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下午,辽宁大连傅家庄海域发现一头死亡的东亚江豚尸体,体长1.2-1.5米,体重约150-200斤。尸体已出现胀气和腐烂迹象,推测死亡时间较早。救援队员发现其腹部有多个圆形孔洞,部分边缘光滑整齐,怀疑为非法潜水者使用的鱼枪所致。
尸体上共发现4个孔洞,其中1个大洞可能由鱼类或鸟类撕咬造成,3个小洞边缘规则,疑似利器(如鱼枪)刺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郝玉江博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李永涛博士均确认该江豚为东亚江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专家表示,孔洞成因尚难定论,可能为螺旋桨损伤、死后自然形成或人为工具(如鱼枪)导致的。
东亚江豚是黄渤海近岸唯一常年可监测的鲸类物种,体型小、无背鳍,作为顶级捕食者,其生存状况直接反映水域生态健康,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每只个体的损失均对种群保护构成威胁。
而此前大连海域多次发现死亡江豚,如2024年4月傅家庄公园幼年江豚搁浅死亡、2024年10月辽宁男子发现疑似腐败变色的江豚尸体(曾被误认为遭火烧),类似事件常引发公众对生态保护的关注,部分案例涉及渔网误捕或船舶螺旋桨伤害。
救援队员宋雷表示,巡逻中常见江豚活动,此次事件令人痛心,强调“少一只都是巨大损失”
网友呼吁严查人为伤害行为,部分声音认为需加强海域监管,打击非法捕捞和潜水活动。
此次事件凸显海洋生态保护的紧迫性。尽管近年大连海域生态改善使江豚活动增多,但人为威胁(如非法捕捞、船只作业)仍存。需通过法律完善、技术干预和公众意识提升,构建更全面的保护体系,避免旗舰物种的进一步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