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来源:公司供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白酒产业于调整期韧性发展。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产量414.5万千升、同比下降1.8%,销售收入7964亿元、同比增长5.3%,利润总额2509亿元、同比增长7.8%。

过去一年,白酒产业也依然处于深度调整期,产业波动加大、存量竞争加剧、市场集中加快、结构分化加剧,淘汰赛愈显残酷。但于优势品牌、优势企业、优势产区而言,行业低谷却越显头部价值,在市场变幻中保持业绩稳中有进,即是最好的佐证。

4月25日晚,白酒龙头五粮液(000858.SZ)发布2024年度报告,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91.75亿元,同比增长7.09%;归母净利润318.53亿元,同比增长5.44%。业绩增长的同时,五粮液延续高比例分红传统,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31.69元(含税),总额123.01亿元。

同期发布的2025年一季报亦延续稳增趋势,今年五粮液一季度实现营收369.40亿元、归母净利润148.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5%、5.80%。

拆解五粮液财报发现,韧性发展的背后是公司顺应市场发展趋势,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强化品牌运营,并主动革新创新营销体系的结果。某种程度上而言,五粮液这种随行业变革谋持续发展的战略智慧,也为全行业增强了信心。

贴近市场需求,持续优化产品结构

白酒行业承压,产能增长与需求放缓、动销不足与价格下行等矛盾持续显现,同时,理性消费、理性饮酒双理性观念则愈发突出,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在此背景下,早在去年的年度股东大会上,五粮液方面就表示,将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持续完善产品结构。主品牌持续丰富和完善“1+3”产品矩阵,浓香系列强化大单品,更加贴近市场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如是所言,2024年第八代五粮液产品价格基本稳定,1618五粮液、39度五粮液消费氛围浓厚;全年焕新上市45度、68度五粮液,战略发布经典五粮液10、20、30、50产品系列;上新金熊猫纪念酒、考古五粮液等文化酒,持续丰富并加大投放差异化产品,产品矩阵不断丰富。

优化产品结构的同时,五粮液不断强化品牌运营。比如,深度参与央视春晚秋晚等重大活动,全年品牌曝光超200亿人次;与湖南卫视合作《中餐厅》等高热度爆款节目;持续占位博鳌亚洲论坛、APEC等高端平台活动,有效拉升品牌力。2024年,五粮液品牌价值连续7年两位数增长,达到4498亿元;品牌价值强度指数再次获得全球最高AAA+评级,跃居全球烈酒品牌首位。

浓香酒方面,则集中力量打造五粮春、五粮醇、五粮特头曲、尖庄四大单品,推进自营品牌价值回归,分阶段提升产品价格;同时加快布局1218次高端品牌,打造次高端浓香白酒标杆产品。持续打造“年味浓起来”IP,品牌层面开展五粮春臻享秀、五粮醇“醇香之旅”、五粮特曲“中国杯”国际定向越野巡回赛、尖庄“一身戎装,一生荣光” 等系列活动,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

产品结构优化叠加品牌运营进阶,换来收入和毛利率的稳增。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五粮液产品贡献营收678.75亿元,同比增长8.07%;毛利率87.02%,增长了0.38个百分点。其他酒产品营收152.51亿元,同比增长11.79%;毛利率60.81%,也取得0.65个百分点的增长。

渠道破局,变革初显成效

当然,龙头企业能够于逆势中保持坚韧,除了洞察趋势并顺应市场调整产品策略的从容外,还在自我革新的魄力。就五粮液而言,营销和渠道的变革已经开始。

人事管理和组织架构方面,2025年,五粮液成立酒类销售公司,聘任3位分管营销的副总经理,整合原五品部、27个营销大区组建9个职能部门,通过全面开启营销变革,达到缩短决策流程、提高执行效率、片区扁平化直管的效果。

与此同时,推动渠道改革,公司于2025年1月初即宣布对传统渠道停货,随后要求按统一规则调减传统渠道配额,减量部分转由新成立的专营公司承接,以直销形式开拓团购销量。

值得一提的是,2月12日,四川五浚酒类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五浚”)、四川五钧酒类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五钧”)成立。四川五浚由五浚供应链管理合伙企业100%持股,后者合伙人为19家大商及五购商贸,19家大商主要分布于河南、江浙区域,各出资3000万元,五购为执行事务合伙人。四川五钧由五钧供应链管理合伙企业100%持股,后者合伙人为14家大商及五渺商贸:14家大商主要分布于华北、华南区域,各出资3千万元,五渺为执行事务合伙人。

在东吴证券分析师苏铖看来,在现有大商制基础上,五粮液已迈出渠道生态优化的关键一步,专营公司带来的渠道变革,结合实干派营销高管的专业管理,将是公司强化营销管控的有益尝试。

实际上,去年的营销和渠道改革下,五粮液经销商数量就实现逆势增长82家,达到2652家。其中,具有传统优势的东部片区增长74家,增幅7.04%;五粮浓香经销商增长245家,增幅30.10%。

苏铖指出,中长期来看,专营公司体制,一是可以绑定核心大商,凝聚多方力量帮助稳定规模和价盘;二是可以在民营公司体制下,强化对营销人员和经销商的市场化激励与管理;三是可以探索与企业团购客户合作共赢的跨界营销新模式,聚焦资源开发新需求、新场景,将是探索渠道创新运营的重要载体。(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苏启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