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话题上了热搜,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多地宣布发钱奖励结婚。以前是家里人逼婚,如今是各地区开始逼婚了,看来年轻人,不婚不孕的一个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了。
从山西吕梁的1500元红包到广州的4万元高额补贴,中国多地政府,试图以经济激励扭转年轻人“不婚不育”的趋势,然而,政策效果却远未达预期。有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数同比下降15.9万对,离婚率持续攀升,年轻人对婚姻的疏离感反而愈演愈烈。
原本推出奖励政策,是缓解年轻人的婚育焦虑,这倒好,这些政策成为了“沙漠洒水”。基本上没起到什么作用,人们也深知,这些短期的激励,压根就难以覆盖婚姻长期的一个经济负担,要知道,全国平均结婚成本在33万,这和奖励的钱比,那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结婚补贴,生育补贴,延长产假,降低彩礼等等,如此多的激励政策,年轻人为啥还不愿结婚呢?背后4个原因太扎心。
第一:育儿成本太高
以前在农村,孩子基本是散养,也没那么多的内卷,该玩就玩,而且一些伙伴一块玩,基本大人也不用怎么照看,而如今内卷太严重,各种兴趣班,还有家长工作完之后,还要辅导孩子做作业,几乎没有休息的一个时间。
此外,想要结婚,还有彩礼的问题,房子的问题,有的家庭甚至还需要车子,再加之少数地方甚至出现骗婚等情况。养娃以前只是添双筷子的事情,如今是押上半条命。
第二:年轻人婚恋观念的改变
对于一些高学历女性来讲,她们追求事业与平等,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已经不适用了,有数据调查显示,70%的女性要求婚前财产协议,婚姻被视为“风险投资”而非人生归宿。
现在的年轻人,更注重的自我的一个实现,这也是为啥单身经济,这些年如此的火爆,像旅行、宠物、虚拟社交等,已经开始替代了情感满足,而且在很多人的观念当中,婚姻已经不再是幸福的唯一路径。
第三:人口性别的一个失衡
适婚的人口,其实已经出现了大幅度的缩减,尤其是90后、00后,有数据调查显示,20-40岁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农村“光棍”问题突出。2020年平均初婚年龄达男性29.38岁、女性27.95岁,部分城市超30岁。
像教育延长与职场竞争压缩婚恋时间窗口,这也导致结婚的人是越来越少,男女比例的一个失衡,人口出现萎缩,也是造成年轻人不结婚的一个原因之一。
第四:恐婚与原生家庭阴影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给人们灌输了一些不好的思想。比如2024年协议离婚262.1万对,社交媒体上“杀妻案”“家暴”等极端案例放大婚姻风险,年轻人将婚姻视为“精神与经济的双输”。
还有些则是目睹了父母婚姻不幸的比例上升,年轻人通过“不婚”避免重复悲剧,形成代际观念冲突。这样也会出现不结婚的一个情况。
笔者认为,年轻人不愿结婚的本质,是对“风险人生”的清醒规避。与其用补贴制造“假结婚骗补”的乱象,不如拆除房价、性别歧视、职场压迫等阻碍幸福的高墙。正如温铁军说的:“不是年轻人抛弃婚姻,而是时代先抛弃了他们。” 当婚姻从“负担”回归“选择”,年轻人自会为幸福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