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的剁肉声比闹钟更提神。 穿睡衣的大妈和西装白领挤在同个鱼摊前。
这个菜场居然藏着三家网红卤味摊! 金宝城东农贸市场早就不是普通买菜地儿。
文靖东路小学的家长每天顺手捎带活虾。 地铁12号线金箔路站涌出挎帆布袋的年轻人。 熟食区飘来的烤鸭香让减肥计划屡屡破产。
东北口音摊主和本地阿姨用方言砍价成交。 二楼角落那家现磨芝麻糊永远排着长队。
下午三点水果摊突然甩卖引发小型骚动。 我个人觉得最魔幻的是海鲜区计价方式。 明虾按只卖,螃蟹能赊账,鱼鳞免费刮。
后门三轮车拉来的野菜比超市贵三倍。
但老顾客都知道七点后的暗号折扣。
某连锁超市曾想入驻最终败给煎饼摊。 这里能找到二十年前消失的手工麦芽糖。 保洁阿姨抱怨菜叶比节假日人潮好打扫。
奇怪的是每个摊位都挂着移动支付二维码。 生鲜灯照着的猪肉摊开着抖音直播。
00后摊主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草莓保鲜。 隔壁文靖路房价涨了菜场租金却没变。 晚高峰时出租车司机专程来买山东大葱。
最里面那家豆腐店坚持用石磨现做。
突然下雨时塑料棚下的交易反而更热闹。
退休教师在这里开起有机蔬菜小课堂。 城管来了门口小吃车秒变"顾客行李"。
二十年老摊主说年轻人开始买整只猪蹄。 冷冻区突然停电引发大妈们的抢购狂欢。 我个人最惊讶的是杀鱼台成了社交场所。
离婚调解、相亲介绍、保姆雇佣全在这。 收摊后的空地上跳起广场舞。 这个菜场养活了三代江宁人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