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中国教育报
点击蓝字阅读
让毕业学生回母校“充电”
中国青年报
点击蓝字阅读
中国政法大学搭建首届中青年校友“法大班”
春风拂过军都山,法治薪火代代传。4月25日上午,我校海淀校区图书综合楼一楼报告厅内气氛庄严热烈,首届中青年校友“法大班”结业仪式在此隆重举行。我校校长马怀德、党委副书记黄瑞宇出席仪式,广东校友分会轮值会长陈克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位中青年校友“法大班”学员参加仪式。仪式由黄瑞宇主持。
会上,马怀德为学员代表授旗。鲜红的班旗上,“法大班”三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象征法治精神的传承与使命的接续。来自内蒙古兴安盟行署的刘河深(97级)接过班旗时激动地说:“这面旗帜将指引我们在全国各地工作岗位一线播撒法治的种子。”
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的阿布都克优木·吐热甫(12级硕)在结业讲话中感慨道:“这是一次重温初心使命、体悟党的恩情的难得契机,能够让我们深切领会与祖国同奋进、与时代共前行的重大意义,进而助力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端正、稳健且长远。”来自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的胡卫丽(99级本)在发言中表示,将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各自岗位,在基层治理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在涉外合作中展现中国法治的智慧,在司法实践中传递公平正义的温度。
陈克宇在发言中表示,举办中青年校友“法大班”,是母校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以实践为导向的校友教育培养机制的“法大方案”,希望学员们继续传承法治精神,以学促行,以行践悟,共同书写校友与母校的崭新篇章。
仪式中,马怀德为学员代表们颁授了名牌和结业证书,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李欢为学员代表赠送了校友卡和张晋藩先生专著。来自海南省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林达(98级本)抚摸着名牌上的校徽图案说:“这块名牌让我想起当年老师为我们授课的场景,那是法治理想的起点。这一刻,我再次感受到法大赋予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融入血脉的法治信仰。”
为将法大精神传承转化为具体行动,仪式中还安排了特别的聘任环节,学生工作部(处)长孙璐和教务处本科招生办公室副主任于瑞辰为学员代表颁发招生就业宣传大使聘书,同在校学生结对培养青年法治人才,助力学校发展。
在主旨讲话中,马怀德向学员们分享了学校近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校园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围绕课程设计、学习收获和祝福寄语等三方面同大家分享心得体会。他深情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考察法大时的殷殷嘱托,强调法大始终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法治文明作贡献作为办学使命。他指出,作为法大建校73年来首个以优秀毕业生为主体的研习班,首届“法大班”全体学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法大人”三个字所承载的深厚底蕴和时代担当;本次研习不仅是知识的“充电站”,更是使命的“接力棒”。
马怀德从三个方面为学员们送上祝福和寄语:在政治站位上,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在专业领域里,做社会主义法治的模范践行者;在基层实践中,做法治文明的积极传播者。坚定法治信念,躬耕法治实践,厚植家国情怀,在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中国中书写新的篇章。
“……积人文之底蕴,昌世界之文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终身”。结业仪式上,在领誓人、吉林省公安厅王洪亮(07级校友)的带领下,全体学员庄严重温了法大入学誓词。铿锵誓言回荡在会场,学员们目光坚毅,仿佛重回青葱岁月。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首届中青年校友“法大班”学员带着母校的期许再启征程,他们将以“雏凤清于老凤声”的锐气,在祖国的沃土上深耕厚植,在新起点上奋力谱写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篇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
据了解,为探索“毕业生-母校-社会”协同育人模式,首届中青年校友“法大班”围绕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部署,通过5场专题讲座、2次实践教学、2场主题展览、1场分类研讨及职业规划指导,构建“理论深化-实践淬炼-成果输出”全链条培养体系。40名学员平均年龄36岁,平均从业年限13年,覆盖2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边疆地区法治工作者占比32%,涉外法治人才占比14%。
据悉,中国政法大学中青年校友“法大班”开创政法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反哺式”培养路径,构建覆盖30万毕业生的法治资源网络,与全国多地共建法治协作机制,将为全国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范本。
法大微信【第20250426期】
内容来源:中国教育报 中国青年报
校友工作办公室
文字:王安琪
图片:尹建峰
排版:张瑶瑶 张子柔
责任编辑:谢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