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倩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课程与教学教研室主任


丁悦 江苏省常熟市星城幼儿园园长


李江美 浙江省宁波市闻裕顺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长

  自主游戏是当前幼儿园活动的重要内容。但在自主游戏中,教师始终面临着幼儿安全方面的压力。在幼儿园,什么情况下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原因是什么?该怎样处理?在安全问题上,幼儿园怎样与家长建立信任关系?为此,我们邀请两位园长和一位长期研究幼儿运动的专家,一起探讨这一问题。

  幼儿园自主游戏中,运动受伤较多

  记者:一直以来,幼儿在园安全都是幼儿园担心、家长挂心的大事。幼儿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柳倩:相较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其他场景,运动中发生的伤害事故更多,且多发生在大龄幼儿身上。因为大龄幼儿冒险意识更强、速度更快、力量更大,运动时容易对身体的某些部位产生较大冲击,从而出现损伤。

  记者:运动受伤的确是幼儿园开展自主游戏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主要有哪些原因?

  柳倩:运动受伤原因比较多,既有园舍环境因素,又有幼儿生长发育情况、运动能力、安全意识等因素。比如,在自主游戏中,幼儿会用轮胎等材料建构游戏场,然后很自然地把游戏场理解为运动场,并在其中运动。有时幼儿会快速冲上缺少稳定支撑面的轮胎,就容易造成脚踝受伤。

  另外,幼儿受伤与运动量或运动经验不足也有关系。越是运动能力弱、缺少运动经验的幼儿,就越容易在突发情况下出现运动损伤。追溯中国法律文书网可以发现,这几年有关幼儿园运动受伤的判例,最多的是手肘受伤。它意味着幼儿落地时,不会用屈膝缓冲保持平衡,而是直接用手肘撑地。这显然是运动经验不够。

  实践中也存在保教人员不具备儿童生理解剖相关知识,缺少风险识别能力,出现盲目鼓励幼儿从高处跳下等现象。这对那些还不会落地缓冲的幼儿骨盆发育非常不利,容易造成较大的隐蔽性损伤。目前,幼儿园教师更多用出血与否判断幼儿是否受伤,这是不对的。

  兼顾自主游戏与有计划的集体运动

  记者:自主游戏中怎样处理自主与安全的矛盾?

  柳倩:确实要在自主游戏或自主运动游戏及运动锻炼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明确提出,制定并实施与幼儿身体发展相适应的体格锻炼计划。我们也发现,完全自主的情况下,确实会导致一些家庭运动环境不是特别好、在园也不太爱动的幼儿,运动能力比较弱,容易受伤。因此,在自主的同时,需要有一定的集体运动,就像小学的体育和健康课一样,要让幼儿掌握一些自我保护能力。

  丁悦:的确,在幼儿园,自主与安全的矛盾是存在的。幼儿园考评机制中,发生安全事故会影响教师绩效考核,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难免有“看护”心态,怕担责任,难以放手。为降低安全风险,同时确保活动自由,我们在户外活动时,会采取循环联动方式。幼儿在不同区域游戏,教师在固定地点观察指导。同时,我们对全园场地进行盘点,根据安全呵护系数分成一级、二级、三级,分别对应着放手幼儿自由活动、教师陪伴活动、禁止进入。

  但从本质上说,自主与安全如何平衡,不仅仅是技术方法的问题,还是教育观的问题。当教师意识到幼儿拥有自主游戏空间的必要性,且教师也有保护幼儿安全的能力和信心,自然会松弛下来,投入观察和呵护,自主与安全的矛盾就会减弱。如何从教育哲学视角看待自由与规则的关系,也是我们在自主游戏中反复讨论的重点。

  安全问题需要全员关注

  记者:幼儿园怎样尽量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李江美:对安全问题,我们幼儿园的心态是比较坦然的。我们不是简单告诉教师,出了安全问题要扣分、批评,而是教给教师方法。如果不提供方法,只是简单把责任归于教师,那只会引起教师焦虑。焦虑会让教师失去智慧,从而可能简单采取抱怨、逃避的方法,比如减少幼儿出去玩的机会、降低运动难度等。

  安全问题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所以我们会给予教师非常清晰的方法,比如建立“人人都是安全员”制度。针对这项制度,我们实行“餐后15分钟巡园”。教师午餐后围着幼儿园走一圈,在行走中发现安全隐患,共同交流解决方式。一旦教师有所发现,我们就表扬、宣传,让教师在安全工作中有成就感、获得感。这样既保证了制度落地,又让教师真切感受到安全本身和教育相关联。

  丁悦:安全管理需要全覆盖,更需要互相监管。作为园长,我是安全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同时我们也将安全管理分解。后勤副园长负责幼儿园硬件设施的安全检查与维护,教学副园长规范教师在游戏中的安全指导情况,还有一位分管安全的副园长,监管全园安全隐患。此外,各班级教师承担班级内部的安全管理责任。幼儿在园安全问题是多方面的,分解后既不会造成后勤跟教学间的互不理解,又能让各条线人员兼顾安全问题。

  记者:除了通过管理帮教师明确安全责任,幼儿学会自我保护同样重要,怎样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

  李江美:无论是在运动中,还是在生活中,幼儿都会去挑战一些安全问题,这本身就是他们掌控世界的方式。幼儿园要做的,是不断丰富他们保护自己的方法。比如,在我们园,幼儿吃完饭要自己整理碗筷并送到食堂。首先,教师会和幼儿一起讨论,怎样放碗筷才不会倒,走楼梯时要注意什么。其次,送碗筷过程中,保育老师会全程陪伴,不断与幼儿交流怎样拿餐具比较舒服,不会摔倒。再次,教师要告诉幼儿,如果受伤可以求助谁。最后,要告诉幼儿,受伤后该怎样描述。

  柳倩:对幼儿的安全教育重点可以放在中大班,小班主要是安全保育。要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危险的,需要怎么做。同时,对刚发生的事,教师如果有捕捉教育契机的敏感度,马上与幼儿讨论、反馈,效果是最好的。另外,人工智能工具、关于安全教育的绘本等,都是很好的手段,关键是教师对安全问题心中要有杆秤。

  家园协力建设幼儿安全保护体系

  记者:幼儿园对安全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家长的焦虑,幼儿园怎样做才能缓解家长焦虑?

  柳倩:我们要把家长理解成理性的人,与他们一起建立对幼儿运动科学性的共识:幼儿可能会受伤,但他获得了什么。要知道家长的容忍度在哪里,最关注的是什么,以及怎样建立家园社协同的信任关系,怎样打造科学的安全保障体系,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李江美: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努力,通过家长会等各种方式,让家长理解幼儿园的教育,了解幼儿成长与安全教育的相互关系。新生第一天入园,我就会和家长讲,在家庭中,幼儿活动空间很小,随着他们进入幼儿园,能力增强、活动范围扩大,出现安全问题的概率一定会提高。重点要解决的,是遇到安全问题,该怎么做。

  记者:幼儿园处理安全事故时,有时会遇到家园冲突,幼儿园该怎么应对?

  李江美:我们做好各种安全保障,开展和幼儿年龄相适应的安全教育活动。从我到中层、教师、保育老师、保健医生、保安等整个大团队,要对幼儿的安全始终有心理准备,杜绝外在安全隐患,提升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我们会跟律师经常保持沟通,明晰幼儿园的责任边界。如果出了安全事故,我们首先将幼儿健康放在第一位,理解家长的紧张。其次属于幼儿园的责任,该承担就承担,该帮助的就帮助。但如果家长越界,该通过法律解决的就要坚决通过法律。

  丁悦:我一直认为,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对幼儿在园出现安全事故的态度。如果家长对幼儿园不满,遇到安全问题就容易起冲突。提升家长满意度,教师的专业性很关键。一些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性不自信,主要和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吃喝拉撒睡。这也让家长认为,幼儿在园,主要是确保安全,自主游戏的价值等专业问题,反而被淹没了。

  (本报记者 赵彩侠 采访整理)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27日 第02版

作者:本报记者 赵彩侠 采访整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