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玺 通讯员 程志会
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人最早产生和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之一。从1925年到2025年,在党的领导下,天津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走过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100年来,天津工会围绕党的纲领和每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奋进、开拓创新,打造了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品牌和工作亮点,书写了天津工运百年华彩乐章。
北方工人运动的中心
天津北辰区双口镇中河头村,一座青砖灰顶的三合院,前来参观学习的职工群众络绎不绝。这里是第一位天津籍中共党员、天津工运领袖安幸生烈士的故居。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00年前。1925年5月,上海纱厂发生枪杀顾正红案,引发席卷全国的“五卅运动”,北京、汉口、长沙等地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各阶层一致对外,“打倒帝国主义”“取消不平等条约”的呼声不绝于耳,革命形势风起云涌。党决定依据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决议,乘势指导各地建立总工会。天津作为北方工业重镇,劳工阶层迅速响应,总工会在“五卅运动”的洪流中顺势而起,揭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天津工人运动的崭新篇章。
在1925年7月召开的天津海员工业联合会成立大会上,有代表提议成立全天津工人运动的领导机关。此时,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天津支部成立已有3年时间,天津会员发展到7000余人,产业工会有20多家,已具备成立总工会的组织基础。会后,中共北方区委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选派了工运经验丰富的刘亚斋作为特派员,来津指导天津总工会筹建。筹备工作历时半个多月,得到了时任中共天津地委书记李季达的热烈响应。
1925年8月4日,天津总工会成立大会在广东会馆(原天津旧城鼓楼南,今南开区南门里大街31号)隆重召开,发起方为天津纺织工会、印刷工会、海员工会、油漆工会和地毯工会五大工团。各产业工会派出5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各爱国团体纷纷到会祝贺。大会审议通过《天津总工会章程》,选举杨茂如等15人担任执委,选举安幸生担任总工会委员长,设立总务部、财政部、宣传部、组织部和纠察部5个部门。
据1925年8月6日天津《大公报》载,总工会的成立使得工人“势力集中、指导灵通”,更好地团结了全天津工人群众。至1925年底,天津会员人数发展到1.79万人,极大壮大了阶级力量和斗争声势。
天津总工会成立后,不仅成为“天津民众反抗帝国主义的中心”,还在北方区委领导下开展一系列工人运动实践,积极推动北方工人联合,如组织声援“五卅运动”的“三罢”斗争(罢工、罢课、罢市),领导海员罢工抵制英日商船,创办舆论阵地《工人生活》和《工人小报》。
自辛亥革命至大革命失败,天津一直扮演着“北方工人运动的中心”的角色。1923年12月,李大钊回津到母校北洋法政学堂演讲,谈到20世纪初中国的民主革命时,曾讲到“那时中国北部政治运动的中心,首推天津”。1926年1月,赵世炎在中共北方区委机关刊物《政治生活》上撰文庆祝天津总工会成立,称天津总工会“重做北方工人运动的中心”“是富于革命历史的意义的”。
天津总工会建立后虽遭军阀查封,后又被迫转入地下,始终坚持秘密斗争。1927年8月,天津设立顺直省委。1936年初,刘少奇同志在天津建立北方局,作为北方革命的指挥中枢。天津的工人运动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动员包括新式产业工人、手工业工人、商店店员等,形成最广泛的工人阶级联盟,在白区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顽强抵抗帝国主义、国民党新军阀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直至迎来天津解放。
1925年8月4日,天津总工会成立。图为天津总工会旧址。
2002年成立的天津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今天津市职工服务中心)大厅。
为新中国城市工会建设探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创天津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新纪元,广大工人群众和工会组织坚决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在巩固新生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光辉业绩。
1950年1月10日至14日,天津市召开首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10日,会员代表大会在天津市工人文化俱乐部(今天津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开幕。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代表487人出席大会,包括57位劳动模范,涵盖国营、私营和手工业企业劳动者,代表天津32.96万名职工和19.72万名工会会员。与会代表广泛搜集工人群众的意见建议,向大会提交313件提案,集中反映工人在劳动保障、工厂管理、生产节约等方面的关切。
大会会期原定4天,因代表反响热烈、讨论积极,推迟半天闭幕。会议通过《天津市公营企业劳动保险暂行条例》,选举产生总工会首届领导机构,黄火青等73人为委员,于香媛等10人为候补委员,正式宣告成立天津市总工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工人阶级首次以“城市主人”的身份参与工会组织建设,标志着天津工人运动从革命斗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
1950年1月22日,天津市总工会召开第一次执委会,选出25名常务委员,黄火青当选为总工会主任(同年6月改称主席)。天津市总工会机关设立办公室、行政处、组织部等9个部门。同时,在已建纺织等7个产业工会基础上,整编工人队伍,相继建立邮政等21个产业工会,设立12个工会区办事处。至1952年,天津工会会员发展至37万人,基本实现将工人组织起来的目标。
作为较早解放的北方城市,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各级工会组织动员广大工人群众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技术革新运动和先进生产者运动,参加和推动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为新中国城市工会探路,积累经验,做出示范。
在这激情燃烧的岁月,广大工人阶级以前所未有的劳动热情及奉献精神,投入爱国劳动竞赛等活动中,超额完成增产节约计划;踊跃开展技术革新,钢铁产量大幅提升,机械制造等行业不断突破,为国家工业化进程输送大量优质产品;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桥梁道路到港口码头,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他们还发挥聪明才智,研发新技术、新工艺,研制出多项新中国第一,不少成果填补国内空白,为天津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潘长有、张玉英、孙桂珍、邢燕子、张士珍、单书……这一个个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吃苦耐劳、甘于奉献,成为一面面光辉旗帜,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天津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展建成以来,累计参观人数达到7万余人。
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宫,始建于1952年,是全国较大的园林式工人文化宫。2022年,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宫改造升级后重新亮相。图为焕新后全景。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奋楫笃行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天津工运事业也进入历史新阶段。工人阶级勇立时代潮头,担当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生力军,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奋楫笃行,成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天津三岔河口,“母子盼水”主题雕像高高耸立,这是纪念引滦入津工程的丰碑。
1983年9月11日,新中国成立后首个跨流域综合性大型水利工程——引滦入津工程正式通水,改变了天津人喝苦咸水的历史。
除引滦入津工程外,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天津还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重点工程,天津地铁建成通车、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三环十四射”交通系统全面形成……广大职工群众的身影活跃在各大工厂工地,无私忘我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促进了天津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到1996年,天津国内生产总值提前4年比1980年翻两番,进入全国较快发展地区行列。
改革开放后,在党的路线方针指引下,工会职能定位进一步明确。天津各级工会充分发挥维护、建设、参与和教育4项社会职能,维护职工权益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持续加强,地位作用日益凸显。
1984年4月,全国小企事业单位生活福利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天津召开,大力推广天津办好职工福利方面的经验做法。
20世纪90年代,天津工会实施“再就业工程”,天津市总工会先后成立工会职业介绍所、再就业办公室等,并依托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成立再就业培训基地,举办技术培训班,提高职工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先后有13个单位和个人获得全国总工会表彰。
作为全国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发源地之一,早在1997年之前,天津一些国有企业开展职代会评议行政工作和领导干部,探索和实践“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取得一定成效。1999年初,天津国有企业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比例迅速攀升至86%,事业单位也全面起步。同年4月,全国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在天津召开会议,交流推广天津做法。
同时,天津各级工会推动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推行完善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等,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筑牢根基。
为落实中共天津市委提出的“不让一户职工生活过不去”和全国总工会关于“困难职工第一责任人”的要求,1998年,天津市总工会在全国工会系统率先提出当好帮扶特困职工“四个第一”, 即工会对特困职工的思想和生活状况要做到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协调人、第一落实人。各级工会建立700多个送温暖工程基金组织,基金总额达6000余万元,帮助1.87万名特困职工渡过难关。
2002年,天津市总工会创建困难职工救助中心,这是全国第一个由工会组织设立的困难职工救助机构,被称为困难职工生活保障的“第三道防线”。该中心通过困难救助、免费职介、法律帮扶等服务,及时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把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天津还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职工互助保障体系,聚焦农民工、困难职工、青年职工、劳动模范等重点群体,开展帮扶救助。1998~2002年,天津市总工会每年出资60万元,对困难企业劳模实行免费体检。
截至目前,天津市建成工会驿站6015家。图为天津市文化中心“智能化+自助式”工会驿站内景。
天津市总工会打造的“津工智慧平台”成为加强职工思想引领、服务职工的线上新场景。该平台连续6年获评全国互联网+工会普惠服务“省级十佳”平台。 张磊 摄
首届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决赛,天津选手在全部10个赛道中取得4个第一。图为获奖交车仪式。张磊 摄
开启新时代天津工运事业发展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天津工人和工会工作的新征程。天津市总工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逐步推进 “服务化、体系化、品牌化、创新化、数智化”工会改革,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工会工作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实践创新和方式创新,大幅提高工会服务职工的效率、能力和水平。
思想政治引领方面,天津市总工会筹办“天津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展”,被全总命名为第一批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组建天津市新时代劳动模范宣讲团,百名成员活跃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等展开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获评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动动手指就能在线学习,点点屏幕就能抢到免费电影票……这是天津市总工会打造的“津工智慧平台”加强职工思想引领、服务职工的场景。该平台连续6年获评全国互联网+工会普惠服务“省级十佳”平台。
2024年8月,首届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决赛,天津选手在全部10个赛道中取得4个第一,比赛成绩在全国遥遥领先。天津市总工会获大赛最佳组织奖。这是天津扎实推进“产改”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天津市总工会履行工会牵头抓总职责,推动“产改”走深走实,加快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获评督查优秀等次、考核优秀等次。建立天津产业工人研究中心,率先开展“产改”理论研究阐释。5名产业工人当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牵头主办“创新京津冀”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挂牌3家“京津冀大工匠学院”。推深做实工会助力实施“十项行动”20条措施,开展引领性劳动竞赛,其中3个竞赛被纳入“十四五”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库。
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宫内,职工群众或在运动功能区打球、跑步,或在生态功能区唱歌、跳舞,或在职工图书馆读书学习。
这座始建于1952年的园林式工人文化宫,2022年升级改造重新亮相后,成为天津市总工会面向全市职工的大型服务综合体。此外,天津还建立市职工服务中心和16个区总工会职工服务(帮扶)中心,服务职工的载体进一步拓展。
2019年以来,天津建立6015家工会驿站、10个全国“司机之家”、115个工会服务“司机之家”,全方位服务广大户外劳动者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线下阵地多点开花的同时,云端职代会等线上载体也让工会服务触手可及。线上线下赋能,阵地载体建设实现迭代升级。
2018年,天津市总工会创新推出在职工会会员大病救助和住院慰问制度。截至2024年底,累计投入资金5亿余元,救助和慰问患病职工24万余人次。
2023年4月,天津市总工会实施“我和一线劳动者在一起”工作制度。全市工会干部进万家门、访万家情、结万家亲,察实情、解难题、转作风、促实干的工作新气象扑面而来。
2025年3月,天津市总工会出台15项措施,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提升全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措施分为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深化维权服务、创新矛盾化解机制、推进工会自身改革4个方面,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确保职工队伍和谐稳定。
从职工退休前“四个一”暖人心服务,到生日入户慰问等关爱高龄劳模的系列举措,从打造“春送岗位、夏送凉爽、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四季帮扶工作品牌,到“沽上春好”元宵节灯会等“工”字特色、“津”味浓郁的职工先进文化品牌……一项项暖心举措,让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
经验和启示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天津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总结好其中的经验,对做好新征程上天津工会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工运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才能方向明确、不走偏路,才能蓬勃发展。工会组织首先是政治组织,工会工作首要是政治工作,必须自觉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始终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行动坚决。
二是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道路决定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真正搞清楚弄明白工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工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怎样发挥作用这样一个根本性重大课题,才能切实从理论上清醒地把握天津工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发展动力,紧扣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主题和方向,更好地完成工会组织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
三是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时刻牢记围绕中心才能找准方向,服务大局才能体现价值。唯有主动把工会工作融入党政工作大局,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才能在落实党中央、天津市委决策部署和全总指示要求中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彰显工会作为。要自觉把工会工作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定位、在大局下行动,多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把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为完成中心任务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是必须持续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守正创新,以改革精神、战略眼光、系统思维,持续推进工会工作理念、方法手段、载体渠道、制度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基层工会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强化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职工的功能,才能顺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新任务,更好地满足广大职工群众新需求、新期待。这是新征程上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天津工会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559”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服务天津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聚焦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履行思想引领政治责任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实干担当、善作善成,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和工会桥梁纽带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和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天津总工会成立100周年。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对此文亦有贡献)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