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上海车展,让很多人感受到了熟悉的气息:流量褪去后,大家的关注点回到了车本身上,新的车型、新的技术、新的竞争力。

比如,用「新世代」吊了大家一年多胃口的宝马,终于在上海车展上亮相了全新的 BMW 首创全景 iDrive 和全新 BMW 新世代操作系统 X。这也是继一个月前宝马官宣跟阿里巴巴合作、启动 360 度全链 AI 战略后,大家终于能看到宝马智能化落地的样子。

之前有不少人质疑:智能电动车时代,宝马的新世代是否还有竞争力?

因此,我们与宝马集团技术运营开发高级副总裁史蒂芬·杜力赫先生和宝马(中国)服务有限公司互联驾驶、整车电子电气及软件工程总监柯睿明博士一起聊了聊,看看宝马是怎么在智能座舱上发力,又是怎么让 AI 抢先落地的?


「智能化时代,驾驶员依然是中心」

视平线全景显示、自由裁剪式的行业首创新世代向心中控、行业首创超感智控方向盘、首次应用的「视觉锥」概念…… 在宝马展台我们终于看到了这套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 BMW 首创全景 iDrive 系统。年初这套座舱系统刚刚在 CES 亮相时,网上就有不少讨论:这个视平线全景显示不是跟小米 YU7 预告的全景 HUD 类似么?



对于这个疑问,柯睿明博士的反应很坦然:「这说明我们这个技术方案是受欢迎的,走对了方向。」 的确,早在两年前的上一届上海车展上,宝马就展示过全景投影的技术概念;两年时间过去,概念终于要走向量产,据说量产车版本跟概念车效果基本相同,整个行业对于平视全景投影的接受度也更高了。


(宝马(中国)服务有限公司互联驾驶、整车电子电气及软件工程总监柯睿明博士)


那宝马为什么早在两年前就提出了这样一套超感座舱系统呢?

宝马认为,创新绝非技术的堆砌,而是以适合且只适合宝马的方式创造用户价值。宝马把这套座舱的交互理念概括为「眼不离路,手不离方向盘」:超近距的 3D 投影取代传统仪表盘,能让驾驶员视线尽可能保持在车辆行驶方向;倾斜的向心中控,保证信息交互同时不干扰驾驶员专注驾驶;超感智控方向盘,让快捷功能触手可得…… 这一整套设计不打扰的用户界面和交互体验,来自于宝马几百场一对一的用户访谈,用户有哪些需求和偏好,怎么能让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之中不会被分心、不会走神,是这套超感座舱的基础。


随着智能辅助驾驶水平的提升,很多车企在强化副驾驶、后排的休闲娱乐体验,逐渐弱化驾驶属性,毕竟在不远的未来,也许开车本身都会变成一个非必选项。不过,对于这个趋势宝马的观点刚好相反,在史蒂芬·杜力赫看来,宝马历来都以驾驶员为中心,智能化的加码并不会弱化驾驶乐趣本身,更不会忽视座舱里驾驶员的需求。当然,副驾和后排乘客的体验同样重要,新世代全景屏也设置不同的用户场景,不过这就需要量产车上市时再进一步揭晓了。

AI 上车:「找最快的技术,用最快

速度,产生最好的效果」

进入 2025 年,各家车企最火热的话题莫过于 AI:DeepSeek 上车、集成 AI 功能、加码 AI 投入等等。这其中,宝马算是豪华品牌中 AI 上车步伐最快、成果展示最快的一家了。一个月前,宝马发布中国 360 度全链 AI 战略,同时宣布与阿里巴巴展开 AI 合作。

关于 AI,宝马一直在加码投入,不过面对行业里一些车企完全转向 AI 公司的做法,宝马的观点似乎非常坚定且清晰。 在史蒂芬·杜力赫看来,AI 技术发展的步伐非常的快,宝马持续关注创新 AI 技术的进展,并基于宝马产品进行深度整合、定制,以满足用户需求。比如如何把创新智能体和不同模型整合到一起,让模型根据各自特点在不同使用场景下为客户提供高度情感化的数字体验。


正是因为「找最快的技术,用最快的速度集成,产生最好的效果」这套打法,一个月后我们在上海车展上就看到了宝马与阿里合作的成果:BMW 专属 AI 智能体「用车专家 Car Genius」和「出行伴侣 Travel Companion」。

「用车专家」像一个 AI 赋能的宝马技术专家。比如,开车时遇到不懂的用车问题,「用车专家」会根据不同的车型和情况及时解答;在不同天气、路况时,「用车专家」也会根据车内传感器和实时数据给点儿用车的小提示;

「出行伴侣」更像一个出行管家,规划条出行路线、找一家合适的餐厅、根据用户的需求来个个性化路线定制、处理些复杂的指令,出行伴侣都能搞定。主打的就是解决多任务、多需求情况下的出行规划问题。

「用车专家」及「出行伴侣」两大 AI 智能体,本质上都是通过 AI 大模型与宝马的数据融合,让精准意图捕捉、复杂指令解析、模糊语义理解及严谨逻辑推演,且工况条件下识别率和唤醒率高达 99%,让交互更流畅、准确、自然。


新世代操作系统 X,智能底座的中国解法

无论是超感的全景 iDrive 系统,还是 AI 智能体上车,都离不开智能底座的支撑。对于一款车来说,如果说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是智能化的骨骼,那底层软件操作系统就是智能化的神经中枢。要想让「神经中枢」灵敏、精准,就要量体裁衣、量身定制。特别是对于智能化体验来说,如今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的需求差异巨大。

针对这一点,宝马的解决方法是:专门针对中国本土化,量身定制新世代操作系统 X。

据柯睿明博士介绍, 新世代操作系统中,新开发应用的 80%都是立足中国来做的开发,操作系统 X 里面 70%的源代码也都是在中国开发的。这种本土化开发,集成宝马智慧、全球经验与本土技术优势,实现强强联手,研发出适宜本地特色的解决方案,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中国消费者对智能体验的需求,一方面也满足了国内对智能化进展速度的需求。

为了更了解中国消费者的本土需求,早在 2018 年,宝马就在中国专门设立了 Skylab 人机交互用户体验研究中心,这是宝马在德国以外的唯一一个 Skylab 研究中心,专门针对用户进行几百场一对一调研访谈,积累几百小时的访谈时间,从而准确把握用户需求和偏好,并在创新技术研发中充分考虑调研结果。于此同时,宝马有大量的中国合作伙伴,语音互动方面与阿里巴巴斑马合作,导航服务与高德进行合作,今年内 DeepSeek 也将在多款车型上上车,这些功能快速上车都离不开底层操作系统的支持。

如果说机械素质是宝马一贯擅长的老本行,那扎根中国肯定是智能化的最优解。


最后

一直以来,面对智能汽车市场的竞争,大家对传统豪华品牌们的造车基本功从不质疑,但是相应地会担心这些豪华品牌们是否跟得上智能化跑步前进的步伐,是否足够了解中国人的需求。

随着宝马新世代车型量产落地的时间临近,我们逐渐清晰地看到宝马在智能化上跑步前进的速度,以及拥抱中国市场的态度。正因如此,宝马新世代始终值得期待。

不要忘记关注「极客汽车」的微信视频号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