ 生活往往表现出复杂的形态,有些现象,矛盾、冲突浮在表面上,一眼就看得到,有些作家常常被这种表面的东西所吸引,所迷惑,不少作品就是描写这些东西的。但生活中内在的矛盾冲突,有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看清楚的,而作家的工作主要在于拨开生活中表面的东西,钻探到生活的深层中去,而不能满足于表现生活的表面现象,这样,作品才能写得深一些。
■ 离开大地和人民,任何人也不会成功。劳动人民的斗争,他们的痛苦与欢乐,幸福与不幸,成功与失败,矛盾与冲突,前途和命运,永远应该是作家全神贯注所关注的。不关心劳动人民的生活,而一味地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喃喃自语,结果只能使读者失望,也使自己失望。
■ 要注重你自己的内心体验。有些人把深入生活理解得非常狭隘,就是去了解、记录一些材料,而不注重自己的体验和感觉,这是不行的。实际上作家所表现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你自己体验过的生活。好多伟大作家作品的主人公,就是作家本人或他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
■ 作为一个作家,你不能对什么东西喜欢,什么东西不喜欢,对错误你也得“喜欢”它,因为你认识它、了解它,才能表现它。我们有些年轻作家,目光只投向未来,投向外国,对自己国家的历史都不甚了解,这是不行的。你归根结底要写的是中国,就是意识流的写法,你要写的也是中国——中国人的意识流动状态可能和外国就不同。
■ 有的作品为什么比较浅,就因为它没能把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放在一个长长的历史过程中去考虑,去体察。我们应追求作品要有巨大的回声,这回声应响彻过去、现在和未来,而这回声只有建立在对我国历史和现实生活广泛了解的基础上才能产生。
■ 对生活冷漠、漠不关心对作家来说是致命伤,一个作家他可以外表冷静、冷峻,但他的内心要有巨大的激情,就像一块火石,遇到什么,就能碰出火花来,不要把自己的心锁得很深,它应该是开放的、敏感的,别人不以为然的事情,你都应该多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