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很多人都会在某个时刻思考:生育,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时光倒流,你愿意生几个孩子?
一部分人可能毫不犹豫地回答,一个或两个。因为,我们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生孩子,不只是为了延续血脉,更是为了负责他们的一生。
如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生育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让生命延续,更重要的是,要给这个新生命创造一个有尊严、有保障的未来。
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孩子生下来就要受苦受罪,那么,这样的生育,是对他们的爱吗?
01
前些天,在网络上刷到一则短视频,让我心里堵得难受了好几天。
我相信,所有做过妈妈的人,看到这段画面时,都会心如刀绞。
画面里,一个年轻妈妈虚弱地躺在破旧的木板床上,环境简陋得令人心疼。
她刚生下第四个孩子,身体极其虚弱,自己还没下奶,宝宝从出生到现在一口奶都没喝到。
而她自己,也因为没有吃的,虚弱得动都动不了。她不过才25岁,却已经是四个孩子的母亲。
身旁,二宝在床上打滚,怀里躺着嗷嗷待哺的新生儿,脸憋得通红,显然饿得厉害。其他几个年幼的孩子,只能靠喝凉水来勉强止饿。
拍摄者忍不住问:“孩子爸爸呢?”
宝妈无奈地回答:“去放羊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四个孩子都是在家中出生的,由爸爸亲手接生,从来没有进过医院。每一步,都像是在赌命。
因为刚生完孩子,宝妈无法下地做饭,丈夫又忙着干活无暇照顾,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极度困顿。孩子们面对镜头时说:“饿了就喝水。”
后来,好心的志愿者送来粮食,还给他们熬了鱼汤,才让一家人终于吃上了一顿热乎饭。
看到这里,很多人眼眶都红了。但在同情之外,还有更多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
网友评论:孩子可怜,大人更让人无奈
视频下面,网友们的评论铺天盖地。
有人说:“孩子们真的太可怜了。”
也有人直言:“说实话,我不同情大人,只心疼孩子。”
还有人感慨:“越穷越生,最后苦的是孩子。”
确实,现在很多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即便考虑生二胎,也要慎重再慎重。
而一些经济拮据甚至生活困难的家庭,反而孩子一个接一个地生,毫不犹豫。
02
那么,为什么贫困家庭反而更倾向于多生孩子呢?
受教育程度有限
受教育程度高的人,通常对生育持更谨慎的态度。他们清楚地知道,养育一个孩子需要大量的时间、金钱和心血,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更是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
因此,他们在决定生孩子时,会综合考虑自己的经济能力、教育资源和未来规划。宁可少生,甚至不生,也不想让孩子一出生就处于劣势。
而教育水平较低的家庭,很多人依然抱着传统观念:“多子多福”“养儿防老”“孩子自己有命”。在他们眼中,孩子数量越多,未来的希望也越大。
把孩子当成未来的“依靠”
一些贫困家庭生孩子,不是因为有能力抚养,而是把孩子当成未来的保障。
他们普遍认为:“多生几个,总有一个能出息,将来孝敬自己。”
在他们眼里,孩子是改变家庭命运的希望,也是自己年老后的依靠。他们希望孩子们能通过努力,帮助整个家族翻身。
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经济困难的家庭,孩子本就缺乏好的教育资源,成长环境恶劣,想要出人头地,比别人要艰难百倍。
避孕意识薄弱
在如今这个时代,很多人对避孕有了很高的认知,懂得如何科学规划生育。
但在一些贫困、偏远地区,避孕知识普及率极低,加上生活单调,夫妻间缺少避孕意识,很容易频繁怀孕。
正如李玫瑾教授曾经提到的:经济条件越差、文化水平越低的地方,生育率往往越高。
而频繁的生育,进一步加剧了贫困,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让整个家庭更加举步维艰。
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父母的希望来到这个世界。但如果父母没有能力给予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教育支持,孩子从一出生起,就注定了起点的落后。
教育资源的匮乏、生活条件的恶劣、父母关爱的缺失,这些都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烙下深深的印记。
没有人愿意一辈子挣扎在贫穷中,但如果父母无法为孩子创造一个起码的起点,那些“生下来就受苦”的孩子,又何其无辜?
果妈寄语
生孩子,从来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不是为了所谓的“传宗接代”,更不是为了自己老了有人养。
生孩子,意味着你要为另一个生命负责,为他的成长保驾护航。
如果没有能力给他们足够的爱、教育和生活保障,那么,少生,甚至不生,才是真正的负责任。
越穷越生,最终伤害最大的,是那些无力反抗的孩子们。
互动话题:那么,你怎么看待“越穷越生”这个现象呢?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条件也允许,你愿意生几个孩子?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想法。
©图源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果妈,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婚姻家庭感悟,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